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双流区名师周晓玲工作室活动简讯 外学内享行致远,人工智能促发展
秋霁深秋其凉愈深,冬隐盼雪密密藏形。寒冷之所以存在,或许正是为了引导我们寻找更为温暖的存在。2023年12月19日,双流区名师周晓玲工作室学员在师傅的带领下走进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南区学校,参加了成都市人工智能推动教师发展的主题研讨活动。
上午学员们聆听了川大附小南区学校梁雪珂老师带来的《数图形的学问》,展现了智慧手写板支持下的思维可视化数学课堂。梁老师先利用小鼹鼠钻洞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问题,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数法。梁老师通过动态播放学生作品生成过程,将学生思维可视化。梁老师注重课堂生成,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带动全班同学专注参与课堂。她利用数据实时反馈,及时掌握全班学生学习情况,基于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的策略;同时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表达路径。梁老师通过一键检测和表情反馈,采集学生自我评价,高效掌握学生在课堂当下的学习成效,便于课后开展分层学习,调整后续学习进度。
川大附小南区学校刘娅老师带来的《我的心儿怦怦跳》,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下的语文读写课例。刘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赏析AI小飞写得百米赛跑作文,总结出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接着,刘老师让学生用关键词概括事情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将每个阶段的心情写在心卡上,根据心儿怦怦跳的强烈程度,贴在相应位置,画出心跳曲线,并圈出让你心儿怦怦跳最强烈的时刻。于是,刘老师运用讯飞技术,通过智能语音对话让学生与AI对话,在对话中层层深入,梳理如何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方法习得后,学生进行片段描写。随后,学生点评和AI点评相结合,修改学生习作。讯飞技术的利用一方面增强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积极性。
川大附小南区学校谭玉玲老师带来的《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展示了VR技术支持下的科学探索课例。谭老师的课引入VR技术,打破了时空壁垒,让梦想变为现实。在VR眼镜的帮助下,让学生能够飞跃到太空中,俯瞰月球和地球。这样真实有趣的学习环境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力,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去了解月球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武侯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艺所所长范翔和成都市教科院教育大数据与监测评估研究所副所长陕昌群分别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这些课例通过技术赋能,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及时反馈,动态调整,清晰地呈现出学生课堂思维的过程。
下午,学员们聆听了龙小中粮祥云分校书记、校长黄成凤交流分享了《数字赋能,智慧成长》。黄校长提出四项行动,一是数字化管理,增效行动;二是个性化研修,提能行动;三是智慧化课堂,提质行动;四是智能化场景,保障行动。新基建新场景赋能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成都市棕北中学杨毅老师交流分享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杨老师提出,AI技术的应用没有学科限制,把生成式人工智能当成一个自然人,以拥抱的心态接受新技术。
川大附小南区学校书记、校长金艳分享了《双向奔赴,师生事大——师生数据画像助力学校变革》。儿童画像的评价路径设计,遵循“儿童事大”的理念,实现“小小我,日日新”的育人目标。金校长提出一台三维五环,新生态下的学习者画像模型,用强大的学习力去拥抱未来。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交流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中的区域实践与探索》。罗院长提出,教学生用编程语言,让机器实现能感知、会判断、可行动。沉浸式的人工智能交互体验中心,打造沉浸式教学体验空间,利用AI赋能高效精准教学,精准设计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与形式,精准测量学习反馈。
沐浴在冬日暖阳下,吸收着清晨的微凉,风中尽是冬日的韵味。虽无春天的绿意盈盈,亦无秋天的硕果满园,却有冬天珍贵的休眠与蜕变。在此,我们齐聚于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南区学校活动的现场,共同享受这份由人工智能课堂编织的欢乐与欣喜。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周晓玲工作室学员在周导的引领下,真正感受到智慧课堂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接受科技与数据思维的洗礼。相信只要多一份智慧,少一份固步自封;多一份创新,少一些形式,我们的智慧课堂变革之花一定会争奇斗艳、绚丽多彩!
工作室介绍
<p> 周晓玲工作室是双流县首批县级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