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_吴明渠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

文/凌先红  时间:2016-10-27  浏览数:624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

双流区彭镇小学   凌先红

莎士比亚曾说:“生活中没有了书籍,就好像没有了太阳;智慧中没有了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高尔基也曾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是的,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它能让我们放松心情,自由呼吸新鲜的空气。我认为,爱书是永远都不会错的,读书的感觉真的很美好!在此,我郑重向大家推荐 ------由沈毅、崔允漷主编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本好书。

阅读之初,我被书中的那群深入实践课堂观察研究的一线教师们感动着,他们执着追求,永不言弃;他们团结合作与辛勤钻研;他们努力实践和不断反思总结。随后,我的心也随他们的故事经历着“蕴含时的焦灼”、“破土时的悸动”和“花开一刻的欣喜”。我在思考,课堂观察究竟具有什么魅力呢?为什么这样一群一线老师们竟能投身其中,为之苦苦探索、默默守望达三年之久?我再细细品读此书,课堂观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仿佛被掀开了神秘的面纱。第三次仔细阅读来,我将传统听评课与专业听评课进行了对比,深感课堂观察这种新型听评课模式的专业与先进。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活,现将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课堂观察的听评课特点。

一、真诚

我们执教教研课,或者听课、评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平时传统的听评课中,我们似乎很少考虑到这一些,更不用说去实现这样的根本目标。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真正关注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具有人性意义的听评课形式。开展课堂观察的根本目的和作用是通过课堂观察,得出学生在学习行为、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的得与失,并进行有效数据的统计、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改进课堂的措施,使学生、教师的“得”逐步提高,使课堂的效益得到升华。尤其是在关注学生这一块,在以前的听课过程中,我们主要记录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有效学习,而课堂观察却要求关注与有效教学有关的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行为,并且在记录工具的帮助下,定性、定量地记录。 同时,这种真诚也表现在课堂观察的程序上。课堂观察本身是一个行为系统工程,分为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等。课前会议最好在开课的前一天举行,被观察者(即执教者)需要说课,既要分析教材内容、陈述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又要介绍本班学生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座位分布、学生思维特征、学习习惯等)。观察者也可以就说课内容提问,与被观察者进行讨论,最后双方确定观察点。将执教者的说课安排在正式上课前,听课教师能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到课中观察时,老师不是盲目的接受者,而是心有所系的研究者。课后会议着重完成这样三个任务: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双方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在课后会议上,执教者不是单一地听其他老师的点评,而是首先需要自评与反思,也需要与听课老师互动交流、形成结论;听课教师也不能三三两两、东拉西扯地说些空话、套话,而是用观察到的依据结合理论说话。我觉得这样的课堂观察程序,真实而有效,表明了研究者共同合作、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意愿。这样的听评课方式是值得我学习的。

二、科学

课堂观察的研究者们历时三年,三次改稿,终于建立起了一种课堂观察框架,该框架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4个维度,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合计68个点。这个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理解课堂提供了一个支架,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开发观察工具提供了参照体系,引领课堂观察走向科学性、专业性。同时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而且课堂观察对观察者的观察行为也设定了诸多要求,如表情不能过于丰富,不应着奇装异服等。对于现有的听评课,老师们基本上都是即兴发挥,或者是碍于大家的面子,虽然也能发现一些教学问题,但不愿意表达,好话一串或者是缺乏对课堂活动的分析研究,无法形成有价值的理论。而课堂观察以其科学的观察框架和观察方式,能弥补这些不足,体现出科学研究的性质。我相信这样的科学观察一定能客观评价一堂课的好坏。

三、全面

随着教学时间的推进,教学经验的积累,我在每一阶段听课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刚上班时,我听课时往往关注执教老师的教态是否具有亲和力、板书是否工整等;上班几年后,我喜欢听花样多、有噱头的公开课;近年来,我欣赏教学过程流畅、师生互动和谐、生成自然的课堂,即所谓的真实课堂。我自认为在听课上开始变得理性、有效,殊不知自己还是在原地打转,并没有走多远。传统的“孤军作战”式的听课记录,表明上做到了“课堂实录”,但事实上正是这些记录使教师丧失了静下心来体验课堂的机会,丧失了这堂课的真实性与整体性;教学上的得与失是不多的。因此,我觉得课堂观察框架将课堂分解成68个观察点,涵盖了课堂的方方面面,每个观察者在听课中只注重一个点,课后,观察者们坐下来共同讨论、选定一个观察点进行细致的观察研究,通过观察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大家有足够的信息和理论来认识这堂课,有足够的理性来分析和鉴别这堂课。相信这样的研讨,对上课者和听课者来说,这都是一次不错的思想碰撞,更是自己能力提升的最好机会!

这本淡蓝色封面的书虽不起眼,但是它却吸引着我。我一次又一次地品读精华,教学中探究课堂观察的奥秘。一次次的思想洗礼冲刷走我头脑中僵化的东西,留下了一次次理性思考后的痕迹。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课堂观察,感悟到什么是教学钻研,领悟到了什么才算专业。我感谢有这样一本好书陪伴我!

 

 

 

工作室介绍

<p> 2012年4月24日,双流县名教师“吴明渠工作室”在东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