^ 31
试卷评讲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_罗宗绪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试卷评讲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文/刘翠翠  时间:2020-04-23  浏览数:341

试卷评讲课——平行线判定与性质考情分析平均分失分点18题:2.86(6分满分)

20题:2.34(8分满分)1、 判定及性质定理混淆不清,胡乱应用

2、 步骤理由不清

3、 不能识别三类角

4、 不会书写过程,缺少逻辑性

5、 无从下手,不会分析。教学目标1、理解“三线八角”、能够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会应用平行线判定与性质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2、几何题的分析思路及书写过程。评价任务1、复习导入活动指向目标1

2、考题再现活动指向目标1、2

3、变式训练活动监测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问题引导


问题1:第二章学习平行线判断与性质的重要知识基础是什么?

问题2:“三线八角“如何形成的?分别指什么?

问题3:“三线八角“中形成了几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你能在图中找到吗?

问题4:特殊位置角构成了哪些“形状“?

问题5:如何借助“三线八角“研究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问题6:还有哪些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对本章主干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建构知识体系,为知识的应用做好铺垫,搭建缓冲台阶,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一个方法。同时基础知识的铺垫,让学生对解决问题有新的思路和启发,建立学习自信心。






二、考题再现、探究分析

试卷18题(6分)

如图,∠l=∠2,DE⊥BC,AB⊥BC,那么∠A=∠3吗?说明理由.

解:∠A=∠3,理由如下:

∵DE⊥BC,AB⊥BC(已知)

∴∠DEB=∠ABC=90° (           )

∴∠DEB+(          )=180°

∴DE∥AB (                     )

∴∠1=∠A(                     )

∠2=∠3(                   )

∵∠l=∠2(已知)

∴∠A=∠3(             )

问题1:你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


设计意图:本题属于几何证明题的基础检测模式,提供了解题思路,让学生填写其中空缺步骤或是理由根据。本题学生失分点主要是没有几何证明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清楚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证明理由不清。本题处理方式师生共同分析已给过程,厘清每一个步骤的理由根据。分析过后提出你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吗?需要学生自主完成本题分析:解答,在原有检测基础上提高难度。同时多种解题方法的拓展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试卷20题(8分)

如图,在△ABC中,CD⊥AB,垂足为D,点E在BC上,EF⊥AB,垂足为F.

(1)CD与EF平行吗?为什么?

(2)如果∠1=∠2,试判断DG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分析法:

(1)想要证明CD∥EF,思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三类角、平行线的传递性、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结合题意,选择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想要证明DG∥BC——结合已知条件,需要得到∠1=∠DCB——结合已知条件,需要得到∠2=∠DCB——需要得到CD∥EF——第一问已证。


综合法:

(1)CD⊥AB EF⊥AB——根据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D∥EF

(2)CD∥EF——∠2=∠DCB——结合∠1=∠2——∠1=∠DCB——DG∥BC


设计意图:本次采用两种分析方式,教师抛出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解决问题。通过两种几何证明方法的分析讲解,逐渐帮助学生摸索几何证明的思路,让学生从无从入手到有法可循,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论证的能力。教师板书过程,规范格式。


变式训练:如图,EF∥AD,∠1=∠2,∠BAC=70 °,求∠AGD的度数。







设计意图:经过对本章主干知识的复习及试卷考题的探究分析,学生再次学习了几何证明题的分析思路,步骤间的逻辑关系、过程的书写,通过变式训练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效果,教师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调整依据。


文件下载:党员示范课教案5

工作室介绍

  罗宗绪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3月,挂牌于双成都双流中学实验校,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