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双流教科院>>研培新闻

聚焦课程课堂 追求卓越品质(之二)

双流县“聚焦课程课堂 追求卓越品质”主题活动(初中专场)圆满结束

文/刘光文  图/  时间:2015-05-13  浏览数:2637

证书查询

为了落实《双流县中小学课程建设意见(试行)》,全面深化我县课程改革,牢固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教育观,5月12日,双流县“聚焦课程课堂,追求卓越品质”主题活动(初中专场)在棠湖中学实验学校举行。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伟,党组成员傅云昌副局长,教育科廖冬梅科长,刘由远副科长,研培中心邱刚田主任,中学室全体研培员及全县各初中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含民办)、高完中初中部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语文、数学、物理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以及来自青白江区、崇州市行知中学校的教师代表等约2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特邀专家成都市教科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刘旭副所长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并对活动进行了点评。

研讨会期间,来自棠外的刘勇老师、双中实验学校的罗远洋老师和棠中实验校的张显云老师为参会人员展示了语文、物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课堂《雪》和《制作气压计探究大气压的变化规律》,以及数学学科的拓展性课堂《探究最短路径》。下午第二节课,棠中实验校七、八、九三年级全部开放展示了九门学科22节“拓展教学课程”,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伟与参会的老师们推门听课,认真的观摩泥塑了棠实的学科课程的拓展性教学。全天活动,从学科课堂教学到拓展性学习,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到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全方位展示了双流县各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思考与成果。

课后,执课教师与在场的专家、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进行了现场交流互动,解答了与会教师在观课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思考。与会的校长和老师们积极参与评课,站在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的层面对三节课进行了实事求是评析,并结合《双流县中小学课程建设意见(试行)》对课程与课堂、育人目标与课程建设间的关系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县初中语文研培员赵剑云、初中物理研培员韩军、初中数学研培员李志江从国家课程的落实、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建设上分别对三节课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深刻的反思。棠中实验学校的张娟副校长以“课程建设实现育人目标”为题介绍了学校课程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及思考。

市教科院刘旭副所长对这次展示活动体现出的我县初中学校在课程改革上付诸的努力及取得的实践成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他以全天的展示课为案例,结合双流县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从十个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指导:1.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更是情感滋养、态度升华、思维灵动,不仅仅是教师思维更多地表现为学生思维灵动;2.教学不仅仅是环环相扣,逻辑严谨,首尾照应,更是看似随意、悠闲的过程中师生智慧闪烁、激情澎湃;3.课堂不仅仅是教师才华展现,更是学生才华、才能的展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课堂更应该是学生的舞台。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4.教学应该是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课标明确要求,学习学生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学习生活中的知识;5.教学是对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同等的关注,让每个学生的动起来、有事情做,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尊重每一个生命,欣赏每个孩子;6.教学不仅仅是执行教学预设,完成教学任务,可以预设生成,没有预设的生成更加精彩,这是课堂生命力涌动的表现;7.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堂堂清。教师更要关注方法、技能及第三维目标培养的。堂堂清应该是知识、创设问题的堂堂清;8.教学不仅仅是提出问题、走入文本,完成教案的过程,更是解疑之后的生疑,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好课的表现之一是教师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课后还围绕教师讨论问题;9.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个体互动,更是师生间、生生间、与文本间、与情景间的多维互动。有的教师注重师生个体互动,有的教师注重群体互动。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回顾文本、重视情景互动的现象;10.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肯定,而更多地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赞叹、欣赏,更是一种导向。

最后,傅云昌副局长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首先他肯定了这个活动,认为本次活动有以下三方面做得较好:第一、聚焦到位。集中展示的三节课和分散展示的拓展课很好地体现了主题设计,突出了活动的目的;第二、组织到位。棠中实验学校、研培中心、教育科的组织工作很周到、细致,确保了活动的质量并顺利进行;第三、尊重到位。三位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棠中实验学校精心编辑的手册对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持人对所有领导、教师、学生的尊重等都体现很好。同时他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认为,第一、本次展示课在“从生、从书、从我、从心”四个境界中,从书、从我做到较好,从生、从心是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最高境界;第二、在活动的组织上,不仅仅有条不紊就可以了,还需要从我们作为人的情感方面进行更细致的考虑和安排;他更提出了我们的课堂建设活动才刚刚开始,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不断努力,希望全县所有学校、教师、学生都获得更好的发展。

附件下载:5 附件下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