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润节教育”课程建构_吴明渠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润节教育”课程建构

文/李慧  时间:2016-12-14  浏览数:527


“润节教育”课程建构

一、   什么是课程

在我们《教育学》这本书中,指出: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但是,我更赞同华东师大的廖哲勋教授对“课程”的阐释。他认为:课程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用以指导学校育人的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媒介)。在廖哲勋教授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实际上只是一种媒体(媒介),我们只是运用课程来达到我们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指导学校育人的规划;二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和提高自己。但是,我认为课程这个媒介的建成和达到这两个目的,都要有一个指向,那就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一个核心,就是围绕着学校的文化,一个形式,那就是学习活动方式。一个学校课程的建设一定要体现学校的文化,一切的课程安排都要围绕学校的文化来开展。并且,我们还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课程的安排必选最终指向学校的育人目标,一个学校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要为了这个目标来安排课程,要让课程目标和我们的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相一致。并且我们要明白一个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不是老师,而是课程。所以,我们现在要对课程进行一个全面的思考,在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这个浪潮中,做出我们自己的课程体系。

关于课程的认识,我认为我们还要明确一点:我们要确定一种大课程观的思想。 首先,体例上需要我们 有效整合国家、地方、学校的校本课程,合理设置学生终生受益的整体课程,促进学生持久发展、健康自我地发展。  内容规划上,着眼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建立一种大课程观,将教育教学的诸多内容、活动纳入课程,使教育教学的各方面更为融合,更为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校的一切皆课程。”

二、   课程的分类

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从学生修习的角度,可以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从课程层级的角度,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特长类课程;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可以将课程分为:人文社会 、自然科学 、艺术审美 、身心健康 ;

那么课程建构的体系就可以根据这些分类按照不同的层级来进行安排。

三、   学校课程建构的介绍

北京海淀区七一小学

北京海淀区翠微小学

北京清华附小

四、   关于双华小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一)     明确育人目标

在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体系的建构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的育人目标,知道我们通过对学生六年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们课程建设的最终指向。我们的育人目标就是:培养当家小竹娃!这个“当家”通过夏校长的解释:一是当自己的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二是当集体的家,就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

那么,我们的课程的开设和安排就要紧密的结合这个育人目标,让学生通过课程这个媒介成长为我们希望的“当家小竹娃”。

(二)     重视综合实践课程

这一次,我们去北京参观学习的三所名校,我们走进了他们的课堂,聆听了一节语文的综合实践课《话说地名》和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是关于学生实践后的结题汇报。还在翠微小学聆听了两堂关于综合实践课的专题讲座。其中印象深刻的就是语文综合实践课《桥》,这个课历时半年,让学生通过读桥的诗词文章、亲身去感受桥、亲手做桥等一系列的课程安排,让学生对“桥”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感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体验式地激发了学生各种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清华附小的那节数学综合实践课也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堂课主要是形式新颖、学生自主自由的表现和老师退居为推手这三方面让我们感慨万分。那节课却是能看到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孩子和他们的课堂和孩子之间的差距。其实,教育理念上,我们也许并不会比北京的老师少,但是落实在行动上,我们就真的要进行反思了。

工作室介绍

<p> 2012年4月24日,双流县名教师“吴明渠工作室”在东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