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of 0
^ 22
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关于课堂文化建设问题_李春兰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关于课堂文化建设问题

文/李春兰  时间:2018-05-21  浏览数:770

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关于课堂文化建设问题

---陶西平课程改革专题报告简讯

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关于课堂文化建设问题

---陶西平课程改革专题报告简讯

2018年5月16日,双流区课改专题报告会暨“瞿上讲堂”第25讲在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多功能厅展开。全国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做了题为《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教师观念与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双流区教育局局长李光纯主持了讲座,教育局副局长王金萍作了总结讲话,李春兰工作室李春兰导师及工作室成员李小彬、熊敬娟、朱瑶等全程参与了活动。

【图1:左为陶西平  右为李光纯】

教育家陶西平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报告,包括挑战与机遇、学校文化建设内涵、课堂文化建设的内涵。

 

【图2:左为陶西平  右为王金萍】

他从全球化视野分析了我国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从全球化的生态问题、经济问题、安全问题、贫富分化问题、道德危机、心理危机等分析危险与挑战,也从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所带来的新一

轮产业革命分析机会。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人文主义”价值观挑战了传统的居于主流地位的经济主义价值观,成为引领全球教育改革的价值导向。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强调能力培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全世界的教育目标为确保包容性和公平性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而我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努力让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价值观引领着教育改革在向培养人的能力,让人们过上有意义和尊严的生活转变,而我们进行的课程改革最终必须发生在课堂上。

 

【图3:世界教育目标的改革】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他认为,大多数的人都停留在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层面,而忽略了课堂文化。他强调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课堂文化是课堂中师生互动中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等因素的结合,比较中外课堂教学的差异,其根源是课堂文化的差异,是课堂追求的价值理念的差异。对比各国的教育目标,可以发现它主要反映了课堂文化的差异,而课堂文化是在长期的课堂活动中产生的。陶西平特别指出,在中国教育实践的诸多问题中,在“课堂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内外文化差异很大,传统的质量观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他在分析新中国之前的6次课程改革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8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指出:“课程是改革的龙头,教材是改革的龙身,而课堂文化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关于新的课堂文化的建设问题,他着重从目标的基础性、理念的人文性、价值的导向性、能力的关键性等四个方面结合理论与国内外课堂教学的案例进行了详实的阐述。

目标的基础性是基础教育的本位价值,根据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罗毕召开的高级教育计划官员讨论会上达成的共识,“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他认为“习惯是基础的基础”,课堂文化建设就是要创造培养好习惯的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反应倾向,即价值判断习惯。培养良好的反应倾向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印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上,成为评价事物和践行的自然的根深蒂固的价值标准。二是思维习惯。特别要辩证的看待“惯性思维”。三是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总之,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需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一种尊重学生、尊重不同意见的环境,是学生人格、智慧、能力生长必要的环境与氛围。

理念的人文性是突出“人永远是目的”的教育理念,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类尊严的基础。他强调课堂文化一尊重学生的尊严为基础,尊重学生的共性与差异性,开展教学活动,实施差异性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为终极效果。

价值的导向性是强调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本来文化”、“外来文化”、“未来文化”的关系,重新调整德育的内容、方法、过程和教育者自身,明确学生的个性特点、成长需求、面临的问题等等,防止德育的盲目性和形式主义,实现德育的主导性、针对性、亲和力。   

【图4:文化自信是教育改革的主流价值导向】

能力的关键性是指培养关键能力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方向。他列举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批判能力等关键能力,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就在于是关注标准答案还是重视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是否关注计划外的问题?学生的“错误”答案?以及学生出于好奇而给出的答案。能够处理好这些生成性问题,挖掘积极因素,就是一个老师的教学艺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STEAM教育、创客教育以及PBL项目教学法(芬兰的主题式教学法)等新的教育革命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最后教育副局长王金萍对此次讲座做了总结并讲话。此次讲座让大家对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之后,双流区名班主任李春兰工作室将把陶西平先生所提倡的观点,积极落实于教研活动当中,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文件下载:5月16日简讯

工作室介绍

<p> 李春兰工作室简介 </p> <p> 在双流县县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