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主题讲座讲稿----崔倩
唱歌综合课课堂模式建构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主要有唱歌综合课和欣赏综合课两种。下面,我以夏老师的课为切入点,结合我工作室本学年重点研究方向与科研课题,简单谈谈关于唱歌综合课课堂模式建构的一些想法。
唱歌——追求声情并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追求的是美好的声音与适合的感情。“声”指歌唱的技能,包括身体姿态、腔体状态、呼吸、咬字等;“情”指对歌曲背景等相关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音乐要素表现作用的感受中,对歌曲情感的表达。声与情二者不可分割,用歌声演绎情感,在情感的表达中丰富歌声。
今天的分享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
一、夏老师《我和你》课堂教学
刚刚夏老师的《我和你》,导入与歌唱技能的引导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亮点。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唱歌综合课教学的新世界。
从教师的角度看:音乐性与历史性并存的导入,具有感染力的范唱,启发式的问题引导,从文化角度与音乐本身对歌曲的剖析,简练而不简单、高效而生动的歌唱技能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演唱歌曲。用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的方式,让学生在演唱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看:3届奥运会主题曲的聆听,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对歌曲简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比感受《我和你》,从速度、节奏等表现要素中联想到中国的历史、文化、音乐等特点,积极思考发言中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
在唱会歌后,教师提问:“通过对歌曲的了解,你认为还可以在哪里加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怎样改进让歌曲更具有感染力,进而在教师对歌唱技能的要求中逐层深入的主动练习,积极找出最适合的音色,最饱满的情感。
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对歌唱技能的掌握,编排表演方式对歌曲的表现进行再次创造,更加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极具感染力的表现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完美呈现了。
二、唱歌综合课课堂模式建构
今天的课,是夏老师在工作室研修任务构建唱歌综合课课堂模式导向中,反复思考设计完成的。我认为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中,设计思路重点在于声和情。
(一)构建思路重点
1.声
歌唱的技能
唱歌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咬字状态、音高及节奏的准确。
2.情
主要来源于音乐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第一领域,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要素、音乐的情绪与请按、音乐题材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情感、感受
对歌词、旋律的感受,对音乐创作背景、来源地区和国家、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等音乐相关文化的理解。基于对歌曲结构的分析,再变化力度、速度等音乐表现要素来做出情感处理等。
-
流程“声、导、听、唱、拓”五环节,我们应该时时想着,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存在。
-
声
发声练习仍然是唱歌课需要有的,我们可以在学生进入教室后,但还没正式上课的短暂时间,从天气、环境、学生状态、音乐热点话题等方面入手,从聊一聊中引出唱一唱,让学生逐步进入状态,为唱歌做好准备。
-
导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很重要!导入的方法在座的老师都非常有经验,如果详说这也可以成为一个课题慢慢研究。
我们会利用多媒体影像画面导入,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以配乐诗朗诵导入,以学生熟悉的与主题相关的歌曲演唱为导入,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叙述作为导入……
-
听
音乐是聆听的艺术,对于新课教学,我们要让学生至少3次的带着问题的聆听,解决不同的问题。聆听的歌曲可以是配套音频、可以是教师范唱,声情并茂,带有意境的表演唱,针对不同作品,解决不同问题。可以从节奏、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角度,也可以体会情感,或者律动,画旋律线,指挥,分析乐句、段落等。通过聆听挖掘旋律特点,加强对歌曲的理解。
-
唱
恒明、模唱、唱谱……初中阶段歌曲难度大,如果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熟练的识谱,我们可以视情况变换为模唱,在旋律有问题的地方用唱谱来解决。旋律熟悉后加入歌词,引导学生寻找演唱的问题,启发式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然后,解决问题,完整唱。在深入启发,如果想唱的更好还可以在哪些地方改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总结,从呼吸、咬字、坐姿、状态、表情等方面进行讲述练习,用怎样的声音可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再用科学的方法完整演唱。
-
拓
改变音乐表现要素、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为歌曲伴奏、改编歌词等表现歌曲。提升学生的参与、表现、合作、探究与创造能力。
以上五环节建构的模式是唱歌课基础式的框架,我们针对不同歌曲的特点,针对个人不同的教学能力、特长与风格,再加入不同的环节,能够在保证流程完整的基础上,让课堂具有自己的特色。
-
构建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对于教师来讲可以让教学逻辑思维清晰具有层次性、可以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可以提升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对于课堂讲在保证课堂的完整性的基础上,让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活动丰富化。最重要的是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的歌唱技能得到切实的提高,在思考中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在欣赏与歌唱中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在编创中提升合作探究创造能力。
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反思为什么这样设置目标;根据目标设计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反思为什么这样设置;在教学中,是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突出目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解决重难点的;教学中需要运用了哪种辅助工具;反思教学过程,导入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导入教学,这样做激起学生的什么兴趣?是怎样解决重难点的?是怎样围绕目标设计教学的?课堂中活动的设计,有什么目的?知识概括、参与、表现、合作、探究等能力是如何得到提升的;反思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的优势、劣势在哪里,以及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运用。
-
学生歌唱能力评价内容
唱歌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中艺术表现形式。它可以直接抒发人的感情,愉悦人的身心。歌唱是欣赏、器乐、创作等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
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同时,通过演唱活动可以创造性地表达思想,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课标中对于7-9年级学生演唱方面的要求是:
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学习基本的指挥图示,能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
学习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
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与意境。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唱作出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2~4首(其中中国民歌1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1段。
以此为根据,我工作室研究课题《初中阶段学生音乐素质测评的实践研究》结合学校现状,初步制定学业水平标准,其中对于初中生唱歌能力是这样界定的。
1.初中学生歌唱能力标准
年级 |
歌唱 |
初一 |
1.主动参与歌唱表演活动,能在音高、节奏准确的前提下,完整的演唱歌曲。 2.能运用技能和技巧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具有初步的音乐表现能力。 3.能演唱二声部歌曲,能对指挥的动作做出正确反应,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4.在不同场合和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中,能主动地融入集体表演,展示表演才能。 备注:每学年至少背唱3首歌曲 |
初二 |
1.积极主动参与歌唱表演活动,能在音高、节奏准确的前提下,自然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运用技能和技巧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具有初步的音乐表现能力。 3.能演唱二声部或三声部歌曲,能对指挥的动作做出正确的反应,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4.在不同场合和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中,能主动地融入集体表演,展示表演才能。 备注:每学年至少背唱3首歌曲 |
初三 |
1.积极主动参与歌唱表演活动,能在音高、节奏准确的前提下,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运用技能和技巧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 3.能演唱多声部歌曲,与其他声部默契配合,表现出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体现团队精神。 4.在不同场合和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中,能主动地融入集体表演,展示表演才能。 备注:每学年至少背唱3首歌曲 |
歌唱能力标准是各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目标,让学生朝着这样的标准努力,逐步提高歌曲演唱能力。
2.基于上一标准,我们将学生歌唱能力水平进行划分
能力水平划分 |
歌唱能力水平划分 |
水平1 |
能够参与歌唱表演活动,能在音高、节奏基本准确的前提下,较为完整的演唱歌曲 |
水平2 |
能在音高、节奏准确的前提下,运用基本技能和技巧完整地演唱歌曲。 |
水平3 |
能运用正确的技能和技巧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具有初步的音乐表现能力。 能参与二声部或多声部歌曲演唱 备注:每学年至少能背唱3首歌曲 |
不同的水平标准划分对应着不同的歌唱表现能力,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平等级越高,歌唱能力越高。
以上是我对夏老师的《我和你》唱歌综合课及工作室任务:构建唱歌综合课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工作室课题,《初中阶段学生音乐素质测评的实践研究》而做出的一些延伸思考。在此和大家做出分享,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和各位教学及科研经验丰富的优秀同仁们碰撞火花,助力双流初中学生唱歌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崔倩《唱歌综合课课堂模式构建》讲座讲稿
工作室介绍
<p>双流区名教师(陈双)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3月,是双流区首个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