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_吴明渠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文/徐静  时间:2016-12-17  浏览数:358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彭镇小学:徐 静
一、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第十单元围绕“金钱”这一主题来安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对金钱有正确的观点。《一枚金币》是一篇格鲁吉亚童话,讲述了一个辛劳一辈子、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长大后懒惰成性,花钱如流水,万般心痛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给别人,而决不留给这种儿子的失望心情。接着讲述了母亲放纵儿子来蒙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最后只好劝儿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验证这枚金币确实是儿子挣来的故事。告诫人们一切获得都要靠自己去亲手创造,靠勤劳去获得的幸福才能倍加珍惜,也说明父母不能娇纵孩子,要教育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课文有两处“受不了了”,前处是老人眼见长大成人的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非常失望痛苦。后者是儿子看见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而被羞辱,伤心与气愤使他难以忍受。课文的重点要放在最后这层意思上,体会儿子“受不了了”时的心情。感悟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意义。

对于现在大多数孩子来说,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在物质上总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因此在他们心中,毫无“钱来之不易”的概念。就本班来说大多数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东西不珍惜等现象比比皆是。正像文中的儿子一样,看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不懂得金钱中包含有劳动价值,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 让学生体会到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懂得正确对待金钱,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特点。

2、点画重点词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理解金钱来之不易,应当珍惜。

3、勾画重点词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理解金钱来之不易,应当珍惜。

三、教学重难点

1、围绕2次“受不了”抓重点语句体会老人与儿子的心情并有感情朗读。

2、体会父亲用心良苦想让儿子懂得通过辛勤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四、教学用具:

一张表格、课件等。

五、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进入故事情境

1、师出示金币,孩子们看看这是什么?生:(金币)

2、上节课,学习了课文《一枚金币》我们认识一个怎样的老人和一个怎样的儿子呢?生:(勤劳的老人和懒惰的儿子)这个儿子除了懒惰,花钱如流水外,你还想用哪些词语形容他?生:(好吃懒做……)

   师(相机板书:老人勤劳 儿子 懒惰)

(二)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老人“受不了”时的心情

   1.默读第二部分(2~8自然段)体会:有这样一个懒儿子,老人是什么心情?

   2.联系实际,体会父亲“受不了”的心情。

   3.分角色朗读,读出老人的感受。

(三)学习儿子与父亲的三次对话,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1、默读(9~28自然段)儿子三次“挣”钱的经过,小组合作填下表。比一比看哪组完成的又好又快。

              老人的动作       儿子的表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抽生汇报,交流。

2.汇报交流,观察比较,根据自己的发现质疑。从这张表中,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发现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会问:

(1)为什么前两次儿子都笑了,而第三次却“受不了”了?为什么?

(2)父亲为什么要把金币扔进火炉里?

(3)前两次父亲怎么知道那钱不是儿子挣的?

确定第一问为研读重点,利用表格对比学习前两次与第三次。

3.朗读讨论,前两次儿子为什么笑了。

(1)分角色朗读前两次对话。

引导读出母亲对儿子的溺爱与纵容,读出父亲的失望与痛苦。

第二次对话中,抓住“筋疲力尽”、“满头大汗”,读儿子骗父亲的话。   

(2)读后交流:父亲两次把儿子的钱扔进火炉里,儿子都笑了,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你为什么笑?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4.对比阅读第三次对话,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1)分角色朗读。

(2)评价,重点评儿子的话读得怎么样。

(3)创设情境:要想读好儿子的话,就要像演员一样去体验生活。

以六月天割麦为例,说说儿子为挣这枚金币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劳动;抓住

“苦差使”、“当牛当马”、“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来体会劳动的辛苦。最后归纳出这枚金币是辛勤劳动、流血流汗换来的。(板书:辛勤劳动流血流汗)

 (4)角色互换,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①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儿子挣钱?

②想象儿子除了帮别人收割庄稼,还可能帮别人干了什么?在帮别人干活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同桌议一议。

③儿子的这枚金币挣得容易吗?生:(不容易)

假如你就是这个儿子,当你手捧自己辛辛苦苦,历尽艰难,用血汗挣来的金币时,父亲却不相信你,再次把金币扔进了火炉里,此时此刻,你有何感受?(气愤、委屈……)

(5)带着气愤地读,带着委屈地读。指导学生朗读出气愤、委屈的感情色彩。

(6)朗读儿子的话,再次体会他“受不了”时的心情。

①学生用“。。。。。”标出表示儿子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②换词比较读。“抢”换成“捡”行不行,为什么?

师指名读、范读、激情引读,在读中体会。

(7)父子对比,再次体会父亲“受不了”时的心情。

父亲的钱也是辛勤劳动、流血流汗换来的,父亲只扔了他一枚金币,他就受不了,他花钱如流水,花了父亲多少枚金币啊,父亲会是多么的“受不了”啊!当儿子奋不顾身的去抢回自己挣得那枚金币时,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但是,老人为什么要一直坚持让儿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呢?其目的是什么?生汇报。(让孩子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师:“老人在教育孩子上,真是用心良苦。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假如,不让儿子自己去挣这枚金币后果会怎样?”

师小结:看来,这枚金币不仅对儿子的人生有所启迪,还让我们明白了一些道理。借用罗斯福的一句话“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读写结合

  1.学了这一课,你怎么看待父母给你的钱?写一写(小练笔)。

  2.学生交流汇报。

(五)积累有关金钱的名言警句。

(六)小结。

工作室介绍

<p> 2012年4月24日,双流县名教师“吴明渠工作室”在东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