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片段式阅读
文/贺元松 时间:2017-03-07 浏览数:830
今年寒假没有太多的去关注其他的书籍,因为我拥有了一本全新的、需要我用很长时间去领悟和体会的“大书”。所以在假期中读的其它书籍就不是太多了,主要是《教育面面观》和《给教师的建议》。这两本书一本是工作室必读书目,一个是指导新教师时用到的。 先来说说《教育面面观》,由于 度的不是太深入,都是片段的跳跃式阅读。其中有两个片段给我的印象最深。一是79页的“影响教师成才的几个具体问题”。作者主要从注重书写、叙事研究、方法探索、灵动学习和职业定力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之所以关注这个章节主要原因在于我有着相关的体会,还记得是上学期的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的时候,学校的体育教师需要补充文字材料,可是很多教师都写不出来,原因呢?就是平时的积累少了,写的少了,一道关键的时候就缺这少那的。就像老话说的“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或许成不了名师,但是不懈一定成不了名师”。叙事研究也是在书写的基础上加以拓展,融入自己的教育认知。方法探索则是针对教学问题创建适合自己的的教育教学方法,参考借鉴成功的教育方法和老方法求新求精。灵动学习就是要挤时间、讲方法的进行各类专业学习。最后的职业定力也是和最近经历的事情有关,年轻教师很容易受到负面的影响,不安心工作或者连续跳槽,造成学生参加提高不了,自己也不受人喜欢。职业定力不够主要体现在心不安、情不专、业不精。二是87页的“教育中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凡是多的,还要给他,让他多多益善;凡是少的,就连他原来的也要拿去。它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积极的一面表现为“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能者多劳多得”、“按劳付酬,不劳不得”,这能促进社会发展,激发个人的潜力。但是也存在消极的一面,而我想说的就是这消极的一面。一个是学生中的马太效应,体现在“优生”和“差生”之间,“优生”有教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就连上课回答问题也是“70%的问题让30%的优生回答了”,这是教育中最常见的情形,但是对于“差生”来说其实更需要教师的关注的赞扬,这也是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一大短板(最注重参加的提升,不关注学困生的心理);二个是教师中的马太效应。在大环境中教师相当于领导本身就是弱势群体,但是教师中间也会存在强弱之分。如优秀教师拥有很多的荣誉和更大的话语权,一般教师远远不如他们。这导致一些教师心理极度不平衡,工作上开始消极应付,并将负面能量传播给其他教师。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我们更要思考如何设定一个“度”来奖励先进,又能做到共同进步、均衡发展。 此外,本书中还提到了阅读教育,特别是110也的阅读氛围的营造。从家庭阅读氛围、伙伴式阅读到班级阅读氛围,给出来很好的建议,值得在我们借鉴,特别是语文教师。 第二本书是《给教师的建议》,作者大家都太熟悉了。这本书是买来后给组上新教师看的,我反而没有多看。我感受最深的是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这和我们学校“公道行教,兴趣成学”的办学理念是一致的,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我们应该努力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与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上课前或下课后,让学生学生快乐地围绕在自己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让学生亲近你,喜欢你。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是对你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己将来从事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使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苏霍姆林斯基也给了我们建议:
“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教师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学生变成了这个样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和规律性的心情。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工作室介绍

<p> 唐玉兰工作室 是2015年3月,经双流县教育局批准正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