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郭小渠工作室教学论文(田华)
浅谈有效的课堂教学
[摘要] 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环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一教学学生如何学习;二是呈现教材及指导学习;三、掌握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本文主要阐述利用课堂这个阵地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关键字] 有效的课堂教学 学习策略 学习方法
课堂是一个负责的系统,因不同的视角审察其种种表现,课堂的“画面”可以说“异彩分呈”。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画面;从文化角度看是成人文化和儿童问题的相互沟通整合的过程。课堂是动态的,充满变数的,即使教师事前准备的再充分,也难以料到课堂中将要出现的问题和情况。那么教师如何把握有效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呢?
一、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德加.富尔在其所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么样学习的人。未来,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将不再取决于他已经知道多少,而是看他怎样才能学到更多,这就是知识劳动者的一个特征。让学生学会学习涉及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习得一定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问题。那么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从哪些地方着手呢?可以分为3个方面着手,如一般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科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指导,以及个别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指导的具体实施上,一般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通过开设课程及专题讲座,运用校报、校刊等形式展开。知识获得及应用的方法指导、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有机渗透和点拨。个别学习方法的指导形式较多,可抓典型示范,可以分类分组指导,也可通过专门训练或咨询辅导去解决。在实践过程中我感觉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的学习方法体系是最适合现在的学生的,它分为8个学习环节: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而这一个体系的基本精神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全面开掘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查发现,凡是学习效率比较高的学生,基本都运用了上述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知道学习者总结对学习对象的调控方法以及知道学习者总结对自身学习过程中的认识。
二、如何呈现教材及指导学习
教材是部分课程内容的物化形态,是学生借以获得知识经验的中介和载体。教材的最大特征是它的“范例”性,即要把教材看做是奠定知识基础、获得认知发展和完成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凭依和给养。施良方教授说过,绝大多数的教学都是涉及如何提炼和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所以。课堂教学中如何呈现教材和指导学习教材,就成教师操作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我们需要通过做好排序和定点的工作来输理教材内容。所谓排序就是认真教材本身的序和把握学生认识的序,所谓定点,则为抓住知识的关键点,照准最佳结合点,确定教学起讫点,考虑教学切入点,把握课堂兴奋点,凸现教学着重点,突破学习疑难点,精心组织训练点,设计教学收束点,并预留课外延伸点。其次要创新呈现形式,从这个方面来看,其技术主要表现在一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利用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奥苏贝尔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他是指限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所呈示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它在概括和统摄水平上要高于学习的新教材,且以学生易懂的语言呈现。二,引入启迪性材料。即在教学中引入与学习课题相关的情节、逸闻、故事、图片等,用以启发学生。三,添加问题与标志。问题是把以定论形式呈现的教材转化为问题形式,然后把问题连结起来,引发学生有序的学习和讨论,而标志即使上一种突出文本内容或结构而没有增加文本内容的显示技术,如小标题、纲要、概括等。
三、掌握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陷入被动。
( 2)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钝化”状态。
( 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或虎头蛇尾,不着边际。
( 4)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
( 5)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我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一)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二)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新颖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四)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以教师高尚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作到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和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4
1.严先元《走向有效的课堂教学》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9。12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马晓霞《现代教师素质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4,(14)
4.何彩霞《对化学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测评和思考》.化学教育[J], 200l , (5)
5.王道俊、王汗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锅元祥、张克理主编,许卫民分册主编《新课程教学方略》化学全一册.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
7.黄拾斤《对话,让思想沟通让智慧碰撞》
8.田恒平《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
9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和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4
工作室介绍
<p> 双流县名教师郭小渠工作室是2012年成立的化学工作室,挂牌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