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of 0
^ 29
最美四月 醉美阅读_罗莉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研修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研修动态

最美四月 醉美阅读

文/代维  时间:2017-04-17  浏览数:837

最美人间四月天,迷蒙的阳光逐渐热烈,那些斑驳的星点点燃了整个季节的激情。也点燃了青年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孜孜不倦探索的热情。在这个洒满阳光的日子里,成都市第二届青年教师大赛在美丽的龙泉第二实验小学拉开了序幕。让我们享受了一场阅读教学的视听盛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似乎天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可见读和写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教学中只有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得好,才能使读写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在本次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我们看到了一股基于文本教学的写作练习的新风。来自都江堰的李老师执教的《挑山工》,诠释了“读写结合”新的含义。

在《挑山工》教学核心目标是“基于文本对任务外貌描写的写作训练”。围绕该核心目标,李老师开课就用流程图的形式先快速的和孩子们一起理清了本文的结构。然后让学生找出“挑山工”的外貌描写的句子,领着孩子慢慢的品。透过文字,学生再次走入到了文本内里,去感受这一群生活在最底层劳动者的艰辛。当孩子们充分的认识了“挑山工”这个职业,“挑山工”朴实整个任务的形象便鲜活了起来。再把杨善洲这位种树人的外貌描写对比阅读,孩子们就发现外貌描写所抓的特点就是关注这个人的性格、职业,并符合这个人物的性格、职业。然后在用生活中的警察、买菜阿婆的外貌描写近些实践。遵循了孩子们的认知规律。这堂课中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老师巧妙的依托教材,但是却又不依赖教材,选择能指向核心目标的部分进行组块。这样就能很快的让学生把抽象的感悟内化成为程序性的知识为我所以所用。有效的完成了读写结合。

 我们提倡“读写结合”,但有时候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进入了为写而写的误区。我们常常拿到一篇文章后便挖空心思在想怎样才能挖出一个适合写作的点来。势必这样的为写而写,学生的思维便陷于老师所给予的程序性的知识里面,往往也让一篇文章失去了它应有的体温。因此,尊重文体,是进行阅读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本次的阅读教学课中,成都市东城根小学刘老师执教的《给家乡孩子的信》,就是一堂让我们感受到文字也有温度的课。在这篇课文我们要交给孩子们什么?不仅仅是让他们知道怎样写信,更要让孩子们在文字的海洋中感受到书信的温度,文字的温度。于是,“见字如面”便成为了刘老师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刘老师开课就以“信”的资源引出古往今来,信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见字如面”。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刘老师让孩子们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了本封信的都谈到了哪些方面。熟悉本文的教者都知道,在本文的教学中让三年级的孩子理解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生命开花”是一大重难点。可是刘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她展示了巴金爷爷的亲笔信,让孩子随意的对这封原稿去发现去评论。在孩子们的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孩子们就看出了端倪:为什么巴金爷爷写的字会这么丑?是的,就是这么一个充满童趣的发现却成全了本堂课的精彩。针对孩子们的发现老师很自然的就引导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巴金爷爷是在什么情况下回的这封信。随即又展示了爷爷病入膏肓时端端代笔的最后一封信。讲到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已经被老师带入了这封信里面,听课的我们也泪光盈盈。这是刘老师出示了巴金爷爷一段关于“奉献”的话。找出了两个带“花”的词语,“花费”和“开花”。通过两个“花”意思是否一样的对比。孩子们就知道“花费”的是时间、精力、同情。这些都是使生命开花的原因。在“生命开花”的探究中,孩子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巴金爷爷。从那个会给我们写信的慈祥爷爷,成为那个愿意为别人花费时间、精力的令人敬佩的伟大杰出的人。整堂课温情满满,孩子们迷醉在阅读的海洋中不忍下课,而在场的老师也泪眼婆娑。我想即便是课堂中没有写的环节,而孩子们怀着对巴金的崇敬也会用文字写下点什么。

本次的青年教师大赛,惊喜与激动相随。一路采撷他人的野果琼浆,品之,甘之如饴,思之,耐人寻味。而这种“味”一定会让跟多的老菜做出“新味道”。

工作室介绍

<p> 欢迎你来到罗莉工作室,这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请随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