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脑科学 提升学习力
霜染红叶,秋色向晚。寒意虽浓,研修不止。2022年11月4 日下午2点,双流区名校长邱刚田工作室第二十四次研修活动在西航港一中举行。活动邀请到了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罗清红院长,双流区名校长邱刚田工作室全体成员和西航港一中的教师们共同参与了此次研讨活动。活动由西航港一中党支部书记、校长范东主持。
基于脑科学的学习能力提升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会上,罗清红院长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智能时代 脑育让学习可见》的专题讲座。罗教授从大数据为“食料”的智能时代、“具身体验”是育脑的关键和脑·育行动 让“学习可见”三个方面抽丝剥茧为我们揭开脑科学让学习可见的神秘面纱。
从大数据为“食料”的智能时代。什么是大数据?它有什么功能和特征?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罗教授结合案例娓娓道来:从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实验科学、电气时代力电磁的理论科学、信息时代计算机的计算科学到智能时代大数据的数据科学的学生学习机制的探索历程,指出脑科学将促进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学习技术的系统变革,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黑箱”中的习得过程及转化机制被“看见”。案例“飓风来临时,草莓味的蛋挞销量会增大。”引出在课堂观察中教师的课堂运动轨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互动学生数情况,发现了教师总是以讲台为中心,向他的右前方辐射的现象。从教师课堂执教评估系统报告中教师提问与学生的学习响应情况,告诉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
“具身体验”是育脑的关键。罗教授从电子的双缝干涉,得出观察使信息发生坍缩的结论,进而从事物信息到输入的量子信息到一瞬间观察到的经典信息,得出大数据就是还原面貌的画像,是大量经典信息涌现出的事物全貌。他以一个固定的茶盘,有8个不同产地信息的杯子,在保证干净的前提下,倒一杯能喝到8个不同产地杯子里的茶水的量子逾渗现象,引出了量子纠缠即创新这第一动力。创新思维培养何从入手?罗教授就大家的关注点为我们拨开云雾:创新来自于让大脑足够看、听、写、尝、摸、表演和农训,让各方面都充分调动起来,使个体最大限度地“沉浸”入“现实场景”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必然选择。他举例说明:可以通过综合实践、志愿者、歌咏比赛和运动会让学生走进真实生活沉浸现实场景;可以选择话剧、STEAM、演示-分组-验证-探究等多种途径为学生再现现实场景;可以应用VR与AD,3D打印等虚拟技术的模拟现实场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信息,发生量子逾渗现象到量子纠缠(创新)。同时从大家关注的美国罗恩·克拉学校校长的17条建议得出教育需要爱心,教育需要创新。
脑·育行动 让“学习可见”。“学会学习”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涵盖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内容,对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有重要影响,是评价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解成都地区试点学校和区域整体的学习能力发展的总体情况,为以脑科学为导向“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培育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团队协同攻关,运用认知测评、问卷调查和脑机设备等技术手段开展专项调研,收集学生的认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反应力、自控力)等基础学习能力,以及语文和数学等学科基础能力的数据,就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现状进行摸底及大数据分析。罗教授为我们详细解读了测评结果,发现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亟待提升、有待改进的比例达60%,因此要采取措施让这部分学生全面提升,让现实可见,让努力可见。同时就总体发展和措施提出了建议:加强对全体学生在前额叶成熟方面的针对性干预;加强脑科学课程建设,推动脑科学与教育实践的有机融合;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和训练计划;提升教师基于脑科学教学的意识、知识和能力。
“脑·育”行走在课堂。破解“课堂教学黑箱”,让学习可见,是一代代教育人前赴后继的追求。脑科学研究为解码心智成长秘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成都教育人立足课堂实践,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希望有助于脑科学与教学场景的深度融合,实现“让脑科学从实验室走向教室”的梦想。罗教授以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校“因脑施教”的系统变革为案例,探索如何基于脑科学的研究,实现促进整个学校生态的变革,实现“学生学习可见”。
专家引领,智慧共生。在答疑解惑环节,罗教授就大家提出的问题:如何针对记忆力缺陷进行学法指导?“双减”背景下如何缓解家长的焦虑?脑科学校本研修的路径?逐一解答,让大家豁然开朗。
最后,罗教授以“修心”是教师的必修课结束今天的讲座,希望老师们远离焦虑和无聊,安住在每一个当下,改变观念,拓展视野,做脑育融合的先行者。
晚秋不晚,一群人,真心做教育、用心做教育,把梦想与激情落地在脚下的每一步印记中,就是这斑斓秋色里最美的风景。
图/文:谢玉华
复 审: 田若江
终 审:邱刚田
工作室介绍
<p> 双流区名校长邱刚田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6月18日。<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