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共成长 且行且珍惜
寒意渐浓,热情不减,罗莉工作室全体成员相聚棠湖小学,在导师罗莉的主持下,就“棠湖小学第24届校内优质课观摩活动”展开了的议课活动。
张美艳老师执教三年级《马拉松》。这节课从基础的字词入手,通过抓关键语段感受战争给希腊人民带来的伤痛,拓展积累相关成语,开展小练笔。张老师抓住中段语文学习的重点,采用多种形式学词、识字提速,引领学生大量积累词语;把握理解文章的关键段落,帮助孩子准确理解课文;巧妙设计小练笔,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将积累的词语运用其中,可谓一举两得。黄晓露执教群文阅读《梅之赞》。老师以人文主题组文,同时呈现四篇古诗词展开阅读教学。以王安石的《梅花》做引,引领学生从四篇古诗词中一品梅花特点,二品梅花风骨,三品梅花人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探同求异,发现梅花共有的特点和风骨,同时联系写作背景,解析作者在梅花中寄寓的高尚情操。商晓琴老师现身说法,将习作指导课《一件趣事》上得颇为有趣。整堂课的脉络十分清晰——故事导入解乐趣,名言引入识乐趣,搭建支架写乐趣。商老师话语亲切幽默,能够及时抓住并放大学生回答中的乐趣,让他们在笑声中不断发现记忆中新的趣事。打开思路,精心选材,梳理线条,下笔不难,开启了快乐作文之旅。三堂课的课型不同,授课教师风格迥异,但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精彩。
优质课结束了,带给我们思考没有停止。大家聚在一起交流自己的观课感受:1.《马拉松》识字、学词、炼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中段阅读教学中,词语夯实基础,单篇课文教学怎么找准词语积累与拓展的训练点?拓展到什么程度合适呢?2.《梅之赞》的设计巧妙,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文化气息浓厚而深重。古诗词鉴赏要“品”得有盐有味,老师需要有怎样的阅读与积淀?《一件趣事》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就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大难题,要“写好”,后续又将进行哪些方面具体的指导?
团队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互相答疑解惑,更重要的还在于有一位站得高的引领者,能够帮助大家打开思路、提升眼界。导师罗莉的总评不仅回答了我们的难解之惑,也为解惑打开了另一扇窗:为“用”而教。三节课上,老师都重理解、积累和运用,但这三者之间并不是并列同等的关系。理解、积累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实践中运用才能形成能力。如果积累的词语或者句式没有在实践中运用,就成了消极的语言,成了“死”的知识。学生是否学会了,不仅仅看他积累了多少词语、句子,得看他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如何找准语言训练点呢?需细细研读教材呈现的内容与表达上的特点。为“用”而学,习得是关键。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有效的习得,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保证有相当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很高兴看到三节课上,老师都给学生创设了静思默想的空间,给了学生读写勾画的时间,老师课堂上的“放手”,是对学生真实成长的一种“成全”。无论上哪一类的课,将视角瞄准语文的本体,把握语文的本质,彰显语文的价值,语文教学都能变得简单而深刻,清晰而丰富,独特而生机勃勃。
《论语》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珍惜在这个好学互助的团队中每一次学习机会,一起讨论,一起思考,一起解惑,一起成长,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工作室介绍

<p> 欢迎你来到罗莉工作室,这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请随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