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孙晓晖工作室2016年11月简报_孙晓晖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研修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研修动态

孙晓晖工作室2016年11月简报

文/孙晓晖  时间:2016-11-25  浏览数:1127

双流区名教师工作室——孙晓晖工作室


工 作 简 报

2016年第7期

孙晓晖工作室                                         2016年11月

━━━━━━━━━━━━━━━━━━━━━━━━━━━━━━━━━



编辑部:孙晓晖工作室

负责人:孙晓晖

编  委:孙晓晖 陈霞 杨霞 杨南 吴利琼 张天涯 袁榕蔓 徐然 毛传友                                     王仕芬 昌瑄 余莎

微信公众号:陪孩子走过一路青春







目    录

本期新闻

棠外“普通中小学班会课课程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结题鉴定暨实验学校交流会成功召开——孙晓晖活动简讯………………………………………………………………………1

修身班会课走进足球班 ——记孙晓晖工作室11月第二次研修活动…………………7论文案例

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下的班会课(孙晓晖)………………………………………13

巧用表扬用语,激励学生前进(杨南)…………………………………………………18故事推荐

老族长的选择………………………………………………………………………………26

三个抄写员…………………………………………………………………………………29

学生评价

学生对“修身班会课”的评价……………………………………………………………31





本期新闻:

棠外“普通中小学班会课课程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结题鉴定暨实验学校交流会成功召开

   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于2012年启动原创课题“普通中小学班会课课程化建设实践研究”,历经四年的辛勤研究探索,于2016年11月11日圆满结题,获得了省内外教育德育专家一致好评。

  11月11日上午九点,在与会专家观摩完两堂中小学修身班会课后,“普通中小学班会课课程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鉴定会在我校第三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央教科院《中国德育》主编助理刘烨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冯建军教授、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总支书记冯文全教授、成都市教科院教育改革研究所副所长杨霖、四川省教育科研规划办副主任王真东研究员、四川省教育学会常务秘书长、省特级教师刘怀明、成都市教科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胡燕、双流区研培中心理论室主任易恩、双流区研培中心理论室杨独明等专家莅临本次鉴定会。学校领导王天贵、温元聪、姚平、苏萍、朱晓波、黄波、徐文基,课题组主研人员,各学部修身班会课研究室全体成员参会,来自河南郑州扶轮外语学校、山东寿光羊口小学等五所课题实验学校的40多名领导、教师列席会议。

  会议由四川省教育科研规划办副主任王真东主持,专家们认真审阅了我校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和丰富的课题研究成果,对我校取得的如此详实的物化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们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孙晓晖代表课题组做的结题报告,孙老师从课题研究所针对的问题、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课题研究的设计与方法、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课题研究的成果,以及课题成果的推广等方面向各位评审专家做了总结性的陈述报告。

  紧接着河南郑州扶轮外国语学校李林栋老师代表课题实验学校,分享了他们推广修身班会课,给该校学生在德育、学习诸方面带来的教育成果和心得体会。

  在现场答辩环节中,学校课题组对评审专家所提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对修身班会课中教师的正面引导,针对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的处理,故事选择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及修身班会课在高中的推行所遇到的问题等深入细致的讲解。在答疑中,他们强调,班会课的课程化是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的,既有主题班会课针对学生成长的共性,也有常态班会课针对学生成长的个性。修身班会课这一课题的探究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校会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续开展课题深入研究。

  经过专家组合议,由课题鉴定组组长冯建军教授代表课题鉴定组作出如下鉴定结论:


  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重大。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中小学班会课程化的建设与实践研究,改革学校班级德育工作,创新德育路径与方式,对于改变班会课随意性、应景性、零散性的现状,落实立德树人和深入实施德育课程改革,真正实现将“教会学生做人”作为学校教育第一要素的育人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科学,实施规范。研究以“生活教育、自我教育、情感教育”三大理论为班会课程化理论依据,通过研制中小学班会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策略、教师用书及班会课的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机制,推进班级德育的系统化,实现班会课教育的规范化。其研究理论依据充分,问题指向明确,研究思路明晰,方法运用得当,过程真实扎实,研究成效显著,成果丰富。

  三、成果特点鲜明,具有创新性。实践上探索了中小学班会课的运行机制,在班会课的制度建设、目标与内容系列、途径与方法策略方面有重大创新,尤其是在引导师生更加关注生活的细节,生活的关键事件,并从中获得精神、品行的成长有着较为明显的成效。通过研究构建了学生自治的班级管理机制、班会课程体系,研制出了《班会课校本课程标准》;创建了班会课的课程管理机制,总结提炼出“常态班会课”课型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并形成了丰富的物化成果。这些成果创新性、科学性和操作性强,对中小学班会课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和使用价值,在同类研究中具有领先性。

  四、效果明显,影响广泛。学校班风、学风的改善十分明显,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行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欢迎和充分肯定;课题研究和成果受到了专家的鉴定和高度评价;多项成果在省内外众多学校推广运用,在全国、省、市的学术会议上交流,国内知名媒体进行了广泛地宣传、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课题研究圆满完成了预期的任务,专家一致同意结题。


  会议最后,学校常务副校长王天贵致感谢词。他表示修身班会课已经成为棠外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学校将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能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和帮助,会议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下午,在第一会议室举行了课题实验学校交流会,学校向课题实验学校赠送了全套课题结题资料。课题组徐文基教授和孙晓晖老师针对实验学校在课题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了详细的答疑,并对课题下一步将开展的研究进行了交流,整个交流活动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课题实验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纷纷表示:参加这次活动更加坚定了他们学习推广“修身班会课”的信心和决心。


  历史四年,经历各种艰辛,终于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相信棠外会在修身班会课这条路上以饱满奋进的姿态越走越坚定,永远活跃在课题研究的一线。



修身班会课走进足球班

                    ——记孙晓晖工作室11月第二次研修活动

2016年11月22日下午,孙晓晖工作室全体成员和成都棠湖外语实验学校初一部分新班主任走进棠外初一足球班,聆听了一堂由工作室学员昌瑄老师呈现的一堂修身班会示范课。

流程一、担当总结

在常规总结中,同学们主要从学习、纪律、寝室、外出比赛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在总结中,发言者能面向听众的最大面,主持人能适时评价,以及班主任在必要时也做出了恰当介入,整个环节流畅而有序。

在自由发言中,虽然足球班只有17个孩子,但在自由发言环节,学生们也积极主动,参与面广,发言内容涉及面大,语言条理清晰,且部分发言有深度,其中一位发言者说:“我们是足球班,这是一个荣誉的名字,但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我们要在公共场合注意自己的言行,改变他人对我们足球班的看法!”

 

流程二、教师评价

昌瑄老师能敏锐地捕捉担当总结中的教育点,进行评价和引领。昌瑄老师首先总结说:“大家的发言,挺能给我惊喜的!”惊喜之一是主持人能及时的针对大家所反映的问题能给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惊喜之二是同学们能对自己的所言所行进行反思;惊喜之三是同学们平时的观察比以往更加细致了。同时昌瑄老师也从学生们的总结中捕捉到了一些问题:校服的穿戴不整齐、球队比赛输球归结原因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从他人身上找问题;半期考试总结中,有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与以后的足球生涯无关。昌瑄老师从总结学生们的发言和这段时间所表现出的问题自然地进入到下一个故事讲述的环节。

   

流程三、故事引入:足球运动员董方卓的故事:《从曼联前锋到真人秀笑料》

  2004年,内向的中国少年董方卓成为了曼联俱乐部签下的第一个东亚球员。

   董方卓的职业生涯早期可谓青云直上。在他之前,几名中国球员也曾在海外试水,但是从没有人获得过如此的关注。但是董方卓不同,因为他加盟的是世界足球豪门——曼联。

董方卓在身体素质方面有很多特质是符合英超联赛标准的。而且,他也很快就脱颖而出。“他直接就进入了球队的替补名单,看起来是要做大事的,”曼联18岁青年队的前教练Paul McGuinness(保罗),“他是个强壮的球员,真的很壮。这让我们很惊讶,一个来自亚洲的球员能够有着这样的力量。”他在前一个赛季比利时乙级联赛中获得了最佳射手,并且在曼联2006-07季前赛中取得了进球。董方卓当时年仅21岁。(播放董方卓曾经辉煌的视频)

12年过去了,董方卓现在仍然只有31岁。但是这位被中国寄予厚望的球员却从曼联曾经轰动一时的天才少年到整容真人秀嘲笑的对象。(呈现董方卓的近照)

   讲述足球运动员张玉宁的故事:

作为目前唯一一个在欧洲顶级联赛踢球的中国留洋球员,19岁的张玉宁在七月份的荷甲热身赛赛程中再度迎来进球高峰期。他在为荷兰维特斯俱乐部出场的最近三场热身赛中进了三个球,加上之前荷甲、杯赛和国家队的进球,小张在两个月零10天,6场比赛380分钟上场时间里总共进了8个球!荷兰媒体《football-oranje》评选出了荷甲联赛21岁以下的50大新星,作为一个东亚球员,张玉宁居然入围。荷媒盛赞张玉宁,认为他是禁区杀手,头球能力强,控球技术出色,并直言张玉宁是中国足球的希望。

同样天赋秉异,同样年少成名,19岁的张玉宁已成为了当红的国脚,而在当打之年的董方卓却被迫退役,还要靠参加真人秀来博眼球。两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NO.1精通英语 and 不说英语

张玉宁的英语基础非常扎实,他初三就过了英语四级,而且还曾经获得过全市英语竞赛的三等奖。在维特斯俱乐部,人们可以经常看到张玉宁用流利的英语和俱乐部的高层或普通工作人员打招呼、开玩笑。刚加盟维特斯后,为了和队友打成一片,张玉宁选择了和队友住在一起。就算后来搬出去住了,队友也每天开车载张玉宁到训练场,人缘可见一斑。

而董方卓的英语水平则薄弱得多,也则显得木讷的多,曼联时期,董方卓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躲在宿舍里玩足球游戏。据孙继海回顾,他以前经常带董方卓去参加一些足球社交活动,尽量介绍一些足球圈的朋友给他,但每次董方卓和人家打完招呼之后就独自一人躲在阴暗的角落玩手机,这让继海无可奈何。C罗曾经说过:“董方卓人高马大,速度也快,但就是很少用英语。”一位前实德官员去欧洲看望董方卓后也客气的表示:“董方卓一切都好,就是语言还是有点问题。”语言障碍再加上性格孤僻,董方卓的欧洲之旅注定以失败告终。

NO.2 谦逊 and 狂傲

张玉宁自信又不乏谦逊,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立足欧洲,做中国最好的前锋。维特斯经理德维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第一次见到张玉宁的时候,觉得他非常谦虚,非常低调,而且语言能力也很强。”世预赛首场比赛,张玉宁并没有获得出场时间,但他没有选择抱怨,而是通过自己勤勉的训练来打动高指导。

相比之下,董方卓则骄傲的多。当年世青赛对阵德国,董方卓只捞到了3分钟的出场时间,而且是帮郜林这种业余球员打替补,这让他感到奇耻大辱,赛后他怒推了主教练克劳森一把,让他直接闪开。国奥队期间,董方卓依旧我行我素。他摆着曼联球星的架子,基本不和队友说话,在场上他也是大牌十足,F开头的粗口响彻全场。当时的国奥队主教练杜伊曾私下吐槽:完了,我们队又来了一个马拉多纳。

  NO.3 敢于担责 and 临阵脱逃

2016年10月,国足0:2不敌乌兹别克斯坦,基本出线无望。赛后张玉宁非常自责,他说:“我上场后踢得很臭。作为球员我必须承担责任,我不想对输球这件事感到麻木,我想要做出改变。”

而董方卓就无此担当了,2014年在与青岛海牛的预备队比赛中,董方卓迟到20分钟才现身球场,导致了球队在开场阶段只能十人应战。随后他又与客队球迷互飙脏话,场面一度失控。

NO.4 口齿伶俐 and 口出狂言

张玉宁性格阳光,说话也非常的理性。在世预赛打出精彩表现之后,许多媒体开始疯狂的吹捧张玉宁,而张玉宁的回应显得十分冷静:“我现在还配不上中国队的9号球衣,我能做到的,武磊同样也能做到,大家批评武磊是不公平的。”这句话不仅表明了自己谦逊的态度,同时又帮武磊缓解了一些压力,如此队友,则能不爱?

反观董方卓,说话就没有那么聪明了,当年他在中甲陷入进球荒,他不是去反思自己的问题,更多的是归咎于队友的水平:“我是在欧洲成长起来的,踢球用的也是欧洲思维,而队友都是在国内成长的,和国外的思维有很大区别,他们不习惯我的踢法也很正常。”此话一出,你们觉得他是你们的队友,你还愿意和他愉快的踢球吗?队友们已经默默的把他拉到了黑名单。

NO.5 兢兢业业 and 自暴自弃

  张玉宁浑身肌肉+超酷发型,董方卓则双下巴+大肚腩。2016年里约奥运会预选赛,尽管在之前的比赛被对手用手臂打折了鼻子,但带着面具的张玉宁依旧披上红色战袍,上阵杀敌。而董方卓在河北中基的时候,训练迟到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干脆不来,就算第二天下午有比赛,他也敢在夜里1点到街边撸串。当时的他,还不满30岁。下滑的势头还在继续。虽然自身已经成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董方卓居然又出现在了一档真人秀的节目中。尽管董方卓挣扎着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他最终还是消失了。作为一个天赋异禀的足球运动员,他的故事遗憾收场——对于他,对于曼联,对于中国足球,一切原本有着无限的可能。

流程四、教师引领

讲述完故事后,昌瑄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出两位足球运动员结局不同的原因在于:董方卓老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而张玉宁却是在为自己的成功找方法。同时昌瑄老师又联系了某些学生校服穿戴不整齐的现象,某些同学认为现今的学习于以后的足球职业道路无关的思想,并给与了纠正。同时也联系了班上某些同学在足球训练前也不忘抓紧时间学习的行为给与了表扬。这正体现了修身班会课的精髓——一讲二联三夸赞。

流程五、评课

在评课过程中,孙晓晖老师给予昌瑄老师本堂修身课很高的评价。孙晓晖老师认为昌瑄老师准备充分,课堂流程清晰而完整,学生表现积极。在常规总结中,担当发言做到了“说出细节、点到人头”;主持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介入的相当充分;自由发言中,在足球班学生人数很少的情况下,学生们的发言也很积极,而且涉及面也广,由此可看出学生担当架构做得很细致;从担当总结到教师评价,教师过渡自然;孙晓晖老师也肯定了昌瑄老师故事的选择符合足球班的特点,照片的呈现也对比出两个足球运动员因不同的人生态度而导致的不同的命运。同时,孙晓晖老师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在故事讲述中,老师稍微有点啰嗦,教师对故事还应该进一步的打磨,两个足球运动员要对比鲜明,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冲击,教育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在座学员无一不深受启发!

本次活动在浓烈的学术氛围中宣告结束,学员们受益匪浅。


论文案例:

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下的班会课

——四川双流棠外“常态班会课”课型的创新实践

孙晓晖 徐文基  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

摘要:基于当下班会课的不足缺陷(课程的虚设与异化:随意性、形式化、碎片化、缺少班级针对性和及时性)和缺位根源(缺少师生情感联结,缺少体验体悟,以说教规训、强权管束为主),四川双流棠外创建了以“担当总结-教师评价-故事讲述-故事引领”为结构的“常态班会课”,通过“担当法”和“故事法”为核心方法的引导学生全体、全面参与班级管理,以增强班会课的有效性,达到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常态班会课;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创新实践

2015年5月12日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棠外”)收到来自山东省寿光市羊口中心小学丁其永校长的来信:“这次去成都学习,接触了贵校的‘修身班会课’,我们感到无比激动。多年来我们也在探索新课标下班会课怎么样开展,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新的出路。这次去成都考察学习,听贵校老师的修身班会课,觉得眼前一亮,我们多年来一直苦苦追寻的理想中的班会课,仿佛一下子明朗起来了。所以很想加入你们的教科研团队……”

寿光市羊口中心小学丁校长信中提到的“修身班会课”是棠外正在开展的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重点课题《普通中小学班会课课程化建设与实践研究》。自2003年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在小学、初中、高中设置每周1~3节的班会课。目前省内外有十多所中小学已成为棠外的课题实验学校。

棠外将“班会课”命名为“修身班会课”的目的在于区别一般意义上的班会课,意在用课程化后的班会课强化对中小学生的“修身教育”。学校以跟踪学生的成长过程入手,既考虑学段学生成长共性教育需要,又落实班级学生发展个性教育需求,从系统规划的“主题”教育到日常行为的“常态”教育相结合进行课程化建设。

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学生细微、琐碎的生活环节;将宏观的价值观理念渗透在情理相融的润物细无声教育手段之中。让孩子们在自主管理的体验中构建担当与责任感,在“知情意行”中自省,去修复价值取向,重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出一批批积极向善、阳光自信、勇于担当的新一代。

让班会课成为一种常态德育

当下班会课的实施中普遍存在德育管理、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上的三大问题:①教育管理上的无规划、缺目标使班会课流于形式,导致班会课成为“传达课”、“训话课”、“训人课”,甚至异化为“作业课”、“自修课”、“辅导课”;②教育手段上的无人文、缺科学使班会课沦为教师强权下的说教,导致班会课内容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空洞无味,教无定本,收效甚微;③教育内容上的无系统、缺持续使班会课停留于碎片化的主题教育,导致班级德育不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水平和德育规律,跟踪展开不同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

针对班会课实施中存在的这一列问题,学校展开了班会课的课程化创新建设与研究。他们将本校孙晓晖老师经过十多年探索创设的“常态班会课”课型进一步从理论、实践层面进行提炼和完善,并与传统的“主题班会课”课型配套,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班会课课程化教育体系。同时,学校参照学科课程进行设置、教研、督导和评价管理,使班会课真正地按照课程进行常态化教育。

棠外的“修身班会课”划分为两种课型:“主题班会课”和“常态班会课”。并按班级品德教育功能的差异对两种课型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主题班会课”属于依据学生年龄段的成长共性,定规划、定数量,阶段性开展的具有预设充分、主题鲜明、共性突出的阶段性专题思品教育。它属于非经常性课型。“常态班会课”则属于跟踪学生发展过程,即学生近期日常行为表现(如寝室纪律、饮食卫生、勤奋自律、为人处事等),由学生主持下的学生担当紧扣班级最近情况开展自主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以及教师故事法引领的教育活动。它属于每周必上的经常性课型。

学校的班会课课程化建设与研究中,最具特色与创新点的莫过“常态班会课”课型教育。它将品德教育的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融合在整个班会课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下面就“常态班会课”课型教育简介如下:

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实践与体悟

陶行知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为此,学校认为班级德育的重心既不在管束,也不在教诲,而应当在于提供学生自主生活体验的平台和自我感悟觉醒的气场,让孩子们在自主的参与中磨练、挫折中警醒、坚持中执著而得到教化。在此理念下,学校将传统班级教育中教师的班级管理责任转移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这种班级管理的责任转移,摈弃了操控式管理德育的权威角色,克服了教师“霸权”下的话语主导,既给学生传递了教师的信任与尊重的情绪讯号,又为他们主动创造性工作提供了平台,更为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创造了条件。具体实施是:

1.构建班级全员“担当”制度——人人有“担当”,个个有责任。

以教师指导和学生提议相结合,将班级各种活动细化,创造性地设置出学生学习和生活各个重要环节的负责人,如:宿舍、教室、食堂、卫生、安全、节能……各类“担当”。担当负责评价、建议和处理学生日常活动中的各类现象,让学生成为学校和班级文化的建构者和管理的参与者,以及学生操行情况的评价者。

2.组成班级“自主管理核心团队”,负责在教师指导下对全班各项活动的自我组织、协调管理和督促评价。

3.班级各项“担当”和“自我管理核心团队”成员的聘任,可由学生自主申请,教师批准,竞争上岗,定期轮换,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以上组织工作是为实现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组织基础,更是学校实施“常态班会课”课型的组织保证。

从初中2009级19班学生金国柯对自主管理的反馈,足以看到班级管理责任转移的实施效果:

在这个班,我第一次发现,当班主任,竟然可以这样“懒”。

早自习孙妈妈到教室时,早有科代表组织带领大家书声朗朗了。

教室里或办公室的饮水机没水了,没等孙妈妈开口,早有人跑去换桶了。

有同学生病,还没等孙妈妈知道,就有三五同学带着前往医务室了。

每当班上有活动要组织时,孙妈妈总是笑着在讲台上说:“羊儿们有谁愿意承担这个任务啊?”接着便是齐刷刷的手高高举起。我记得每一次爱心游园活动,我们班的每一个活动都是自主设计,自主策划,自主捐款,每一次捐的钱总是年级最多的。

班上的“智囊团”是最厉害的,每届由5人组成,各有分工,在孙妈妈不在的时候,行使班级“议会”的职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可以“先斩后奏”。哪几位同学最近上课“讨论过密”,影响到正常学习,“智囊团”经过商议,可以调动某些同学的位置;哪位同学最近有些消极情绪,“智囊团”会跟他(她)谈心;哪门学科最近课堂“活跃有点过度”, “智囊团”会给全班同学提醒;哪门学科作业有点偏多了,“智囊团”会跟科任老师协调……

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判断与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的“常态班会课”课型有两大核心环节:“担当法”和“故事法”。这两大核心环节是围绕班级学生近期暴露问题展开常态的自我教育活动。它与主题班会课课型差异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跟踪教育。具体实施流程是:


担当法环节,教师只是配角。在学生主持下,组织同学对近期班级各项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与自我表扬。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以关注、倾听为主,只有当主持人评价欠妥或问题较为重要时,教师才给予适时的更正或适度的引导、强化。学生总结完后,教师针对学生总结中呈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性评价。

初中2011级12班罗依依对常态班会课上的学生总结说:“回想起进初中的第一堂常态班会课,班长站在台上主持学生总结。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饭管’一站起来,没有吃饭的同学心里就会特别的紧张。每一次同学起来都要评价,然后作出处理,因此每一次总结大家都害怕犯错误。但感谢学生总结环节,这一环节让我们更加有自信,听别的同学总结时取长补短,让自己做得更好。”

“深刻全面的总结让人审视自己的不足和进步,在赞美声中我们彼此传递着关怀,在批评中我们共同成长,感悟点滴生活的充实。”初中2008级19班李施璇如是说。

在这样的学生总结活动中,学生们围绕近期自我管理中班级呈现问题和行为亮点展开积极主动的批评与表扬,自我批评与自我表扬。这种以学生为主,针对琐碎生活细节展开的相互提醒、相互认同、相互辩诘和相互理解,使孩子们在有意识、有针对的同辈群体评价中增进对道德行为的价值认同和强化,用长期的自主活动与交流,以及教师的点拨引领促进他们良好人格的形成。

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浸染与教化

朱小蔓教授认为,我们在教育的实际操作中常常感到找不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受教个体自身之间的接火点或接合部,使教育变得苍白而不科学。教育是适应人的向善求美的需要,让人的情感获得在人际伦理亲情,在认识兴趣、创造冲动,在审美快乐,在理想憧憬方面的满足。为此,教师通过“常态班会课”的学生现场总结中,捕捉教育的主题,再从学校编制的教师用书中遴选故事,并进行声情并茂,联系学生实际的故事讲述和引导。

学生们对“常态班会课”的故事讲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高中2011级18班学生邓鑫说:“每每听到那独属于常态班会课的铃声,总会情不自禁的勾起我对一篇篇故事的美好回忆与依恋,但让我记忆犹新的,一品再品的依旧是那萦绕心头的隽永之语:“如果不东征西战,必定会东躲西藏”;“痛快,没有痛苦的‘痛’,怎么会有快乐的‘快’。这些话让在书山学海中的我充满动力,奋然前行,带着我在苦闷生活中体验学习的幸福。无论考得好与否,都依旧坚持着、不懈努力着。

聆听着常态班会课的真诚之言,如同品尝着故乡甜蜜的家醅,意韵深醇,口中总是喃喃那句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话语——“一份厚道,一份福”。”

初中2011级12班学生陈圣康说:“它不直接从你的某件事而对你进行批评、赞扬,它通过日常慢慢渗透进你的思想,让人毫不察觉,不激起青少年一丝叛逆。通过各式各样的故事引导你的思考,帮助你建立完整的三观,正确的思考路径。我很喜欢这样的班会课,感谢它让我进步、成长”。

这种德育叙事目标指向不是来源于宏观的德育目标,而是针对学生现实的德育问题。这种德育叙事手段不是停留在理性结论和简单告诫的层面,而是在用心、用情讲述,同时勾连切入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共鸣的教育。它使强迫式德育转变为学生对道德的自我内心修复与价值强化。这样的怡情入理,以事入心的讲故事,让德育叙事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所接受,所浸染。让孩子们在情境、事理、体验和感悟中得到洗礼和教化。

“修身教育”是学校办学的特色。它将德育生活化,德育入心化,让孩子们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中,在孩子们在持续的情感交互,怡情动心中去修正认知,去体悟真善,去建构价值,去强化行为,是我校开展班会课课程化改革的最终目标。


巧用表扬用语,激励学生前进

西航港二中  杨南  18108051848

摘要:表扬用语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的工作用语。本文将表扬用语的一般技能和不同情境中的具体案例相结合,力图将情感的真实性和语言的技巧性相结合,将语言的感染力和说理的逻辑性相结合,将表扬用语的规范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展现表扬语表达的知识和技能,展现表扬语在真实情境下综合运用。

关键词:巧用;表扬用语;激励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更应该充分认识到不良教育用语对学生的伤害。一个孩子如果总是收到老师的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面驱动,自暴自弃。所以我们教师应努力使我们的教育用语既简单规范,又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正面表扬

【案例】

开学之初,班级有个女生,个人卫生很糟糕,头发总是油油的,身上也发出一股难闻的臭味,班级同学不愿意接近她。为此,我让卫生委员专门安排她擦洗走廊的瓷砖,任务虽小,但是我却特别留意。在她第一次打扫卫生之后,我专门跑过去看,拉着她的手说“某某,你真棒,你看,你把瓷砖擦的这么干净,让我们的走廊又焕发了光彩。”那个女孩又是害羞又是高兴的望着我。我又从包里拿出护手霜,轻轻的抹在她的双手上,并告诉她“你看你的小手,因为打扫卫生,小手也变得干干净净的,原来你的手这么可爱”。说到此处,这个女孩更加不好意思了,随后我又在全班专门表扬了她。就是从这天开始,这个女孩开始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了。后来,她的周记写到:“今天,杨老师表扬了我,还给我擦护手霜,还夸我手很小巧可爱,今天闻着护手霜香香的味道,我的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分析】

正面表扬的精要在于表扬要结合实际,采用亲切,昂扬、甚至夸张的语调进行由衷的赞美。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表扬。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喜欢教师当众对自己进行表扬。该女生在班级不受欢迎,突然被老师认可,并且老师又在班级强调表扬,这既是对她认真劳动的认可和肯定,又能促使她更关注个人卫生。

2.侧面表扬

【案例】

初一下学期的某一天,班级有同学反映,A生总是借口作业放在家里忘了带,组长怀疑A生没有完成相应的作业,她还说因为A某小学的时候就跟她一个班,在小学的时候A某就经常不做作业,其家长为此也被请到学校。对于组长的表述,我没有立即找来A生询问,而是让A生的小组长观察A生的表现,来发现A生的闪光点。

第二天正好是班会课,在自由发言时,A生的组长说:“这两天我感冒了,A生主动跑到医务室给我拿药,还专门跑到办公室给我倒热水,提醒我吃药,我很感谢她。”主持人(学生)评价道:“A同学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积极主动帮助同学的良好品质,而正是他的关心温暖了他的同桌,我们为她鼓掌并向她学习。”全班同学爆发出掌声。随后我专门讲了《德以诚为本》的故事:美资企业雅利公司准备招聘4名中国高级官员,一名青年成为10名复试者中的一员。

   复试由总经理贝克先生主持。当那名青年走进小客厅时,贝克先生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他先是迟疑:“是你?你是……”转而一脸的惊喜,并紧紧握着那青年的手,用流利的中文说:“原来是你!我找你找了很长时间了!”接着他激动地转过身对在座的几位“老外”嚷道:“先生们,向你们介绍一下,这就是救我女儿的那位年轻人!”

  青年的心狂跳起来。还没容得他说话,贝克先生就把他拉到身旁的沙发上坐了下来,又一个劲地说道:“我划船的技术太差了,把女儿掉进了昆明湖中,要不是你这个年轻人就麻烦了。真抱歉,当时我只顾着女儿,没来得及向你道谢。” 青年感到很突然,他竭力抑制住自己,抿了抿发干的嘴唇说:“很抱歉,我以前从未见过您,更没救过您的女儿。”可贝克先生依然一个劲地说:“您忘记了?4月2日,昆明湖公园……肯定是你!”贝克先生一脸的得意。青年很沉着,站起来说:“贝克先生,我想您肯定是弄错了,我没有救过您女儿。”青年说得很坚决,贝克先生一时愣住了,忽然,他又笑了:“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诚实,我决定,你复试通过了!”

   那位青年幸运地成了雅利安公司的一名职员。由于关心,有一次他问经理的助手:“救贝克先生女儿的年轻人找到没有?”助手一时没反应过来,可很快就朗声大笑起来:“他女儿?有7名复试者就因为他女儿被淘汰了。其实,贝克先生根本就没有女儿。”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扫视着全班,全班同学都听得很入神,我也留意着A生,特别当我和她有眼神交流的时候,她的眼神都会有点闪躲。然后我通过故事引领到:人生在世,以德立世,以诚为本。真诚待人是传统道德的精华核心,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德行与修身之本。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取信于他人的基础。每一个人只有内心诚实,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进而使整个社会呈现和睦。所以,同学们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如果遇到事情没做好,任务没完成,我们也不能用其他的借口、谎言来欺骗自己、欺骗别人,这样久而久之,你会失去同学、老师对你的信任。如果,你真诚的面对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反而会赢得同学、老师的赞赏。

后来的几天,A组长很高兴的告诉我A生交作业很及时了,虽然有的时候有些作业没有完成,但是A生都会提前告知科任老师,并把作业补上。

【分析】侧面表扬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语言要真挚。应该让学生明白,别人是在真心赞赏自己,而不是惺惺作态的“权宜之计”。第二,语言要明白无误。既不能让表扬的意图太过明显,又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或同学的用意。第三,语言要朴实。要让学生感到,这种表扬没有功利性,也不是教师的“计谋”,因而才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3.转述表扬

【案例】  

“同学们,今天数学老师夸奖我们班纪律好,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班级学习氛围浓厚,他说我们班的孩子爱动脑筋,愿意思考,他还说他相信我们班的数学会越来越好。听到数学老师这样说,我很为大家高兴,也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把我们的数学学得更好。”班里顿时响起一片兴奋地呼喊声和热烈的掌声。

【分析】

学生在做了好事或学习上有了进步要给予表扬时,转述表扬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平时任课老师如果向我提及班内同学在某方面有了进步,我便及时在班内转述科任老师对学生的夸奖,并且适当地渲染一番,将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高兴之余也深感班主任信息灵通及时。

在运用转述法进行表扬时,首先要注意转述的真实性,既不能故意放大,也不能故意贬低;其次要在表达上充满感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喜悦之情是发自内心的;再次是要适时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励其发扬优点,继续前进。

4.暗示表扬

【案例】

班里有一个孩子,在家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般的生活,在学校既不勤奋上进,也不惹是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也不踊跃参加,成绩一般。家长表示,他们在家里苦口婆心教他要积极主动做事,可是孩子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基于此,我深知给他讲大道理,可能不能真正改变他。恰巧五四青年节快到了,班级要推荐六个孩子做团员。借此,我在班级说了此事,并明确“团员应具有先锋模范作用,在青年学生中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所以我们要甄选出思想积极,主动做事的人做团员,我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争做一个积极主动,敢于创新的人。”讲完我用眼神专门示意了这个“小皇帝”。然后给大家讲了《三个抄写员》的故事

黎锦熙(1890-1978)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

第一个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

第二个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

第三个抄写员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毛泽东。

讲完故事后,我再次分析了这个故事的意义:三个抄写员三个不同的层次:他们或平平庸庸,浑浑噩噩;或认认真真,主动积极地工作;或用心思考,深思熟虑,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自信心。三种不同的性格、三种不同的工作态度,演绎出不同的人生。这充分说明,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老跟在别人背后人云亦云,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关键时刻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要做一个“有创新思想的人才”就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主动做事、创造性做事”的习惯,“主动、创造性的行为”能迅速让人在一个群体中与众不同,出类拔萃,最后你将收获意料之外的惊喜与成功。

说完我用期待的眼光扫视全班,并再次用眼神示意了“小皇帝”。课后,我又给“小皇帝”的家长打了电话,让他们多关注孩子在家的表现,如果有主动、创造性的做事一定要表扬他,并及时给我发个短信或打电话。果然在当天晚上,“小皇帝”的妈妈就发来短信,“杨老师,我们家孩子今天吃饭不磨蹭,也不挑三拣四了,吃饭后自己主动做作业,也不需要我们反复提醒了。”无独有偶,当天学校大扫除“小皇帝”也改变了以前观望的姿态,而是拿起拖把认真拖地。

【分析】表扬固然能使人进步,但不切实际的表扬,可能会让学生怀疑表扬的真实性,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盲目骄傲。面对学生很细小的问题,怎样才能促使他改变,同时又激励其进步呢?此例中,从表面上看,老师没有对“小皇帝”给予一个字的表扬,但是,老师通过三个策略一步步暗示“小皇帝”:你能成为一个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老师把想说的“大道理”蕴含在一个个小故事中,从而让学生更易接受老师的观点。而“小皇帝”行为的改变,正是通过老师一步步暗示达成的。

结语: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要就是被尊重的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赏识同样重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其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成人对他的评价。他们的心灵敏感而脆弱,渴望成人的肯定,需要成人的鼓励、喝彩和掌声。即使是一句简单的称赞,一个关切的眼神,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鼓舞。

巧用表扬用语,赏识我们的学生,诚如赏识教育的发现者周弘老师所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



故事推荐:老族长的选择

   罗托鲁阿位于新西兰北岛中部火山湖畔,森林密布,湖光潋滟,山色迷离,游禽戏水,鸥鸟翔集。空气中弥漫硫磺的香气,热泉灰黄泥浆随处可见。这里是毛利人聚集地,来自远古的毛利文化神秘多姿,观光游客终年不绝。

罗托鲁阿分布着十几个村落,奥克兰是其中之一。村里的族长业已年迈,要从村民中选出一人接班。村里有两个年轻人呼声最高,分别是艾米和洛克,两人都威武英俊,才智双全。

这天,一群欧洲游客到村里观光,他们被村里古时的草舍、岩洞、树屋、树穴、树哨、弯弓、石器、大刀、长矛……震撼了,流连其间。直到夕阳西下,才想起要回城里。艾米遵照老族长的安排,小心翼翼地送那些游客返回。

村里与外界相连的是一座小桥,桥下是一汪碧绿的海水。小桥年岁已久,为保持远古气息,一直保持着原貌。人走上去,摇摇晃晃,很是惊险。

游客中,有个胖乎乎的男人,自恃胆大。走到桥心时,他扭着身子,使劲地摇晃。桥剧烈动荡起来,游客们都脚步踉跄,很多女游客发出了尖叫。那男人见此情景,越发得意,晃得更起劲了。只听到维系桥身的缆绳吱吱响着,忽然轰然一声,桥倾塌下来,桥上的数十人都跌落到水中。有些会游泳的,扑通扑通地游向岸边,不会游泳的发出了呼救,情况万分危急。艾米也落入水中,他临危不乱,一边自己抢救落水的游客,一边请那些水性好的帮忙救人,还让上岸的游客去岛上喊人来施救。经过一番劳碌,游客都被救起,没有人出意外。

老族长匆匆赶来,看到众人无恙,松了口气。

经过这次事件,村民们都认为,在危急时刻,艾米勇敢无畏,组织有方。这次新族长非他莫属了,艾米心里也这样想。

几个月后,老族长卸任,可他推荐的新族长却是洛克。面对艾米的委屈和众人的不解,老族长缓缓说道:“上次游客遇险,艾米的确表现良好。洛克甚至没有出现在救人的队伍里,可他为什么却当选了呢?关于桥需修缮,洛克在今年就向我提了三四次,他经过勘察,认为桥到了非修不可的时候了。可每次都被我否定了,我怕因为修桥,影响了游客来观光。就在事发的前一天,洛克又向我提出修桥,我仍没有同意,我们因此吵了一架,他愤而离开村子。”

艾米打断了老族长的话:“他这样不听调遣,独断专行,能做好族长吗?”

老族长笑着说:“他不听话,是因为有自己的主张,而那主张恰恰是正确的。试想,假如我当时听他的,就不会有这次危险。你说,这样会不会更好?”

村民们都明白了,老族长看中的是洛克对事情的预判能力以及对岛上事务的责任心,而不是艾米出事后表现出的勇敢。

是啊,对事情高强的预判力,看起来平平淡淡,还有些无事生非,让人生厌。但是可以避免很多的损失,这比那些出了问题再去冲锋陷阵的英勇之举更为可贵。

【引领点】

年迈的老族长要从村民中选择一个年轻人接替他的职位,艾米威武英俊,才智双全,而且在桥倾塌下来、数十人都跌落水中的万分危急情况下,他临危不乱,一边抢救落水的游客,一边请那些水性好的人帮忙救人,还让上岸的游客去岛上喊人施救。因为他的勇敢无畏,组织有方,所以,所有游客都被就起,所有人都没有出意外。这样一个优秀的年轻人,族长之位应该非他莫属。可是,让众人惊讶的是几个月后,老族长却出乎所有人预料地选择了洛克。洛克根本就没有出现在上次救人的队伍里,凭什么能当上族长呢?原来他在事故发生之前,经过自己的细致勘察,认为桥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并三番四次的向老族长提出桥需要修缮。在事发的前一天,他仍旧坚持向老族长提出修桥的建议。所以,老族长看重的是洛克对事情的预判能力以及对岛上事物的责任心。

毛泽东曾说:“没有预见,就谈不上领导。”

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这个本该是欢乐的跨年夜,却让全中国沉入深深的悲痛和反思之中。对大型群众性活动预防准备不足,缺乏预判能力是导致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事后上海市相关部门11名官员被处分。

再比如,在网球比赛中,经常有选手东奔西跑、气喘吁吁,移动速度虽快,却接不好球。而有的选手看似奔跑速度不是很快,却总能恰到好处移动到位。很显然,前者对球和场上情况的预判能力远弱于后者,大多是等对手击球后才开始移动,因此“疲于奔命”。而有经验的选手则能根据自己的击球路线和落点、对手的击球位置和击球动作等,提早做出预测并采取相应对策,提早移动到位。所以,有预判能力的选手往往能够取得胜利。

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如此。比如你明天轮到你值日,但是今天你生病了需要请假,这时,你是不是应该求助于同学,并把明天要做的事情,可能发生的状况和处理的办法和同学交接一下,这样,你的值日工作就做得很完美了。再如学习上,你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那你在课前就预习下节课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上课的时候就能有针对性的听讲,结果肯定是事半功倍。再长远点,在你进入初中的时候你就要有一个近期和远期的规划,比如这学期期末你的成绩要达到什么标准,你要学会什么样的生活技能。规划后,你就要开始为达成你的目标做精心的准备,各个学科该怎样学习,哪一块是你的优势,哪一块是你的弱项,你要如何去突破,突破的办法是什么,怎么样到达各科齐驱并进,在实施过程中会不会遇到什么困难,遇到困难后你又如何去克服,这些都是你要去预判的。在班上,你有责任,有担当,所以,你要随时关注班级的情况,做出相应的预判,比如说你是卫生担当,你就要预判好我们大扫除时如何分配人员,分配工具,如何保证同学们在扫除的过程中的安全等等。不论做什么事,事先做好准备的人往往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故事推荐:王天贵

引领点撰写:朱思谨

三个抄写员                  

黎锦熙(1890-1978)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

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

第二个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仔细地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

第三个抄写员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地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毛泽东。

【引领点】

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老老实实,不会变通,所以一直默默无闻。

第二个非常认真、遇问题会稍动脑筋,所以,他谱出了《 义勇军进行曲》。

第三个抄写员与众不同,用心思考,深思熟虑,不断创造,于是他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见,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老跟在别人背后人云亦云,必须要学会独立思考,关键时刻要能够创造性思维。

我经常听到有些同学抱怨说数学课我认真听了,分数也还不错,可是为什么学的这么辛苦呢,你想想,你掌握了基础,有没有灵动你的思维,去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呢?比如选择填空可以用“猜”“蒙”“斗”的特殊值法;背单词,如果你死记硬背,结果只有可能“记得比蜗牛慢,忘得比火箭快”,既劳力更劳心,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创造性的被呢?发音相似的一起记,拼写相关的一起记,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减轻心理负担。整理书柜时,你是中规中矩的把所有书放在那里,还是可以创造性的进行收纳,贴上心情小标签,画上独属你的小标记,让你每一次拿书的时候都有好心情,都有欲望想要去读书。

同学们知道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吗?乍一听是一个很滑稽的事情吧!

公司以竞赛的方式派甲、乙、丙、丁三个人去推销梳子,推销对象是和尚。一星期后,三人回公司汇报推销情况。

甲说,他跑了三座寺院,受到了无数次和尚的臭骂和追打,但仍然不屈不挠,终于感动了一个小和尚,买了一把梳子。

乙说:我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把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的头发都吹乱了。乙先生找到方丈,说:“蓬头垢面对佛是不敬的,应在每座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头。”方丈认为有理。那庙共有10座香案,于是买下10把梳子。

丙说:我来到一座颇富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对方丈说:“凡来进香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回赠,保佑平安吉祥,鼓励多行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字,然后作为赠品。”方丈听罢大喜,立刻买下1000把梳子。

现在我们来看丁的方案,现在赠梳子给寺院增加了香火,但梳子钱多少也是支出成本,你有没有想过省下这笔成本,方丈说,寺院香火钱有限,当然愿意。于是丁让方丈把梳子分类,几把取名为“开光梳”,千金不卖,只赠送有缘人,其它命名为“智慧梳”“姻缘梳”“流年梳”“功名梳”按不同价值卖给不同的人,并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开光梳”仪式,各界人士争相购买梳子,保持可观的销量,寺院的名气也上去了。而丁也因为思维独特成为了公司晋升最快的人。

所以,当我们的学习在遇到瓶颈的时候,我们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解决;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问题时,我们可以用创造性的思维使生活更有趣、更美好。

故事推荐:孙晓晖

引领点撰写:陈声权、徐兰



学生评价:

用细琐繁杂的小事拼构  用隽永深奥的故事点开

十九班之班会课,一字记之曰:真。

堂堂课上同学们精彩纷呈的总结:老师礼易至明的思想引导:对外呈现的节节趣味横生的课堂,无不以真为中心,以真为生活,以真为精髓。

同学们用细琐繁杂的小事拼构成我们一天的悲与喜,功与过。

老师用隽永深奥的故事,在我们心灵的湖海上点开片片波澜。

对我们来说,每个故事都隐喻着一个道理,每个道理由老师点拨,都使人感悟颇深。在浮躁时,得以平静,在失败低落时得以安慰,最终成为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坚强。

——高睿(初2008级19班)


谈生活、谈品行、谈做人

第一次上修身班会课,我就被吸引了,从未上过这种课。从说生活,再到讲故事,再升华成我们做人的道理,每次都收获满满。

谈生活之中,有错必改,有优必赞,让我们更加自信;讲故事时,人人都深思熟虑2;谈做人,大家细嚼慢咽,铭记在心。

我相信每一节课会让我们更成功,在人生之路上绽放巡礼的光彩。

——张朝贵(初2008级19班)


在赞美中传递关怀,在批评中共同成长

打开时光的札记,点缀流光的是心灵的纯粹和释然,修身班会课带给我们的,是一次次真实的感悟和洗礼。

深刻全面的总结让人审视自己的不足和进步,在赞美声中我们彼此传递着关怀,在批评中我们共同成长,感悟点滴生活的充实。而老师的故事总如潺潺流水中的一叶扁舟,划过阻碍,直达心灵深处,在这片流水中载着荡漾的暖意,载着奋进的激越,载着迷途的彷徨,载着我们,细致可触其纹路斑斓生活。

——李施璇(初2008级19班)


成长路有爱

浮生只如白驹过隙,我们一路潇洒地走到了初三。你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驱走寒冬,你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带来的春的气息温暖着我们的心田。

你说过,人生的美丽就在于它无法重来。

你说过,只有勤奋过的人,才有资格说智力上的差距。

你说过,从来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你在修身班会课上的一字一句,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你让我们在故事中,寻找人生真谛。两年半的时日,在你的熏陶下,我们逐渐走向成熟,走向理性,走向目标。

听不厌,听不厌真实隽永的修身班会课。正是你,你的修身班会课,使我懂得了要平平常常做人,追求不事张扬,独立行走的人生。

我的成长路有你!

——赵佩璐(初2008级19班)



你已在我必经之路扫去一片荒芜

窗外,银杏树的枯黄的叶子在瑟瑟的冬风中颤抖,暗淡的灯光洒满校园的一角;窗内,又是激情的澎湃,又是真诚地讲述,又是精细的总结,又是思想火花的碰撞交织与内心深处震撼的完美呈现。

每每期待修身班会课,期待那一句句交织了阳光和溪水的话语,像一股温暖的清泉流淌进入心灵的一隅,于是便春暖花开;期待那一个个饱含了哲理与隽永的故事,像一朵朵蓝墨水上游的千瓣莲,盛开在心间,点缀了最美的初中三年尘烟。而×老师,您便是这千瓣莲的栽种者。

用无数激励人心的话语汇成一股力量,浇开最美丽的莲。您告诉我们“人生的伟业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您说“从来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拼出来的美丽。”“目标,成就生命的价值。”“思维方式,决定行动的方向。”

如果,我能够学会“慎独”的自我管理与约束;如果,我能在众人惊慌时沉稳;如果,我可以合理地计划和安排以后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因为您最热情的微笑和最睿智的引导。

初三,最后一年相处的时光,也许会含有离别的忧伤,但是,我会将泪水收藏,用梦想引航。就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这一次的相遇,会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印记。

穿过静谧的隧道,越过广阔的平原,走到现在,我已知道,你已在我必经之路扫去一片荒芜。

——高海玲(初2008级19班)

让品格与青春一同成长

修身班会课细致地总结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现了我们自主管理的能力,指出缺点,加以改正,提出表扬,继续发扬。使我们犹如自然花早般散漫的天性得以修剪移接。

同学的关爱,在这如歌的青春年华里,绽放出一朵纯洁的千瓣莲,在人生的河流中,闪烁诗意的光芒,洋溢温馨的芬芳。

×老师动人的小故事,缓缓诉说生命刹那得芳华,隽永深刻。

向真、向善、向美。

修身班会课使我们人生上游的千瓣莲开的更加灿烂、绰约。

让品格与青春一同成长。

——刘阳(初2008级19班)



工作室介绍

<p> 孙晓晖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3月。确立工作室理念十二字: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