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_刘勇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文/董文文  时间:2016-12-20  浏览数:674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以《谈生命》为例谈教学内容的确定

董文文

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

摘要:思考一篇课文“教什么”,几乎是所有中学语文教师最常遇到的难题。因为教材所选的文学作品内涵丰富涉及面广,语文老师往往在“繁花似锦”中难以取舍。归根结底,教学的问题就是“教什么”,“怎样教”,“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说,“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针对一篇课文设计好“教什么”,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文本特质  核心教学价值点  文本解读

引言:

思考一篇课文“教什么”,几乎是所有中学语文教师最常遇到的难题。我们教材中所选用的任何一篇文本都是一个综合、完整的信息系统,既包含作者的思想倾向、审美情趣,又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文化风尚,还具有语言表达的示范意义等多种信息。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些所有信息都传递给学生是不现实的,所以如何取舍就成了语文老师备课时首当其冲的问题,而取舍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学的问题其实就是三个问题:“教什么”,“怎样教”,“教得怎么样”,用更诗意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你要带你的学生到哪里去?”,“你怎样带你的学生去那里”,“你们最后去到那里了吗?。所以确定“目的地”也就是“教什么”应该是开展一切教学的基础。那么如何来在看似繁杂的信息中确定准确的教学内容呢?我以《谈生命》为例谈谈个人的想法。

事情源于我在备课组上的一堂公开课,讲得是冰心的《谈生命》。当时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生命是什么?生命像什么?(学生说话)

二、放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生命是什么?生命像什么?(明确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请同学们听读、想象、说说在作者的描绘中你所感受到的生命历程

(把握意象、意境的的特点)

四、请找出文中的议论抒情的句子,反复品读、揣摩,说说你从中感悟到的生命的真谛。

(深入语言,领会主旨)

五、仿写: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

(仿写感悟,连接生活)

为什么设计这几个环节,我来说说我在备课过程中的思路和体会:

一、文本解读,抓住文本特质

《谈生命》一文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作者借助“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根据从内容、主题、写作手法等角度我梳理了这些教学价值点:1、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2、结构思路的清晰(过渡句的作用)3、优美富有哲理的语言4、深刻隽永的主题。所以设计了以上的几个环节。

无意中看到王君老师在谈到她如何设计的《谈生命》所写到:我研究这篇课文,先做了文本特质分析以确定基本策略:首先,它是相当经典的抒情散文。初步定位为“诵读课型”。其次,它是抒情散文中名句迭出颇多警言的散文,在“诵读课型”的基础上,还可以归入“警句积累型”。文中诸多名句,孩子们未必能够全懂,稍加点拨即可。关键是诵读成诵,能够初步和自己的生活对接。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文本特质分析:她确定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式的总纲总路线。这个分析,就明确了学习这篇课文,不会像学《老王》那样去咬文嚼字。诵读感悟积累是另外的一种“咬”和“嚼”。

于是,她设计以下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初读初悟(主要是示范性散文“整容创新诵读”和学生自主“整容创新诵读”)

第二板块:疑读疑悟(内容是讨论难点)

第三板块:创读创悟(名句积累,课文内容为我所用)

什么是文本特质?就是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文本的标志性属性。文本特质决定了该文本在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以及在教材内容中的特殊位置,也就决定了围绕该文本采取的独有的教学策略。从我和王君老师的设计来看“语言精美的散文”应该是《谈生命》的文本特质了,这一点应该是无他的。就像一千个人眼中纵然有一千个阿姆雷特,但他终究是哈姆雷特不会是哈利波特一样。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除了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简单文体分类外,基于“文本特质”的研究是严重缺失。区分文本特质并且做出有效分类最有创见的是王荣生教授。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就有提到。在当今中国语文教学以“文选型”作为语文教材的主流情况下,有必要确认“选文”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功能发挥方式。在以选文功能为主要判别依据的基础上,他认为,理想教材中的选文应该大致为以下四种类型:定篇、例文、样本、用件。作为定篇的选文,本身就是语文课程的学习对象,教与学的目的在于传承文化,掌握选文本身。例文则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教学的目的在于掌握从众多诗文中提炼出来的概括性知识。样本大体相当于叶老的“例子”,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握选文,进而养成阅读或写作同类诗文能力的目的。至于用件,主要是提供信息、介绍资料,有关知识短文、背景资料以及引出话题的文章,都属于用件之类。

二、结合学情,确立教学价值点

学生反映哲理性散文的阅读是最困难的,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读不懂、理解不了文章的内涵,尤其这类通过意象来展示主题的文章。我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教授学生一些赏读这类文章的方法。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把“通过学习《谈生命》,学生能掌握并运用阅读方法独立读懂同类型文章”作为了一个核心教学目标。用王荣生老师的话来说,这篇文章就是教学例文,这就是我所选取的这篇文章的核心教学价值点。所以我又参考了单元提示,发现本单元所选四篇散文《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人生》都是借物抒情类散文,写作手法上极其相似。其中《谈生命》一文语言优美流畅、感情真挚动人,描绘生命形象,言简而义丰。在四篇文章中特点鲜明、难度适中,所以我把它定位为本单元的精讲篇目,也就是例文来进行讲授,又选择的《那树》作为实践篇目:布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那树是一个什么样的树?2、作者描绘那树怎样的一段生命历程,其中哪一个细节最打动你,读一读品一品。3、那树的形象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和启示。通过学生从《谈生命》一课中所学的方法来阅读新的文本。

可以对比王君老师的设计,语言的品读理解、主题的感悟是她所选取的重点,也就是她把《谈生命》作为教学定篇。我想这是基于她的学生阅读能力比之较好,更需要积累语言更能体会主旨所定吧。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我看来,文本教学其实就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或者说我的眼中只有你的道理。一篇教材文本首先是一篇文学作品。所有的人都可以是它的读者,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用它来学习。只有当这些文本被选入教材,成为学生学习阅读的客体,才会被赋予一种新的价值,这就是教学价值了,借它作为例子来呈现一定的语文知识,或是借它来提升学生某方面的语文能力。这两者是并不相同的。单独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无限多个角度去分析去认识,去广泛和深入的去理解与认识鉴赏,这样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没有边际的,越是经典的文本越难以获得统一的共识,也越难以弄清其真正的主旨。也就是说文本的原生的价值是纷繁复杂的。如果老师不对其进行删选截取,那么就可能出现教学内容太多太深太杂太广,学生无所适从,难以吸纳与消化的现象。所以如何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文本价值进行的选用与截取,就要看我们老师自己了,而老师的品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选用的水平。所以回过头来,语文老师还是要加强自身功力,才能在备课时一击即中,根据文本特质找准教学价值点。

确定最佳教学内容,用简单的线条拉动丰富的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简约而不简单!

工作室介绍

<p>  刘勇工作室汇集了一群语文人,他们热爱教育,有爱心、童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