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of 0
^ 18
童化作文,在开放中寻找生长点_周晓玲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童化作文,在开放中寻找生长点

文/杨西华  时间:2015-12-31  浏览数:663

童化作文:在开放中寻找生长点

 摘要  童化作文的主旨是基于回归原点,在开放中研究与实践,可以使儿童习作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开放化”策略体现在:一是习作目标的开放化;二是习作内容的开放化;三是习作思维的开放化;四是习作时空的开放化。关键词  童话作文;开放化;生长点     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用此话来形容当前的作文教学,也许并不为过。我们是该重新回到起点,想想作文“为什么而出发”这个最原始的问题了。   

 作文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有了心声,有了情动但又无法用口语表达出来,我们用笔来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的原点。远古时期,因表达和沟通的需要,人民发明了文字。也可以看出作文就是为了表达和沟通的需要。    童化作文的主旨是基于回归原点,儿童做文章就是儿童在生活。儿童所写的就是他所想的写的、所爱写的、所能写的,是童心的自由倾诉。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应该让学生以一种“主动接纳”的情感来习作,以“乐于吐纳”的心态来表达。作文就是要培养儿童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让儿童学会用“笔”倾诉和交际。那么儿童写出来的作文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拘形式,甚至是异想天开。那么具体我们该怎么做?笔者尝试着从开放性出发,做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习作目标的开放化

传统的作文教学目标,一贯是由老师制定,或者是教参制定好了,老师照搬就可以。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目标既可以让学生参与制定,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制定。

去年下半年市乡村少年宫活动在本校开展,在活动开展前,学校就组织全校师生练习关于竹诗词的背诵,那段时间,学校每天放学后处处都是练习诗歌的声音。我可不想让这样的习作资源就这样浪费掉,就在班级中开展了作文比赛,要求同学们最大眼睛,看看在练习诗歌朗诵中有那些人和事情值得你去写一写。他们在观察与交流中,捕捉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佳作。有的写同学或者自己刻苦练习的事情,比如《勤学苦练的同学》;有的写《老师教我古诗词》等等

紧接着学校又开了运动会,我又发出了习作比赛,要求同学们就这次冬季运动会的召开,继续跟踪采访,写出更加精彩的习作来。这次收上来,我看着有点惊叹。《我参加了开幕式》、《运动会赞歌》、《家乡,我为你自豪》《运动会召开通知》。

这就是习作目标开放所带来的成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这次习作活动,我没有帮助学生制定目标,而是引导他们体验生活,在习作知道中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他们的灵感。习作教学目标由学生自己确定。

  二、习作内容的开放化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所写的内容理应是多元的、多彩的,作为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写一些写人、记事、状物的文章,还应拓宽写作的路子,把各种题材引入习作训练之中。

  (一)向表达方式开放。

我们提倡小学生写“放胆文”。所谓放胆文就是让学生放开胆量去写作文,事情是什么样就怎么写,怎么想的就怎么表现,不拘形式,不限文体,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表达出来。

1.尝试写儿童诗

儿童天生会写作,只要孩子以细腻的童心感受生活,真心实意表达生活,他们的习作就会灵动清新。有个学生,爸爸妈妈因工作繁忙一时疏离了孩子,孩子真实的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妈妈很忙。

爸爸也见不着人。

我很孤独。

唉,我们大家怎么了?

短短几句话,一双渴望父母陪伴的眼睛就闪现在我们眼前,一下子把我们的心紧紧揪住了。

2.尝试写童话

生活如同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因为丰富和繁杂,学生作文常受其扰,适当让学生尝试写他们喜欢的符合他们口味的童话也是不错的。

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很漂亮的笔记本,告诉他们,我们每周要写一集童话故事。第一次编故事,我先让他们确定自己故事里的主人公,如小猫可可,小狗花花,然后为自己的童话故事集起个名字,如《小猫可可》《小狗花花》等,再让他们把这个名字用彩色笔写在笔记本的封面上,下面写上作者。他们的心情有多快乐就可想而知了。我还告诉他们:“等一个本子写满了,那就是你的童话集了。”

学生们在成就感的驱使下,快乐而认真的写着,后来就有了《小猫可可》《小狗花花》等童话集。

  (二)向阅读开放

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习作资源,实现阅读文本的超越。比如,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插图,学完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看图写话。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它们的模仿性大,可塑性强。他们无论是在说话、走路或者是在学习、生活上都喜欢模仿别人或课本上说的来做。说话写话教学要特别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观察,进行模仿。例如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一文,出示彩图,学生仔细观察后,再阅读课文,找找课文共写了几种恐龙,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理解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描写恐龙的样子后,可以把描写恐龙样子主要方面的词综合在一起板书出来,然后出示大青蛙彩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仿说仿写。学生观察这熟悉的大青蛙后,不禁浮想联翩,说话激情油然而生。他们一边看课文、看板书,一边说,说了又写:“大青蛙身子胖胖的,没有尾巴。它的前腿短,后腿长。雪白的大肚皮,背上的皮有绿色的斑纹。一对圆鼓鼓的眼睛,嘴巴好大好大。青蛙是捉虫能手,它是庄稼的好朋友。”同学们仿写得非常成功。

例如学习《祖国多么广大》时,出示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感觉到祖国的广大,最后让学生动笔写出来。让学生自由一点,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但一定要扣住《祖国多么广大》来写。同学们写得可真好。有的写:“爸爸去外地打工,到那个地方坐火车要两三天呢!”有的写:“我穿着毛衣去东北舅舅家,到了那儿非常冷,还要再穿上羽绒服。

(三)向其他学科开放

大语文观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是语文,时时是语文,事事是语文。我们可以重视学科间的互动,把作文教学渗透到学科之后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和各个老师沟通,让学生在学习各科只是的同时,得到写作能力的训练。

结合美术学科,低年级可以写绘画日记,中年级可以创作连环画,高年级可以编辑作文小报;结合思品学科,可以让学生写品德高尚的人,写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音乐学科,可以让学生听音乐,展开想象,写想象作文;体育课上的各种活动,是观察人物动作的最好时机。

向学科开放,多方开发写作资源,拓展习作的空间,学生很感兴趣。他们可以写出《数学日记》《难忘的音乐课》等学科作文。

  三、习作思维的开放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追求的是答案的唯一性和思维的同一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思维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不同思维方式的人才。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应该保护孩子啊的思维,开放他们的思维。

比如在习作教学《我的妈妈》,学生大都是赞颂妈妈,而有个学生却通过两件事情写出来妈妈的自私、小气。对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赞赏。因为她能认识到妈妈的不足,写的角度就不一样。

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写“雪”,既可以写它的纯洁,也可以写它的虚伪,因为它掩盖了一切肮脏的东西。真正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表我心。”

   四、习作时空的开放化

学生都具有爱玩、喜动、好奇和凭着兴趣做事的心理特征。我们认为可以把这些特征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淡化作文的概念。使作文不再禁锢于课堂,局限于教材。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教材走向生活。把作文训练巧妙地、有机地结合于饶有兴味的各类活动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的渠道和方式,更丰富的素材资源、更广阔的时空,让他们自由地发展他们的想象、创造。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尝试下面的做法

(一)固定的时间跳跃的空间

就训练的空间而言,出了要求学生要在校内进行习作训练外,还尤其要重视让学生走出校外,亲自去观察、感受、思考生活,继而自由表达。如写《家乡的变化》,就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去调查访问;写“环境保护”方面的作就可以要求学生查找资料。

(二)固定的时间流动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同一个校园,同一个论坛,一年四季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同一个动物,同一个人物,每时每刻都会有不同变化。当学生对这些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的时候,就可以写出好的作文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参考文献:

[1] 李素环,《让作文更轻松》第264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2011年版

[2]  张静,《童心童真童趣》第18页。《小学语文教师》 2015年9月

文件下载:习作教学论文杨西华定稿

工作室介绍

<p> 周晓玲工作室是双流县首批县级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