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回归全国卷后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转变》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四川高考回归全国卷后高中数学教师的转变,主要从高中数学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深入挖掘教师,创设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提高
课堂效率等这几个方面就四川高中数学教师在应对全国卷高考数学应该采取的转变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全国卷 新课程改革 教学方式 教学模式
四川高考重新回归全国卷的深层含义就是四川教育要更加深入践行新课改理念,而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无疑是对高中数学教师全方位的挑战,新课程标准不仅给教学留下了自主创新的空间,而且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精神,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与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学习基础进行科学的培养与引导,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转变教师自身的思想观念,尽快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新课程教学理念更先进、课程设计更科学,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大面积推进,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对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头等大事,必须下大力气去认真学习,努力探索,要多关注学生的"学",打破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理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同时,要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发展与成长,因此作为面临新课改的高中教师,我们一定要走出以往的经验主义误区,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尽快使自己的教学思想"脱胎换骨",真正融入数学教改中去,以新的教学理念去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能力、责任心等要求甚高。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主动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我认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有以下几个重要措施。
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习成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而且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在新形势下,"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2.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竞争本是促进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但过度竞争不利于教师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不利于教师间民主气氛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新课改专题研究活动,加强合作与交流,借助集体的智慧来提高自身素质。
3.尊重学生,释放学生内在的动力和潜力。
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对待学生一切合理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失败的学习创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造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尽量呵护学生的灵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坚信人人都可以成功、人人都能成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学生的错误和优点一样都是珍贵的教学资源,都应得到正确的开发和利用,充分释放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潜力,尽最大可能提高学生成绩。
三、深入挖掘教材,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力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问题转变成探索性的问题,很多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生活,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力气钻研教材,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教学模式也要随之改变,努力探索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如概念课就不应有太多表演和太多花样的活动,否则学生看到的都是老师的表演,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多数可采用讲授法;如活动课就应该让学生动手实验或操作,不宜单凭老师的口头讲解,要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和接受新知识;另外,对于论证课,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公式产生的过程,还要讲究逻辑推理,两者都不可欠缺,因此,其教法应拟从特殊到一般,要防止片面地强调"回到定理、公式的原始发现与发生的过程",忽视知识的连贯性;对于比较单调、学生感到枯燥的内容,可采取故事引入或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定要防止单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设置,忽视对知识的教学。
四、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措施。
1、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无疑地,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数学知识比较深奥,每堂数学课都对学生具有新鲜感,如能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诱惑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
2、鼓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多年来,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自己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很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导致突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提问时,竟然不知道如何提问。地毯式轰炸做题以增加熟悉度不再是高水平考试的目的了,高水平的考试考的是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正确分析评价的能力。情境可以刺激人的心灵,恰当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精力集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得以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学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设计课堂教学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难点、基本要求和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编排组织。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重点教授,对学生都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或少讲,也可以对课本安排的顺序进行前后调换。鉴于数学学习能力较低,精力容易分散的学生,每一节课安排的重要知识点不要贪多,一个到两个即可,不然,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效果也不会好,我们应该把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为衡量一节课的好坏标准。
对于教学中例题及练习题的选择和利用,教师可以首先示范讲解针对本课知识点的例题,尽量使学生理解解题过程;其次,出示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做模仿练习,进一步加深理解;最后,在此基础上稍作变式,进行变式练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通过这样的步骤,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达到知识过手目的。
在例题的设计上,可以多编制“套题”(知识性,技能性)、“类题”(基础类,综合类,方法类)、“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把知识与能力紧密衔接、交替上升,通过举一反三、环环紧扣,逐步升华来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4、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一般的,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例如,讲函数概念,第一节课主要是讲清概念,运算较简单可用问答式,采取归纳讲授法为主;利用不等式求函数最值,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技能,运算上技巧性强,采用练习法,层层深入。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例如在讲立体几何之前,向学生展示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掌握,进而能灵活运用,变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中学数学的许多内容,都包含着某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解方程中的降次与消元思想,换元的方法,三角代换中的参数思想与参数方法,立几中求锥体体积的化归思想与分割求积方法,还有求反函数法中隐含着的方程思想,由此可得出分子、分母最高为二次的分式型函数值域的一种方法即判别式法,等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会、会中悟,比较系统地把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思维的科学性与深刻性,以不变应万变,使一些问题迎刃而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数学能力也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
6、注重知识传承,把数学知识从零散和记忆整合为理论知识的贯穿体验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及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知识的入门,是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思维的加深理解而掌握的,因此,教师如何对教学内容有效地设计,使数学知识点并非分部分孤立存在,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若能采用运动的观点,把各知识点重新整合,达到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真正体现螺旋上升的网络结构原则,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整体性有更深的认识,促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与理解。例如,把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不等式的知识贯穿起来等等。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 实验 ) 教育部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徐斌艳 . 数学课程与教学轮 .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 朱慕菊 . 走进新课程 .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 北师大出版社 ,2004
工作室介绍
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1月。工作室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以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