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讲座
教材解读
棠湖中学实验学校 李丽娟
古诗有云: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们是棠湖中学实验学校一年级数学备课组的老师。我是李老师,这位是热情,阳光的宁老师,这位是美丽,勤勉的廖老师。今天由我们三位给大家讲解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以及数学好玩。
一、课标解读
首先我为大家解读第五单元——加与减(二)。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这一板块的内容。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内容。而运算能力是新课标在原课标的基础上增加的四个核心概念其中之一。什么是运算能力呢?课标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同时在《课标解读》中也强调“应当淡化对运算的熟练程度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准确得到运算结果,比运算的熟练程度更重要。应当重视学生是否理解了运算的道理,是否能正确地得出运算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地看运算的速度。”这一目标的提出,就要求教师在数的运算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运算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在教学中要注重将算理和算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数学课程的各个学段中,运算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关于各种运算的知识和技能。而算理、算法又十分抽象,因此如何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处理好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往往就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课标解读》建议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借助直观模型、借助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处理好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二、教材解读
(一)、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知识:
一年级上册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后续相关内容
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及其应用
二年级上册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二年级下册
万以内的加减法与混合运算
(二)、单元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并正确计算
2、初步形成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难点:
1、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形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建议
8课时完成。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爱说爱动,不矫揉造作。他们喜欢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甚至会在课堂上,突然冒出一句:老师,这个我看不懂……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一个不留神,就会有学生往窗外看风景;一个不留神,又有人低头在抽屉里翻东西。我们常常会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而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但强制的效果并不好。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而呆板单调的教学会使数学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孩子们的兴趣自然很快消失。所以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我们的责任,以此改进了我们的教育方法与教学策略,首先让我们的学生爱上数学,用我们的学科魅力来感染学生。所以我们把阅读和数学结合在了一起,为学生设计了一本《阅读与思维》,其中选择了一些适合一年级孩子阅读的资料,包括数学小故事、数学家的趣事等等,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好玩的,数学是有文化的。我们还为学生每月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比如数学书写大赛、计算我能行、我是数学小能手等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学生知识基础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并且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理解了100以内数的意义,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积累了经验。
3、存在的问题:
计算的准确性不稳定,有部分学生会对一道计算题反复出错,而有些学生对同一道计算题在不同的时间段会出错。我们觉得反复出错的学生是没有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偶尔出错的学生是由年龄特点造成粗心不细致,这两种孩子都是没有把算法内化为一种学力。
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但在计算时却不喜欢使用简单的算法,还是比较喜欢数手指和接着数等方法。
遇到一道新的计算题时,缺乏转化和迁移意识。还缺乏探索的方法和意识。
四、易错点、训练点、拓展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分析,我们为学生预设了本单元的易错点、训练点和拓展点。
易错点:
1、位数不同的两个数列竖式(P57)
2、改竖式错题(P58、P62)森林医生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在错例中学习,在改错题中巩固所学知识。
3、根据数学信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
训练点:
1、竖式练习
2、改错题练习(除了像森林医生这样的题型外,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把学生的错例变成我们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学习。)
3、解决问题(算理不仅仅是运算的依据,它还有一层含义是列式的依据,即某一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而不能用减法,这是根据所求问题与条件的关系确定的。如表示两部分的数量合在一起,需要用加法计算,而表示总数量中去掉一部分,则用减法计算。正因为有这些依据,从而构成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而解决问题正好体现了这一层含义。)
4、填数线(数线——是本学期引入的新的直观模型,通过在数线上数数进行运算,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巩固计算方法。也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方法。是由上学期的数字毛毛虫演变而来。)
拓展点:
1、根据加法、减法算式的规律填算式(P52、P63)
2、竖式的变式练习(P63)
(由于我们教材中的拓展题,只出现了一次,并且没有相对应的练习,所以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一本《阅读与思维》,把每一个单元的拓展点进行了梳理和提炼,制成思维题集,尽量做到一讲三练,弥补教材中出现一次后无法练习的弊端。)
五、课时分析
大家都知道教材改版后,每一课的设计都是情景+问题串。即方便教师教,也方便学生学。从本单元开始,每一课的内容编排都是引导多种角度的问题串,也就是从一个情境引发的多个问题的讨论。比如第一课时《小兔请客》,就是以小兔请客这一情景,讨论了整十数加整十数,还讨论了整十数减整十数。本教材第一次把加减混合编写,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从不同角度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本单元的每一课中,都有许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比如《采松果》这一课,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和拨计数器,明白所加的数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是加在各位上,还是加在十位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新课标的实施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为了给低年级的孩子留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学校一直在实施生本教育,所以我们每一节新课都要为学生设计课前小研究,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索。比如《数玉米》,我们会为学生换一幅主题图,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出你的算式,记录你的计算方法。学生课前会和家长一起来想办法解决,为第二天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天上新课时,我们会让孩子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慢慢学会与同伴交流,既能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见,又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以上只是我对第五单元教材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分析,如有不当的地方,还望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指正,接下来我把时间交给我校的宁老师,由她为我们讲解第六单元。
工作室介绍
<p> 双流区“研培员冯之刚工作室”于2015年4月经双流教育局批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