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浩教育故事:忆师事,述师恩
忆师事,述师恩
——孩子们心中的吴老师
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这几天翻了好几本书,其给出的定义都有略微的不同。免不了有了自己的疑惑,为什么这些标准都是所谓的专家来定义呢?明明教师直面的是孩子,为什么就不能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师德、话师风。有了这样的想法,我立马联系了我到这个学校来时带的第一批孩子,他们现在高一了,现在的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因而有了我接下来要讲述的内容。
2013年的8月27日,很荣幸自己成为了西航实小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而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新老师,面对班上68个十一岁左右的孩子,既有对教育的满腔热血、也满怀各种忐忑,幸而遇上了我们吴邹吴老师,表面上粗枝大叶、看上去横眉怒目,实际上粗中有细、内心和善可亲。
上证言:
他桌子炒鸡乱,打扫卫生都怕他的位置,还不准你帮他整理他的桌子。
第四节课的时候,经常看到他在讲台吃饭,做卷子的我们简直要被馋死了。
每天很早就来守我们了,很负责。
别的老师都巴不得休息,我们吴老师却不这么认为,勤劳的吴老师。
守着我们背口诀表,我背了很久,他也守了我很久。
他结婚的时候让安老师给我们带了喜糖,我们现在还记得那是巧克力的圆球。
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必须弄懂。
我记得第一次学百分数的时候,我老是写不好百分号,把百分号上的两个圆写得炒鸡近,他就一直在我的数学书上把我写过的百分数、加上百分号写了好多遍,看着别的同学在操场上玩,我就一直看着他重复地写百分号,现在想想,觉得他对学生真的炒鸡负责。
五六年级我鬼迷心窍,和几个同学去补课机构补课,当时让买《举一反三》,后来吴老师也把里面的题复印了拿给我们做,但吴老师是把每个同学讲懂、做对才讲下一道题,补课机构就是直接让我们写,写了再翻答案。当时思维还没到那种境界,很多写不来就直接抄答案了。补课机构和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真的不一样。
…………
这些只是一部分孩子给我的留言,尽管和他们的相处已是几年前的事,但他们的这些话,何尝不是他们现在心中最真实的表达呢?他们的文字,胜过我的千言万语。而这些仅仅是吴老师所教过的孩子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毕竟他已经带了四年毕业班。
除了这些,他们还告诉我,吴老师好忙哦,有几次来学校看望他,都找不到他人在哪儿。
吴老师到底多忙?在忙什么?我也找到了证人证词:
除了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和辅导员工作,他还是我们大家都不爱喜欢的继续教育管理员,每到下学期就花式催促我们学习;他还是不受待见的一师一优课管理员,常常在群上各种晒;他还是数学教研员,经常听别人的课或者是被别人听课;他还是我们学校内审小组组长;他还是留守之家的大家长,据说这一直是他的光荣事迹。
有时你看到的他是正挎着大步、甩着双臂往前走;有时你听到的是他马景涛似的咆哮;有时你感受到的是他不停的叨叨叨……但我们大家都知道,对待工作,他兢兢业业;对待学生,他认真负责。
最后,帮孩子们转送一句话给他:吴老师,谢谢您!
工作室介绍

<p> 唐玉兰工作室 是2015年3月,经双流县教育局批准正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