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学校集体备课研究(黄超)_高志文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研修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研修动态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学校集体备课研究(黄超)

文/黄超  时间:2016-12-19  浏览数:999




 

 1.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问题的提出

 

 ①集体备课形式化、低效化突出。

 2015年11月,教科室对学校的教师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要求每一个备课组通过讨论,收集2至3个教学中的困惑。从收集的问题可以看出,“备课总是不充分”、“所备课不适合学情”、“备课不能达成教学目标”等这些问题有多个备课组提出。这说明这些问题是我校教学中的大问题,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立足于我校教师的备课,通过利用大数据收集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的实践工作。

 研究小组经过归因分析认为,教学中、不能达成教学目标,不能聚焦的重要原因在于教师们没有集体备课或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所以,精准提炼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数据,改善教师的教学设计,对我校教学工作的提升将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集体备课既然重要,如何在备课中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如何在备课中面对全新的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种指标?一系列关于集体备课问题方方面面的思考都值得研究者去思考。

 ②集体备课的途径、平台有待拓宽,教学中难点数据收集不精确

 我们过去多年使用并熟练掌握的教材变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单一的教学环境也逐渐变化了。面对新理念、新教材、新科技,教师的工作方式必须随之改变。如果说过去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劳动的话,那么现在的教学则需要更多借助网络以及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

 在目前,中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想多花一点时间认真备课却感到力不从心。面对摆在我们面前的种种困惑,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备课组集体备课,不仅需要本校教师交流,还需要听听外校同行的意见。这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可以集中来自各方面的智慧,但是把许多人召集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固然是个好主意,但做起来又谈何容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教师面对互联网中的大量教育教学资源及数据需要自己去收集整理,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共享,造成大量资源与时间的浪费,工作效率低下。


     ③已有的研究不能指导实践

 虽然现在教学界集体备课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对我们的教学也产生着指导意义,但是对于在教学中不能用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问题的解决总是不能精准到位。这种形态的备课活动,聚合性、开放性、创新性与动态性都明显不足,形式化、低效化特征突出。

 (2)研究内容

 

 1.集体备课与课堂效率的调查研究

 2.大数据收集的策略研究

 3.基于大数据 的集体备课策略研究

 (1)在大数据下的教学目标达成设计研究

 (2)在大数据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3)在大数据下的作业设计的研究

 4.初步探索大数据背景下集体备课的评价分析策略

 

 A.大数据收集下的教学目标达成设计研究评价分析

 B.大数据收集下的教学活动有效性评价的设计研究评价分析

 C.大数据收集下的作业设计研究评价分析

 D、初步探索大数据背景下教学设计的评价策略

   (3)教改实践意义

 

 “师本”还是“生本”一度成为备课热议的话题。以“谁”为本体现的是一种教学观念的更新,更展现的是一种教学行动的选择。传统的教学备课当中,学生主体的评价往往是最单薄的——听课者大多只能根据经验来假想学生的体验,这种隔靴搔痒式的评价弊端,源于一个重要因素的缺席——没有足够的数据源可提供学情分析与实证考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恰恰能够对这种缺失作出有效转化。借助视频传输、数据收集、点对点终端、云存储服务器和个性化的数据分析软件等,能够从技术层面解决数据源缺乏的问题,对数据的全面处理和分析,可以让学生个体化的感受得以精准的量化与显现。学生在教学活动进程中的现实需求与即时心态,也可以经过技术的转化和动态整合分析变得可读、可视、可量化。这就为备课视角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与解读保障,为学情的研究与预判提供了更为鲜活的素材。我们甚至还可以利用流媒体视频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帮助教师跟踪学生的即时学习情况,从而根据他们的能力等级水平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并调整策略方案,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研究。

 借助大数据的运用,课堂有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教学研讨有了一个全新的视点,站在学生学情分析与预判的角度去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已经成为可能。当技术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之后,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因材施教”思想,是否离我们更近一些?

 

 通过教师集体备课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解集体备课中的问题。通过教学中存在问题数据进行收集提炼研究,使广大教师树立利用大数据收集,在备课中找到教学中存在问题,并利用数据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通过利用大数据进行集体备课方法与策略的研究,让广大教师掌握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集体备课的一般方法。通过利用大数据集体备课,对形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让教师们学会对教学设计的评价。通过利用大数据对集体备课的研究,将备课形成的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的教学,提升我校的课堂教学。

 (4)课题重点、难点

     课题重点:探讨大数据背景、集体备课的理论依据,聚焦点从哪里来;分析我校教师集体备课中的存在问题;集体备课问题如何分解成教学实践中的子目标;课堂教学问题的疑问与改进措施。

 课题难点:所需大数据的提炼;大数据的分解;怎样完善集体备课,找到突出问题。

     (5)课题的创新点

 开设“未来课堂班”,师生上课的手段改为平板电脑及网络平台,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构建了以生为本的“云课堂”,对教学中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促进教师集体备课对解决问题的准确度,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2.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思路和改革措施

 

 1.统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等方法对我校老师、学生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解,详细了解学生对各学科的感觉,课堂的疑问,以及老师的备课过程、教学过程和自己教学中的困惑等。并从调查问卷中取样分析,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并通过调查研究,决定课题的重要研究方向与子课题。

 2.个案研究:积极开展课题活动,收集典型个案,及时跟踪,认真剖析、反思。同时进行案例研究,包括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案例。

 3.案例研究法:利用课堂观察技术进行课例研究。

 4.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教师与研究组成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它要求课题组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5.成果分享:在学校内大力推行研究成果的推广,包括教师的草根讲座、论文交流、主题展板等形式分享成果。

 6.邀请专家讲座、组织读书活动,提升教师的设计和实践能力,并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3.相关研究述评

 本课题中所指的大数据,它是一堂课的关键问题、重点问题、中心问题,它是文本中呈现的各种学科问题的聚焦点,也是一堂课中的核心问题。当搜集了这些数据,有针对性的研究,教师在教学中就能更准确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学习任务。

 关于集体备课的概念,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教学设计、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

 本研究所界定的集体备课,是在充分理解教学目标和系统解读文本及学情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分析,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设计学习目标和教学核心问题、预设问题情景、估计生成动态、预设动态生成条件,形成开放式教学案的过程。

 近些年,依托于数据实证的备课探索已然展开,微格备课、片段备课、主题备课等应运而生。这些备课模式大多采用的是“实证研究”的方式。它们都是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数据,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类研究方法。这些备课模式以问题研究为基础,以教学案例为载体,以数据分析为根据,对教学备课工作进行了微格化、片段化、前置化和主题实践性论证,依托数据探寻规律,备课成果更加清晰、显性、有效。

 而在教学改革和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集体备课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重视利用大数据进行集体备课价值与意义,对于指导我们的教学,改进我们的教学意义重大,因此我校提出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集体备课”一定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我们的研究还立足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因此该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

 

 

 








 

 4.预期的研究成效

 

  1、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的让教学更加的符合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改革中逐渐的体现出来,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有所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的改革,让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能更好的满足课程改革测试的需要。

 2、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探索符合提高农村中学学困生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通过课题研究,分析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成因,进行可以的调查研究分析,对特殊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调节自我,同时积累教育教学案例,为学校研究积累素材;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培训全体教师基本的科研方法,提高学校教师的科研技能与科研素养。

 3、科研兴校,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通过基于核心问题的教学设计研究,立足科研,提高教育理念,不断改革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促进学校的办学特色。根据我校教学中核心问题不明显的的特点,教学设计的改进,从核心问题出发,有目的的改革课堂教学,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为教育均衡化做出贡献。

 

 



 

 5.研究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构建课题专家指导小组、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以制度保障研究顺利进行。

   

 ①组织形式保证:本课题由双流县永安中学校长龙清明同志负总责,学校各部门具体负责研究和管理,总务处负责后勤保障,由全体教师参与研究。由课题组主研人员承担实验的组织、落实和开展,保持课题组人员的相对稳定,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②制度的保证:课题组成员严格遵守《成都市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双流县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和学校的相关制度,研究坚持集体讨论和资源共享,总负责人领导下的个人承担制。对于课题中的核心问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贯彻于各个部分内容之中。课题负责人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交流研究的进展情况;建立学校研究制度。根据学校的要求,课题组将规划和制订《双流县永安中学课题管理办法》、《双流县永安中学科研能力培养及考核实施总则》、《双流县永安中学“教师沙龙”活动草案》、《双流县永安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等制度和管理办法,为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作保障。

 

 

 

 

 

 

 





五、研究计划




 

 研究阶段及任务分工、阶段成果规划

 



 

 本课题用了两年时间进行研究,按其研究任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5月)

 本阶段重点研究和解决:调查问卷及课题研究的基础性问题。组建研究小组,开展教学设计现状调查问卷,形成调查报告;制定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各种方案、措施;创设必要的物质条件;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

 成果形式:研究方案;调查问卷及报告等。

 第二阶段 实践阶段(2015年6月——2017年6月)

 本阶段重点研究和解决:围绕研究内容,重点开展研究。根据教师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学习、指导,提供科研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开展课题研讨会,对课题成果进行展示,建立档案袋,进行教学设计个案追踪等。

 成果形式:阶段研究报告;设计反思;案例分析;论文;教学设计;教学示范。

 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2017年6月——2017年12月)

 本阶段重点研究和解决:收集、整理各项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提炼相关成果;向课题管理单位提出结题申请。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著作、论文集等。

 

 

 

 

 

 

 

 




工作室介绍

<p> 高志文校长工作室于2015年3月经县教育局发文同意成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