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双流教科院>>研培新闻

共研新课标 聚力向未来

——记双流区第十一届高考考情学情教材解读与评价任务设计大赛(历史学科)

文/蒋雨玲 张炜  图/  时间:2022-12-01  浏览数:1708

2022年10月26日在双流区教科院进行了双流区第十一届高考考情学情教材解读与评价任务设计大赛,双流区各学校在教研员张炜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展开活动。参会评委有:成都市历史教研员赖蓉辉,龙泉区历史教研员曾清浩,高新区历史教研员陈连蜀。ueditor

立格实验中学翻开了赛事的篇章,主要解读“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一时期。从全国考情解读、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两部分进行解读。首先明确本课题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将主题概括为三方面: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认识各阶级救亡图存的努力及局限性;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其次解读试题的命题立意,情境设计和问题设计三方面,明确高考突出考察“四翼”的内涵: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进行考情预测。最后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解读阶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筚路蓝缕奠定基业,万众一心开拓新篇”。从考什么和怎么考、备考策略、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作业设计四个部分进行分析。以“一核四层四翼”为标准分析考什么和怎么考,强调高考题在真实情境中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坚定“四个自信”。以高考题的分析和今年热点问题为依据,进行2023年预测。结合艺体中学学情,以课程思政理念、跨学科融合和二十大相关内容为依据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课例以时代群像拼出如画江山为主线突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实干群像,感悟时代精神,践行课程思政。作业设计以高考题为主体现分层设计理念。结合美术、书法、音乐专业知识设计特色作业,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原则。

双流中学,讲解阶段为“近代后期的世界(18c-20c初)”。从研究顶层设计、把握高考要求;分析高考试题、寻找命题规律;优化高考策论、引领高效复习;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讲解。通过教研组研究,高考突出知识与能力的有效结合,融合核心素养考查理念。备课组以此为基础进行命题研修和一轮复习建模。以“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这理念进行设计,在价值立意视域下进行工业革命一课的课例展示。通过以中英铁路对比为小切口,进行自主命题。引导学生进行课中探究,注重中西对比、古今贯通,感悟高考考向,强调价值引领。

双流盐道街外国语学校承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内容。从考什么、怎么考、单元教学设计三个部分进行分析。从高考试题,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命题规律和考查重点。以“从草原、中原、江南的三重联动到轴心文明的新辉煌”为线,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体现从民族交融背景下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并出现隋唐盛世的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单元核心价值。

永安中学承担“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的相关内容,从考情解读、备考策略、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例展示三部分组成。首先考情解读,明确高考从知识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讲述考什么、怎么考和对2023年的考情预测。其次备考策略,注重理论学习和高考试题研究,厚植知识根系,构建大单元知识结构,注重分类训练。最后以学校零诊成绩为基,加强学法指导为目标,进行“美苏冷战与两极格局的演变”课例展示。 

棠湖中学历史组承担“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相关内容的解读,从备课标教材—把握必备知识、备高考评价—明确考查方向、热点与预测—历史关照现实、课堂与教学—教学课例展示四个方面进行讲解。把握必备知识要求教师注重把握关键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并配合素养能力因素对课堂内容进行整合。明确考查方向要求坚持“一核四层四翼”的引领,结合学业水平要求对考情进行分析。历史关照现实要求结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他热点问题进行试题原创。教学课例展示要求体现“大单元教学理念”和“教学评一致性理论”。

棠湖外国语学校承担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相关内容,从关注顶层设计、引领高考方向;深研高考真题、悟透命题规律;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复习效益;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棠外学情为基,以大概念、大单元相融合,创设棠外好课堂。以课堂评价标准推动课堂有效进行。 ueditor

各学校在完成展示后,专家评委进行点评和指导,对大单元设计、考情解读、一轮复习进行指导。

陈连蜀老师从广度、深度、高度三个方面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曾清浩老师从理念更新、基于学情、知识结构化、基于主题的情境创设、评价的多元性、学法指导的渗透五个方面作了分享。赖蓉辉老师分别对各学校出彩点进行点评,以“顶天立地,创新突破”评价本次比赛。ueditor

张炜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以赛促教,要求一线教师进一步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和主要变化,并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