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唐玉兰工作室11月简报_唐玉兰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研修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研修动态

唐玉兰工作室11月简报

文/林红霞  时间:2016-11-30  浏览数:860


班主任工作室——唐玉兰工作室

工 作 简 讯

2016第11期           2016年11月

━━━━━━━━━━━━━━━━━━━━━━━━━━━━━

 在行进中成长

寒风凛凛,落叶纷纷,冬日的脚步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它悄悄地告诉我们:“冬天来啦,一年就快结束啦,抓紧时间学习吧!”许是这带着寒意的催促,让唐玉兰工作室的成员们加快了脚步,在忙碌和充实中度过了有意义的11月。

11月,我们迈出大门,去聆听,去观看,去参与,去感悟……

11月,我们一路向前,去学习,去提升,去积淀,去求索……

11月,我们驻足回首,去总结,去反思,去感恩,去提炼……

我们的脚步笃定地行进在学习、研究的道路上,我们携起手来,一路前行,一路成长,期盼着在旅途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主编:张艳

责任编辑:唐玉兰、林红霞、李敏、高雅、曾浩、贺元松、潘燕、王春丽、杨霞


目   录

足迹

做幸福教师,学教育技巧………………………………………3

学科融合,促教师成长…………………………………………………4

用品德点亮生活…………………………………………………………5

从“现象教学”出发,走向更好的明天………………………………7

采撷

育人修身为基本  阳光教师活力班……………  东升小学  唐玉兰

《听听它们的诉说》品社教学设计 ……………  东升小学   杨霞

丰富活动,品德教学融品格……………………   东升小学  林红霞


掠影


做幸福老师,学教育技巧

            ——记唐玉兰老师到胜利小学分享教育心得

  送走了五谷丰登的秋天,雪花飞舞的冬天终于来临。在这寒风凛冽的傍晚,2016年11月7日胜利小学邀请到双流区名班主任工作室导师唐玉兰老师给老师们分享了《育人修身为基本,阳光教师活力班》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唐老师以自己的实际案例给我们讲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大胆尝试,唐老师大胆、有趣的教育方式让我们感受到做为一名教育者的快乐与幸福。唐老师的请家长做报告和交流、读书推荐会、集体生日会、圣诞节活动和实践活动都让老师们很佩服,老师们虽然大都有过这些想法,但是谁也不敢真正去尝试这些做法,因为大家还紧紧萦绕在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来。

唐老师的这次讲座既给了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勇气,又不断的鼓励老师们在新教育方式上应该敢于尝试,特别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则是很大的鼓励。前行的路还很遥远,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更需要像唐老师一样优秀的人才来为我们引路。听完讲座,大家是既佩服又羡慕,羡慕她的才气,佩服他的勇气。更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典范。





                 

学科融合,促教师成长

11月8日,唐玉兰班主任工作室的伙伴们如期相约东小,参加一次特别的学习活动——双流区四年级品社教研。在认真聆听了两节品社展示课以及一堂精彩的讲座后,工作室的老师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科渗透与融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期的优秀班主任必须具备学科整合的意识。我们应该具备一种能力,就是凡是可以促成学生成长、发展的一切课程资源都是我们班主任必须合理利用的。当我们利用好了每一个“课程阵地”学生的发展也就是水到渠成,并且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活动结束后,我们工作室的成员也发表了各自对学科融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发言、总结。林红霞老师说,正是品社学科的活动资源促进了孩子在活动中成长,渗透了很多优秀的品格教育内容。杨霞老师说我们的语文学科除了知识的传递也是品格教育的坚实阵地,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紧抓不放。曾浩老师说我们通过本次的品社教研活动收获很多,我们应该思考和更多的学科融合,让孩子成长的优质空间更大、更广。

活动结束了,但活动后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才刚刚开始……相信智慧的火花已经闪现,我们工作室的伙伴们定将开辟出更为精彩的天地。




用品德点亮生活

时光匆匆,永不停歇,转瞬之间,已是凛凛冬日,然而,寒冷却并未驱散唐玉兰工作室的花儿们。2016年11月15日,花儿们齐聚双流区实验小学,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品德与社会教研活动。

首先,由双流区实验小学文倩老师为全体教师带来一节精彩纷呈的《我们在这里生活》的品德与社会课。文老师构思精巧,设计新颖,在紧扣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孩子们不仅兴趣高涨,而且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锻炼了自己、增长了智慧和胆量。

其次,双流区实验小学品德教研组的老师就本课的设计过程进行了总结与汇报,教研员屈老师就本课进行了恰到好处的点评。屈老师提到: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是从单元目标到主题目标,再由主题目标到课程目标,在进行设计时要确定目标,并紧扣主题。选取素材时,要有代表性,在课堂上,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机,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

最后,屈老师,就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改革目标要求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这场发人深省的教研活动在全体花儿们的深思中落下了帷幕,从此以后花儿们又怀揣了新的目标,即:将品德融生活,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放飞孩子们的梦想!
















从“现象教学”出发,走向更好的明天

——唐玉兰工作室11月22日学习

   不同于往日的冬日暖阳照大地,寒潮如期而至使得天气渐渐显出了初冬应有的寒冷与萧瑟。但此时的“唐玉兰工作室”的学习却是热火朝天的展开着。

2016年11月22日,在导师唐玉兰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在东升小学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学习。

来自胜利小学的潘燕首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芬兰教育”的学习汇报,她从芬兰这个国家说起,上至政府教育、下至家庭教育都为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其中“现象教学”是她的重点——小组合作、教育信任、少就是多、信息技术等诸多因素成就了成功的芬兰教育,也引起了我们大家的热烈讨论,她的分享中,一些方法也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对我们今后的班主任教学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之后,工作室的学员们又各自整理了这一年以来自己的学习资料等,这些杂乱而繁多的工作不但没让大家苦恼,反而是笑声不断,因为它们承载着我们这一年学习以来大家的收获,见证着我们不断的进步。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充实而快乐的,我们一路前行、一路欢笑,我们的脚步终会越走越好、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育人修身为基本  阳光教师活力班

                              唐玉兰

今天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今天我在这里不是什么导师,也不是什么专家,只是一名和大家一样的站在教育一线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咱们在一起交流而已。成绩属于过去,荣誉催人奋进,我有的只是对教师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细心和一份阳光的心态。

当前咱们提的最热的就是“德育为先”的思想,前段时间我还了解到的最新信息,预计在2017年成都市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可能会检测德育。听到这条消息,可能大家都会说德育怎么检测。其实检测那只是结果,咱们还是得看过程。说到德育,其实咱们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班主任担负着学校德育的重大责任,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班集体建设的好坏对整个学校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关系。而活动是集体的生命,是实现集体目标的有效形式,是团结、教育学生的有利手段。

人在童蒙时期,一片天真,未染恶习气,由有刚中之德的老师来发蒙,教他学为圣人,实最幸运。而学为圣人的入手工夫就在一个正字,无论身心言语,都要正而无邪,如此慢慢培养,就具备了学圣的基础,然后可建圣功。这与那些灌输儿童求名求利的思想教育大异其趣。真教育,自然的教育。(世俗、功利)

班主任,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却拥有天下最大的世界------众多孩子们的心灵,经营着最大的事业------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撒真善美的种子,承担着最大的任务------给每个孩子以希望,给每个家庭以希望,给民族和事业以希望。

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这些孩子接受教育的程度如何是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小学阶段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人们的眼光更多的是落在班主任的身上。通过这期的见习活动,跟班主任做了较多的交流之后,我感觉到班主任的担子越来越重,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微,学生的任何事情都要照顾周到。

班级是学生的舞台,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那么班主任要如何对班级产生作用从而使学生们能更好的接受教育,能快乐健康的成长呢?

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往往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在所有集体成员为共同的目的而努力奋斗的时候,学生才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一个没有活动的集体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集体”而只能是“一盘散沙”。因此,良好的班级活动的组织是形成这个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条件。

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想当好一名受学生喜欢的班主任班级活动时必不可少的。因为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可能我的班级活动更多的例子是跟语文实践活动、家校交流紧密联系的。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我们很喜欢和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好了,家长可以理解、支持咱们老师的工作,可以取得家校协同教育的良好效果;我们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就是为了及时、准确、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为了拉近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让家长掌握亲子教育的正确方法,与教师合作培养好孩子。其实总而言之,就是为了教育学生,使其获得成功快乐的人生。

一、关注家长所关注的,那就是爱孩子。

我们都知道沟通从心开始,“沟”者渠也,“通”者连也,这沟通相连,发于心的那就是“爱”,我们的老师都是爱孩子的。我的沟通也是从心开始。关注你所关注的,那就是爱孩子。我们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都很想知道自家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于是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观察细节,关注家长所关注的,将孩子们的表现写出班级日志发布在QQ群里,让家长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孩子在校的表现。另外,作业本也是很好的家校交流的途径。通常说爱是相互的,只有爱孩子,孩子也才会爱你了,家长们也才会尊敬你。(分糖果)学生感受到了我的爱,又把他们的爱送给我。(介绍我到的地方的地理位置、特产、风俗人文等、怎么想我的)利用家校通公布表扬,记录孩子过程。(照片)坚持做到评选每周进步星、优秀星、与品格币有机结合起来(六一加分、借分)。调查了解孩子所需要的。

二、尊敬家长,民主平等。

常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可能起主导作用,但大家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有一次,我们班从正兴转来一名新同学。她的家长觉得自己孩子是从乡村学校转来的,怕老师、同学们瞧不起她,我首先告诉她我也是从乡村学校来的,并且让这个孩子介绍乡村的淳朴,农村的好玩的玩具,在乡村游戏时的自由奔放!让其他同学对其产生羡慕之心从而尊重喜欢新同学。在接下来的一周我坚持每周和家长交流,反映孩子在学校各个方面的进步!重点关心孩子是否适应这方面,后来家长完全放下了自己的担心,甚至开玩笑说要送我们锦旗。在我们班级中,也有藏族的孩子,我会特别注重“新”的交流方式。首先对汉文不熟悉的家长,我会耐心讲解,学校的告家长书我会特意单独告知,还会在班级中搞“民族之花”的活动,让藏族孩子讲讲家乡的美景、风俗、特产等,上期我们还举行了一期“藏汉文化交流”的家校特色活动,请了班级中康珠德西的爸爸来到班级中讲藏族文化的唐卡艺术,有效促进藏汉文化的交流。

三、搭建平台,创新交流,营造班级凝聚力。

经常打电话给家长交流,每周两个。注意技巧,所以,我们会多表扬孩子的优点、成就,家长自然也听得进去老师诉说孩子的其他缺点,以及需要父母怎样加强管教孩子的方法了。作为教师我们也不会动辄就向家长“告状”,我在班级中会搭建一些平台,换个环境或者方式让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创建QQ群、黄龙溪亲子游、家长开放日、家长会请家长讲。班级活动(读书推荐会、语文实践活动、辩论赛、男生女生游戏、集体生日会、英语剧、)

四、发挥特长,各尽所能

  要想家长多关注孩子,就得给机会给家长,让他们走入学校,关注课堂,发挥特长,参与教育。(家长进课堂)(写诗)

五、工作创新,班级特色。

  我们的家校沟通还得注重反馈信息,才能有效促进,看看是否沟通有效,于是我们会制定一些调查表,编辑班级小报。

总之,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咱们的班级要有特色,更重要的是教师以一种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学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咱们才能让班级活起来,真正体味活力源于活动!

最后我想说今天我主要想为大家传达的是一种教育的情怀,工作的热情,对孩子们的一种责任,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只是工作认真的态度;没有大套大套的理论,有的只是治班的一些金点子或者说经验;希望大家感恩生活,留心身边的小事,留心孩子们的变化。做生活的有心人,收集你的信息,善于思考创新。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创造和谐、向善的班级。勤于笔耕,记录生活的点滴,使你有更多的回味与怀念!








《听听它们的诉说》教学设计

         双流区东升小学   杨霞

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和经验性。根据《课标》的要求,我充分挖掘课程资源,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生活化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适时引导儿童的情感体验,让儿童充分参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把“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能主动,自觉地爱护公用设施”这一教学目标转化为自觉的生活需要。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公共设施,对身边的公共设施的使用现状展开调查活动,认识到破环公共设施的的危害性,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教科书提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替他们述说,在互动的倾听过程中,引发心灵震撼,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能对耳闻目睹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基本的善、恶、美、丑的是非观,懂得在公共场所爱护公共设施,做一个有教养的合格公民,为此,本课以学生为本,引领学生紧密联系生活,通过公共设施的“诉说”,加深体验和感悟,形成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的文明行为。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诉说”,引发心灵震撼,形成主动、自觉爱护公共财物和维护公共设施的意识和行为,开展保护公共设施的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知识与能力:

认识公共设施及其重要性,了解破坏公共设施的现象和危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公共设施,让学生了解破坏公共设施的现象的可耻和危害。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爱护公共设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社会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组织学生开展课前调查,调查身边公用设施的使用现状及其受到的危害和原因,写出自己的看法,搜集生活中因损坏公用设施造成损害的事例。

2.教师前往各公共场所,调查身边的公用设施,采集素材。

3.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公用设施,今天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垃圾桶——让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公园里常见的长椅——让我们能在累了的时候坐下来休憩。

公园里的鲜艳的花朵和绿绿的草——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在我们校园里:

公用书吧——让我们能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体育设施——则是我们下课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二、公用设施的诉说。

师:它们是我们生活中无声的朋友,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可是在我们周围却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这些无声的朋友,它们今天有话要说,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说了什么?

(出示图片)

师:请孩子们翻开书本53页,自己去看看,看他们对我们诉说了些什么?说说你都看懂了什么?

同桌交流交流。

预设:

1、贴满“牛皮癣”的电话亭:

如果此时你就是这贴满“牛皮癣”的电话亭,你想说些什么?

2、被乱写乱刻的凉亭“柱子”:

3、被损坏的长椅:

如果你就是这个被口香糖粘住的小孩,你会说什么?

他人的行为却给我们造成了这样的不便。

你还发现了什么?

是呀!长椅被损坏,或许不久后这把长椅就不能再使用了,这只是一个缩影,如果人们继续这样下去会怎样?

师:课本上这样的现象,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些是老师无意间拍下来的图片,看到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公用设施遭受到了这样的损害,老师心里是特别难受的,他人的行为,却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隐患。

三、小调查。

1、师: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孩子们去调查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公用设施,了解共用设施的使用情况,看看有没有损坏。

下面就请孩子们把调查表拿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在交流前老师有一个温馨小提示。

(1)积极发言,认真倾听。

(2)组内进行归纳总结。

(3)汇报时,声音洪亮。

2、生交流调查表,各组汇报。

3、师:通过孩子们刚才的交流汇报,我们都发现了我们的公用设施遭到了损坏,正如孩子们刚才所说的一样,损坏了公用设施轻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影响市容,重则会对我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你们看——(出示吃人的井)

5、师:孩子们,听到悲剧的发生,感受到了那么多无声的朋友遭到破坏的事例,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6、师:是呀,正如孩子们所说的一样,伤害了这些生活中无声的朋友,最终受到伤害的其实是我们健康安全的生活,是我们自己。

1、师:孩子们,其实为了保护公用设施,我们的国家和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出示宪法)

四、提出建议。

师:孩子们,作为一名知法守法的小公民,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公用设施呢?请结合你们课前的调查情况提出一些保护公用设施的建议,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请组长做好记录。

五、课后活动延伸。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真为你们有这样的认识而感到高兴,老师希望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能用我们的具体行动来爱护我们的公共设施,爱护公用设施也应该从我们身边做起。









丰富活动,品德教学融品格

双流区东升小学:林红霞

自从品格教育步入大家的视线,关于品格教育的实施在各大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了品格教育的更好实施,除了让品格教育作为德育课程的主阵地以外,将品格融入学科也成为了新的趋势。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成为了主要实施课程融入的重要课程。结合2016年10月参加成都市品德与社会教学研讨的感受,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品德学科融入品格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温《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目标和品格教育的二十四品格。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品格教育则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为目的,将儿童基本必备的24个品格,形成了四级阶梯,逐个培养的实践路径。分别是:

专注——有序——友善——感恩

守时——诚实——爱国——责任

坚持——主动——真诚——宽容

勤奋——创意——热情——节俭

守信——勇敢——谨慎——明辨

尊重——怜悯——勤劳——智慧

活动性是品德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学生主体参与的生活和生活化的活动,去实现有助于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成长。

  二、活动开展,品德学科与品格相融合的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品格课程的实施同样以活动为主要载体,两者的共同点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将活动开展起来,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活动开展前充分的准备可以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准备活动时需要做到哪些方面呢?

(一)、做好活动组织前的准备。

1.制定学期教育教学活动计划。

为更好地实施课程,教师需要参照课程标准,结合儿童的学情、本地区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品格教育的主题,制作学期教育活动计划。在制定学期教育活动计划时,应统筹安排课时,充分考虑课程内容的广度、深度与均衡性。同时,让学科活动与学校班级的工作计划相配合,避免活动的简单重复。上学期我们班开展“爱国”主题活动的时候,我就结合了品德教材和语文教材,正好有《我们的祖国》和《祖国》两个单元,正好结合品格教育的主题,将三者联系起来,制定了学期计划,将各个活动罗列出来,就避免了重复。

2.确定、生成教育教学活动主题。

在制定学期教育活动计划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细化、确定具体的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的主题来自多方面的。除了《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所提供的和参照品格二十四个主题,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灵活确定教育活动的主题。

主题可以来自儿童自身对生活的发现,也可以由教师提出建议让儿童做出选择,还可以师生共同商定;除了学科学习的,还可以是有关社会现象的,或者由当地社区资源引发出来的。

3.创设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环境与条件。

品德课程的性质和儿童在课程中的学习方式对活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发,利用班级、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为儿童创设安全、适宜、开放、多样且富有变化性、发展性的活动环境,激发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和活动的欲望。

4.设计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案。

教育活动方案是依据课程标准(主要是内容标准)和儿童需要设计出来的适用于本班儿童活动的具体规划。教师设计具体的教育活动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几点:

(1)体现教师对本班儿童的深刻了解,教育活动方案要有强烈的针对性。

(2)考虑到儿童的不同需要和兴趣以及其他个别差异。

(3)具有一定的弹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4)尽可能吸引儿童参与活动方案的设计,这是激发儿童积极性、提高活动方案针对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活动方案在内容上包括:教育活动主题(包括主题生成与确定的缘由)、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包括了解儿童,各方面资源的联系、组织等)、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包括可能生成的活动预想)、活动指导要点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注意事项等。同时,教育活动后记也是教育活动方案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相对教师以往熟悉的“教案”,活动方案应更多侧重教师如何组织某个教育活动的思路、指导要点及相关准备和预测,因此,活动方案应更多侧重教师如何组织某个教育活动的思路、指导要点及相关准备和计划。教师更为关注的是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并据此对活动内容、方式等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活动的有效与深入开展。

附:《我们的学校》

活动环节:

1.活动准备(参观:校园探秘队)

以博采众长为目的,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几个小探秘队并自由商量参观路线商量参观路线和计划,推选出能力强的孩子担任队长,开展探索校园景点、发现校园的活动。在队长的带领下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通过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说一说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2.整理资料(交流:探秘报告)

各探秘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日记、做调查表、画参观展示图等多种形式,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心得,进行资源共享,丰富资源储备。

3.成果汇报(展览:我心中的校园)

在参观、交流的基础上,各小队自由选择校园中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和最感兴趣的事情,尝试用绘画、泥塑、模型等各种方式加以表现和创造。在成果展览会上,学生大胆展示成果,充分展现自我风采,体验成功,获得快乐。

4.活动延伸

通过开展“制作图书——我们的校园”、“校园广告大赛”等后续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遵循教学活动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参与活动是课程的主要形态。教师无法替代学生的成长,教师无法替代学生对道德的认同与内化。主体参与的活动化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2.开放性原则。

教师要鼓励儿童采用自己喜欢的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研究方法、表现和交流方式等不断延伸与扩展活动。课程的时间要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系中得到弹性的延伸。

3.实效性原则。

活动的开展要遵循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重视儿童生活中的真实的道德表现。活动中追求学生真正参与的、他们感兴趣的活动,紧密围绕目标的、切合教学内容的活动,教学活动不求多、不走过场,应追求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终身受用。

4.针对性原则。

无论是合作学习、游戏活动,还是辩论活动、案例分析,教师的指导重点也有所不同,应体现针对性原则。

  (三)常见的活动组织形式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活动方式很多样:阅读、讨论、辩论、参观、调查、访问、游戏、角色扮演、模拟活动、两难问题辨析,以及撰写报告书、制作图表等。每一种活动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价值。

   1.问题情境式。

   问题情境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围绕问题拓展思维,利用和重新组织已有的概念和规则,形成相应的高级规则,最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2.小组合作学习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2—6名学生组成异质性小组一起学习的形式,通过组内的合作与互动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并以小组团体成绩为依据。建组根据成绩差异、男女比例、个性特长和情感因素,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学习的特点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这种学习形态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求组内成员积极、自由地交换意见,并在合作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具有社会性的学习态度,以及相互尊重、相互协作、主动承担责任的品质。

3.网络学习式。

网络环境下的资源丰富多样,网络学习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使学生获得传统教学所不能给予的探索问题、获得知识的乐趣。但是网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课题探究式。

课题探究是指让学生带着问题或课题自主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主体参与、自主探究以及亲身体验感受。培养学生搜集、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

课题探究式分小组合作和个人独立研究两种。课题内容是学生自愿选择感兴趣的、与教材内容或社区实际情况有关的某个主题,也可以是某一课中的某个问题为课题。

5.启发引导式。

启发引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在激疑引思,揭示讲析。这种启发引导式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下,调动、培养和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思维的活动。

6.自学交流式。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习惯与能力。由于学生原有的能力水平有高低之分,因此他们接受的信息有差异,引导各个层次的学生积极、及时汇报在活动中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反馈交流,更能发挥学生间学习的互补作用,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7.竞赛评比式。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一些竞赛类的活动,利用听话多样的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竞赛中,学生的兴趣与客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参与的状态也要好很多。

8.社会实践式。

品德课时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必须让学生走向社会,要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必须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

9.辩论研习式。

辩论队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等能力。辩论是集文化知识、逻辑思维、语言能力、心理素质于一体的综合素质的较量。当自己的论点处于有利的地位时,能够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会在辩论中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观点,以及审视自己的观点。

10.创新思维教学式。

创新性思维是能够形成有创新意义和价值的思想理论方法,将创新意识转化为有价值的全新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堂教学和改革的核心。

11.情境体验式。

情境体验是指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参与活动。社会中的体验可以是:公共交通、野营生活、购物、乘车、志愿者服务等。情境体验还可以是社会生活各种角色或情境的模拟,如:人物模拟,模仿售货员、司机、教师、医生等工作情形;场景模拟,遇到危险(火灾、煤气、交通事故等)、遇到特殊情况(丢失物品,救人被救等)。

体验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技能,更重要还在于获得真实的感受。

(四)学科融入品格的一些做法。

三、品德学科融入品格的一些建议。

参加了成都市品德与社会学科研讨活动后,我也受到很多启发。经过思考和总结,我觉得在学科教学融品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科目标有保证,品格培养有侧重。

当开展活动时,要注意目标的达成。《品德与社会》课程在课程标准中有专门的达成目标要求。如《给学校画张“地图”》这一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看懂学校和学校周边的平面图。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平面图以及上学路线图。”活动的重点其实也有对方位的认识,对平面图的简单了解等。如果把课堂活动的目标只拟定为:有序地绘画或者摆放平面图零件,感觉有点偏离本课程的目标。我想,恰当的点拨出“有序”来进行指导,其实是可以两不误的。

2.全体参与要重视,活动开展要落实。

学生的参与不只是个别学生的参与,更是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同时,不只是表面动作的参与,更要有思维上的参与。

一些活动只是运用了“活动”这一形式,脱离了教学目标,为了活动而活动,甚至只是毫无意义的表演秀,就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了。在预设活动时,要考虑到活动的可行性:时间允许吗?条件具备吗?内容是否精当?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

除此以外,整堂课上如果活动过多,让人目不暇接,学生在活动中根本没能思考体验,活动的教育意义就不大。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中选一两个重点活动做足做透,真正做到落实。

3.课后拓展重联系,多元评价巧实施。

活动的结束并不等于教育的结束,一节课结束了也不意味着儿童认识活动的终结。活动后,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意与儿童生活和经验的联系。

另外,善于运用评价是活动开展的有效保障,在评价中不仅让学生总结自身的不足,更是保证了学生课后活动的延续性,更是支撑学生养成良好品德的保障。

在品德教学中融入品格教育,不仅是一种课程整合的尝试,更是如杨霖老师所说:“上好品德课就是在做一件善事。”我想,在尝试中不变教育的初衷,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无论是自己还是学生,我们都会遇见最好的自己。





活动掠影













工作室介绍

<p> 唐玉兰工作室  是2015年3月,经双流县教育局批准正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