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学校管理案例建大师工作室——培养专业教师新模式(李堂兵)_高志文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学校管理案例建大师工作室——培养专业教师新模式(李堂兵)

文/李堂兵  时间:2016-12-28  浏览数:757


建大师工作室——培养专业教师新模式

成都市机械职业技术学校

李堂兵

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我校依托大师工作室平台,充分发挥名师名教引领作用,成功探索出一 套专业教师培养的新模式。

一、实施背景 成都市机械职业技术学校所处的西航港,是工业基础雄厚双流区的大型经济园区,现已初步形成机械、汽车、电子、食品、铸造等一 批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亟需高端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急需双师型教师,为此,学校组建张平技师工作室,开展师资培养。 2014 年 12 月,学校授牌 “张平技师工作室”。2016年10月被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张平技能大师工作室” 。

二、建设目标 实施名师名教战略,依托“张平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创新师资培养模式,打造一支精理论、能实践、专兼结合的、适应经济和专业发展需求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其他专业作出 示范,为兄弟院校师资队伍培养提供可借鉴经验。

三、实施过程 张平大师能工能教,他充分利用工作室平台,聚集我校机械专业技能精英,组成一个实力强大的实践专家型大师团队。他的团队中有高级技师八名,有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亚军、季军和一等奖获得者,有原四川齿轮厂优秀的技术骨干。他们带来生产一线最新的生产工艺、最高的技能水平、最严的工作规程,在育骨干教师、促专业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 “师带徒”培养。要想成为大师的贴身徒弟并不容易, 需要通过张平大师日常观察关及专业考核关,经过严格筛选,张平老师在机械专业中选择了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名教师为徒, 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他们跟随大师身边,大师手把手教,徒弟认认真真学,在点点滴滴中的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艺双馨。(二) “成班制”培养。开办教师培训班,是批量性、高效率培养专业师资的好办法。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先进的数控机械设备,创建较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硬件具备了,发挥这些设备的作用成为学校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大师工作室针对实训设备,举办校本教师培训班。通过培训,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操作技能普遍得以提高,进实训室授课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实训室利用率低、实训设备闲置浪费现象已不复存在。(三) “双师一课”培养。所谓“双师” ,即工作室的企业实践专家教师与学校教师。所谓“一课” ,即上述两类教师共上一门课。在上课过程中两类教师优势互补。来自企业的实践专家技能过硬,学校的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强。在“一课”的教学中各自 发挥自己的特长。 教师学到了技能, 实践专家也提高了授课技巧。(四) “师生共研”培养。 “三人行,必有我师” ,大师工作室不拘一格,优秀在校学生也可参与工作室教学活动。大师工作 室自创建以来,就将带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并取得突破性成绩作为工作室目标,为此创建了“冠军梦工场” ,从这里走向市级、省级技能大赛领奖台并圆梦冠军的学生回校以后,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共同研学技能,学生对所学本领有了更多的体会,青年教师技能得以快速提升。 (五) “大师讲堂”培养。大师工作室开辟了一条新的组织 型学习渠道,开办“大师讲堂”培养青年教师,在这个“草根讲 坛”中,大家或讲述个人的成长经历,或诠释对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或解读人生,或品味书香,在这里收获自信,分享 快乐,见证成长。学校专门开辟了一间教室,配备现代化教学及实操设备,在机械专业教师中开设更具专业针对性的讲座,让教师素质培养与专业成长更好融合。

五、主要成效与成果 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机械专业师资队伍培养成效显著,成果丰硕,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并在省市及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一)师资力量整体提升。引进 1 名企业专家,培养 2 名专业带头人;4 名教师成长为业务骨干;双师型教师和技师职业资格比例达到 100%。经过两年的培养,本专业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二)专业实力明显增强。机械专业在本地、周边及省内的知名度、影响力及社会服务、示范作用日益明显。多次指导企业、 县区开展技能竞赛,吸引省内外各学校近几十批人次前来学习考察。(三)技能竞赛成绩突出。先后有 7 名学生在省级大赛中获奖,三名全省一等奖,三名学生获全国技能大赛三等奖。


文件下载:学校管理案1

工作室介绍

<p> 高志文校长工作室于2015年3月经县教育局发文同意成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