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of 0
^ 22
校本课程开发_李春兰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校本课程开发

文/张康  时间:2020-05-06  浏览数:716


初中生人际交往课程

双流县彭镇初级中学:张康

一、目标设计

课程开设背景分析:

1、我所任教的彭镇初级中学,有教职员工76人,在校学生1045人。我校位于双流主城区西北3公里处的彭镇,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在校读书的外地生占总学生数的16%。根据校德育处的统计数据:2013年发生的情节较为严重的学生间的打架斗殴事件有十余起;而就观察每个年级办公室的情况而言,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每周每个办公室至少都有一、两次发生师生冲突的状况;根据班主任老师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了解到学生在家与父母相处的状况而言,父母与子女缺乏沟通的、沟通不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通过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中学生在交谈、交际与交友、接人待物以及与异性交往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调查。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3、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初中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目前的情绪、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初中阶段是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4、 在直接影响中学生学习效率、生活质量、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程度的诸多因素中,人际交往是一个不容疏忽的问题,人际交往能力是衡量现代人整体素质及心理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学生的健康人际交往不仅关系着他们个人自身的身心健康与未来的社会性发展,还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5、校园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掌握,更应该注重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人际交往学习先要从认识上明白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再进一步积累人际交往的技巧,从中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人际交往课程的总目标。

1、明白人际交往在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提高个人素养,获得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2、了解并关注生活和学习中的人际交往现象,形成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观和正确分析事件的能力。

3、有良好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共同创造健康的人际交往环境。

5、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和判断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营造未来幸福生活做好必要准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明白一些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心理知识、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

2、能够和老师、父母、长辈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

3、区分和同伴相处的几种类别,形成良好的择友观。

4、能够正确看待同学间的竞争,形成良好的耐挫能力。

5、正确看待异性间的交往,有健康的交往意识。

6、了解基本的社交礼仪和形成恰当的语言表达能力。

7、学习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及青春期性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心理游戏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心理知识,形成初步的人际适应心理。

2、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错误的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际交往方式,来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通过访谈等形式,记录自己及身边的人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及困惑,在交流中体会人际交往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3、在调查提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素质和基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

4、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走访敬老院、社区、小品表演和小组合作搜集资料讨论问题的方式,加强学生和社会的联系,为学生将来的社会化发展做准备。培养综合素质及小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爱家、爱校,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观和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2、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价值,形成良好的耐挫能力和正确竞争意识。

3、理解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意义,关注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为创建和谐社会、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课型。

(一)、通过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确定课程内容。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这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共28个问题,每个问题做“是”(打 √)或“非”(打×)两种回答。请你根究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 )

   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 )

   3.过分地羡慕和妒忌别人。()

   4.与异性交往太少。( )

   5.对连续不断地会谈感到困难。( )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

   7.时常伤害别人。()

   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

   10.极易受窘。( )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

   15.总是尽力是别人赏识自己。( )

   16.暗自思慕异性。( )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 )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 )

   20.瞧不起异性。( ) 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倾诉。( )

   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

   24.被异性瞧不起。( )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各样意见、看法。( )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相处。( )

从调查报告中确定学生人际交往中面临的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课程。

(二)、确定课程内容。

1、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人际适应教育(人际交往相关心理知识教育)、交往对象、人际交往技巧。

2、各模块下的学习主题。

人际适应教育模块包括:愉悦地接纳自己;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与性格倾向;培养良好的性格 ;认识挫折的双重性;青春期心理;心理的自我调适;掌握“制怒“的方法,培养幽默感等。

交往技巧模块包括: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打扮得体、举止文雅;各种社交技能。

交往对象模块包括:与老师的交往,与父母长辈的交往,与同伴的交往,与陌生人的交往。

(三)、课程学时安排。















活动内容


学时/周


活动形式


活动场所


备注





愉悦的接纳自己


1


调查探究


教室





认识自己的气质

类型和性格倾向


1


调查探究


教室





培养良好的性格


1


情景探究


教室





认识挫折的双重性


1


情景探究


教室





心理的自我调适


1


情景探究


教室





掌握“制怒”的方法,

培养幽默感


1


情景探究


教室





青春期心理


1


情景探究


教室






与父母长辈的交往


1


实践探究


教室





与老师的交往


1


实践探究


教室





与同伴的交往


1


实践探究


教室





与陌生人的交往


1


实践探究


教室






正确的待人接物、

为人处世


1


活动探究


教室





打扮得体、举止文雅


1


活动探究


教室





各种社交技能


1


活动探究


教室



(四)、确定课程课型

在课程课型的设计上,依据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注意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即充分、完善地发挥人的潜在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准,教学中采用调查探究、情景探究、活动探究、实践探究的模式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调查探究:列出主题——分组调查——合作学习。学生根据确定主题进行分组调查,通过合作学习掌握知识。

(2)情景探究:引入话题——小组讨论——活动感知——反思总结。通过心理咨询室的同学来信、小品表演、影片展示、 等多种方式来引入话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达各自观点,并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对学生的心理进行预防和矫正,最后在反思总结中达到内化升华。

(3)活动探究:活动观察——竞答比赛——分析探究。通过小品表演、竞答比赛等活动中,调动多感官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4)实践探究:个人演练——实践强化——小组交流——反思总结。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敬老院等实际场景中,展开交往,并能够达成一定任务,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所学,最后通过小组交流,彼此分析得失,进行反思总结。

四、课程评价

1、评价目的:

评价的实质在于促使人的活动日趋完善,是人行为自觉性与反思性的体现。实际上,评价广泛渗透于人类所有有意识的活动之中,构成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课程评价同样如此,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课程开发和设计的合理性。

2、评价方式:采用量化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量化评价方法评定课程设置的各个环节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庭及社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以质性评价方法,例如建立个人档案袋的方式,发现个别学生的潜力、特点,提供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

3、评价内容:

①量化评价方式。

小组及个人评价表:





姓名:            组别:                  时间:



活动

名称


方案

设计


资料

收集


资料

整理


活动角

色扮演


成果

展示


自我

评价


小组

评价


备注





































说明:在参与的项目内打“√”;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的得分为: 、 、 、 、C、D;参与全部工作并担任负责人的可评为 及以上。未参与任何工作的最高评为C

教师评价表:





班级:               任课教师:                    时间:



序号


学生

姓名


出勤

考核


完成任务情况


服从

安排


学习

热情


配合度


综合

表现


备注



1



















2



































说明:各项得分为: 、 、 、 、C、D

家庭及社区评价表:





姓名:                       任务内容:                         时间:



评价等级


语言表达


沟通方式


热情度


配合度


任务完成情况















较好

























一般












②质性评价方法:档案袋类型





类型


展示型


文件型


评价型


过程型


复合型



目的


收集学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及个人反思


成长记录、教学过程表现极其成果


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


记录学生教学成长的过程和反思


学生的评价表现、成就。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过程



使用者


教师、学生及其父母


教师、学生及其父母


管理人员


教师、学生及其父母


教师、学生及其父母


工作室介绍

<p> 李春兰工作室简介 </p> <p> 在双流县县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