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因材施教 创建和谐_周晓玲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因材施教 创建和谐

文/徐川  时间:2015-07-01  浏览数:1344

你健康吗?每个人听到这个问题,首先想的便是身体的健康。健康不等于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方可称作健康。在学校健康教育环节中侧重于心理的健康。学生或许有个健康的体魄,但未必心理就是健康的。从学生入学开始,就与学校心理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教师需要用心理学这个敲门砖去探索、发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的为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一般认为,心理教育是指以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只要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根本目的结合日常教学所进行的教育活动。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都会遇到哪些类型的学生,他们投射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哪一面呢?接下来,我将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案例进行分析和教育策略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一个班级里总会出现不同的学生,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气质类型。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简言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质,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卑与自负——走进内心,走出困境

由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的不同,学生进入学校往往会体现出不同的内心世界,自卑和自负是一个班级里常常出现的两种极端现象。自卑的学生,胆小、害羞、被动、不热爱集体活动。他们喜欢“默默无闻”地蜷缩在班级的角落、人群的边缘。如果没有教师发现他们,或许他们会自得其乐地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但是很不幸,这种默不作声恰好吸引住了老师关注的目光,此时有自卑感的学生内心会充满惶恐,他们并以为得到老师的关注是件好事情,反而内心像拨浪鼓一样咚咚作响:我是不是哪里犯错了?

像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一对一谈话,进行心理疏导的方式打开学生的心扉。自卑的学生尤其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弱点,不愿意向任何人透露任何信息。教师要走进学生的世界,就要打消学生的恐惧心理,试着和他交朋友,在交谈中没有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地位差别,只有两个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在谈心。

自负的学生刚好与自卑的学生相反,他们随时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甚至为了吸引眼球,经常“半灌水响叮当”,弄得自己进退两难。成绩好的学生自负,是因为他有炫耀的资本。这样的学生只要教师作正确的引导,以他机灵的大脑能消除掉自负心理。而成绩稍微欠缺的学生自负,常常想要吸引别人,又缺乏炫耀的资本,极力想表现自己,结果是哄堂大笑。

对于自负的中差生,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骄傲”来将他引向正路。大家都知道骄傲过于就是自负,自负的中差生特别想要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可以大方的给予他们机会表现自己,毫不吝啬地鼓励他们,而不是一味地表扬。在你的言语中,他一定会被培养成优秀的学生。

偷窃与懒惰——家校联系,共同协作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也有相当强的好奇心,如若家长或是教师没有好好利用这一特性,将会适得其反。因此家庭和学校在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要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更要为孩子的发展指示方向,在他迷路的时候及时牵引到正道上来。

学生中不乏有偷窃的行为,其实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并不是他天生就有的德行,而是因为后天的环境各种因素造就的。在心理学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嫉妒心理、还有欠缺心理。针对这种行为,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加上家长的全力配合可以将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和心理扼杀掉。因为老师是学生非常信赖的人,学生的成长也少不了老师的帮助。

还有一种常见的行为就是懒惰,这样的学生喜欢不劳而获,思想堕落,不求上进,依赖情绪严重。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和学生之间建立诚信的“交易”,跟家长协力合作,在学生改变自己坏毛病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家长也作及时的鼓舞。其实这也是利用了学生的惰性,在鼓励中不断建立积极向上的斗志。

厌学与敌对——良好情绪,指引方向

在一个班级里,总是会有一些厌学的学生,他们一上课就没精打采,一下课就精神饱满。不管老师怎么鼓励都对学习不感兴趣。还有一部分人,老是觉得别人和自己不是一伙的,总爱小题大做,和别人大打出手,搞得偏体凌伤。这两种学生都让教师头疼,甚至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就心理来说,这两种类型是无法控制型的。也许上一秒都还能控制自己在课上精神饱满、和同学和睦相处,下一秒就马上做出过激的行为:上课走神、打伤同学!也许这些都不是他们原想做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应该早发现,早纠正!

每一位教师在遇到学生的不良情绪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孩子保持好的情绪,而不能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生气、发怒,我们应该对学生要和蔼可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目的是诱发学生良好情绪。在交谈中,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及时消除不好的情绪,诱导良好情绪的发展,减少学生的焦虑。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统一思想和步调,让学生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能得到良好行为的熏陶。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正面的形象,时刻提醒自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教师在学校怎么教学生,就要在行为上约束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平和、积极、阳光的内心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老师,跟着老师的脚印做更加高尚的人。心理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每一个学生自降临到世界上,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如果没有先天的某些不良因素,智力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家长眼里,他们都是完美的宝宝。在教师眼里,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特质。尽管这样,教师都能用充满的眼光把不同的学生看作能够发展成优秀人才的材料,用心去发现他们各自身上的优点、闪光点,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摒弃掉许多不良的习性,逐渐发展成尽量优秀的孩子。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说过:“给我一大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袖,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

工作室介绍

<p> 周晓玲工作室是双流县首批县级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