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观林娅珊老师《圆的综合运用》课反思_罗宗绪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研修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研修动态

观林娅珊老师《圆的综合运用》课反思

文/余蕾  时间:2018-12-31  浏览数:535

观林娅珊老师《圆的综合运用》课反思

——罗宗绪名教师工作室研修日记(2)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余蕾

昨天听了林娅珊老师《圆的综合运用》,颇受启发。

娅珊老师这节课真正体现了“为数学思维而教”。

连环变式的出现,由一般到特殊,平面几何的模型图不断呈现,结论逐步丰富。

学生思维从单向纵深到纵横结网,思维广度得到很很好的训练。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解决一道几何题目,思路的打通大致有以下三种模式:



 

 

 

   

   

   已知

   

   

 

 

 










 

 

 

   

   

   已知

   

   

 

 

 





 

 

 

   

   

   已知

   

   

 

 

 



   



 

 

 

 

 

 



 

 

 



 

 



 

 

 



 



 









 

 

 

   

   

   求证

   

   

 

 

 





 

 

 

   

   

   求证

   

   

 

 

 







 

 

 

   

   

   求证

   

   

 

 

 








    (1)            (2)             (3)

第(1)种模式是指能从已知直接联想到结论,执因索果;第(2)种模式是指由求证直接反向联想直到已知,执果索因。第(3)种是能由已知联想到一些结论,但还不能达到需要的结论,由需求证的结论联想到需要的条件,但还不是已知,但能由已知推导出来,当双向联想在某个知识点达到统一时思路便打通了。

我们知道第(1)(2)种模式往往是题目比较简单时可以出现的情况,多数较难的题目都需用第(3)种思维模式来解决,特别是中考B卷题。但是学生往往不能打通这个思路。

于是我们听到林老师在课前做了学情调查,了解到学生在从已知进行联想的广度方面比较薄弱,于是设计了这样一堂思维训练课。

第一题与第二题设计的都是开放性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看到这种问题设计的成功之处,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调动,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了深度不同的问题,并通过老师提供的这个平台,达到了共同进步,促进了生生交流,训练了发散思维。这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出题技术。

此外在平面几何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在做难题时,我们需要积累很多“模型图”的结论,也就是师傅评课时说的“集成电路”,只有这样的“模型图”积累得足够多,做难题时的联想才足够快捷。也就是说我们在解题时往往是先使用“发散思维”再使用“聚合思维”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的。

结合我自己的情况进行反思,我平时也重视了“平面几何模型”的积累,但这就好比让学生屯“子弹”但,如何把“子弹”打出去,如何做好演习,这方面的训练却很少,做得比较多的是就题论题的模型分解训练,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也主要通过生生交流不同证法来进行的。娅珊老师这样的题目设计方式,让我学习到了另一种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技术。

而且我马上现学现用,今天课堂上刚好有一道题目非常适合用这样的技术来训练学生。此题如下:

□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AD,∠ADC=45°,过点C作CN⊥BD于点E,交DA延长线于点N,交AB于点F,连接OF,点M为CD的中点,连接E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②③⑤ 

①若BC=4,则EM=2



 

 

 

 

 

 

 

 

 

 

 

 






;②∠OBC=∠ACN;③∠DCN=∠AFO;

④与△ADO全等的三角形有3个(不包含△ADO);⑤CF+OF=BO.









2018年5月31日

文件下载:余蕾:2018年5月8日评林娅珊老师《圆的综合运用》

工作室介绍

  罗宗绪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3月,挂牌于双成都双流中学实验校,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