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of 0
^ 29
以名师为师 学习作之法_罗莉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研修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研修动态

以名师为师 学习作之法

文/屈晗  时间:2015-05-08  浏览数:1582

“烟雨如酒柳如烟,最是西湖五月天。”在杨柳飘絮的五月,我又一次来到美丽的西湖边,走近千课万人这个大讲堂。

7日清晨,活动在儿童文学家雪野老师的习作课《夏天的滋味》中拉开序幕。朴质的课堂,没有精美的PPT,仅仅依靠老师浑厚的语言功底,引导孩子说出诗意的语言,把学生引向诗的王国,进入了想象的世界里,喜爱上炎热的夏天,孩子用一两句富有童趣的话写出夏天的美,为我们展示了可贵的童心。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中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对文学的浸润。

 

张学伟老师的《鹬蚌相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老师以自已澎湃的热情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重新演绎了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课堂中,老师指导学生抓住“威胁”“毫不示弱”来理解鹬蚌之间的对话,并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让学生掌握两者吵架的特点:狠话、短话、针锋相对。最后,老师创设情境,学生思考假如鹬蚌被捉之后,仍在继续争吵,他们会怎样说?在课堂中,张老师以读促写,以自己有效的点评促进学生的发现,让学生学出快乐,写出精彩。

《我是小小推销员》和《写导游词》则将写作与学生的生活紧紧联系,是生活化作文的范式。老师都以视频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体会了解什么样的语言才有动之以情之效。前者除了引导学生关注商品的特点,还提出了语言的针对性,引导生关注不同的顾客的需求;后者则是学生收集资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理清导游词与课文的异同之处,明确写导游词的方法。两节课中,学生自由表达、快乐分享,教师紧跟学生需要又不越俎代庖。反观自己,我们很少教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写作,也绝少让自己的课堂拥有这样开放性的元素。庆幸,臧雪华老师为我们打开了生活化作文之窗,让我们懂得了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处处皆习作的材料。

依然记得第二天王崧舟老师对作文的追问:一问作文教学最怕什么;二问是否一定要写有意义的生活;三问为什么发现不了有意义的生活。每一问都重重敲打我们的心扉。又以《挤牙膏》为例,指出作文最怕的“言之无物”是因为孩子们没有“生活”,没有独属自我的常态生活,而且缺乏对所拥有的生活的“觉知”。他在报告中指出,只有让学生觉知生活的常态,才能言之有物,……字字句句如醍醐灌顶,让我深知有真性情的文章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章,而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带领学生觉知生活,书写生活的真、善、美。

 

本次观摩课充分体现了写作题材的多元化,教者突破传统命题习作的局限,儿童诗、童话创编、想象作文等,还有微博时代的写作,为我们构建多风格化的交流平台,引领着我们走在习作教学的最前沿。千种姿态,万般回味,其中的绘本习作教学深深地吸引着我,陶醉在大师们富有魅力的言语中,沉浸在才思敏捷的师生对话中,更迷恋在学生多彩的文字表达中。陈秀娟老师的《几米和他的漫画》充分体现了“互相倾听”课堂的魅力,老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在课堂上不时地进行着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流。蒋军晶老师的《流浪狗之歌》,没有方法技巧的引领,只是让学生看绘本,巧抓细节,帮助学生找寻内心的“感觉”,虽然绘本无一字,但课堂处处充满温情。通过一次又一次安静地阅读,将学生拉进他所需要的氛围中,从而让学生情由心发,写出自己最真挚的感情。静悄悄的课堂,静悄悄的写作,就像在课堂上开出一朵朵安静的花!两节绘本习作课正如一盏指路灯,引领着迷路的人们朝着光明的方向一路前行;如一股清泉,流进干涸的土地,带来了习作教学的活力与激情。

在这次研讨会上,我们聆听了10多场专家们对于习作教学的精彩讲座,对作文教学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在《我的后作文教学》中指出“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作后的发表和作后的讲评,更要重视习作后的评判和保存”。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花些心思,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可能提高得更快些。”

四天的时间,转眼即逝,随着时间沉淀下来的是大师们精彩的课堂,是大师们带给我们的启迪,是我们聆听后的深思:如何构建学生喜欢的作文课堂?如何教会学生写常态生活?千课万人给与会老师许多启迪和思考,需要大家去细细琢磨,慢慢消化。希望在大师的带领下,我们能潜心研究,用心打造出让孩子们喜爱的作文课,让孩子们真心爱上作文,学会表达。

工作室介绍

<p> 欢迎你来到罗莉工作室,这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请随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