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郭小渠工作室教学论文(田华)
自我能效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学困生自我能效感提升实例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在郭小渠老师的带领下,我重新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认知的学困生的成因——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从四个方面开始,第一,成败经验;第二替代性经验;第三,言语规劝;第四,生理和情绪状态。从这四个方面。我在我化学教学的这个学科方面以初三成绩较差的A班级和成绩较好的B班级进行了相关的尝试,现在相关案例如下。
首先,学生选择,在两个班级中我各选择了两名学习表现各不相同的学困生,并详细找到具体的学生进行面谈,分析他们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极低的自我效能感的成因所在,并对应的尝试相关办法,实例如下:
A1同学,在我问及他为什么化学学习成绩较差的时候,他回答我说自己笨,背不下来相关的知识,并且也对学习毫无动力,不想学,以他自己的话说:“田老师,我上课不说话就是给你面子了!”从更进一步的聊天过程中,他告知了我他父母早已离异,跟着父亲过。父亲只要求他出来学门本事就可以了。
从A1同学的言语中我分析了他极低的自我效能感源自他的家庭和学校。因此,具体的解决方法从我这个化学科任教师的角度来看,家庭原因我无力改变,但是学校原因我有能力给予这个孩子更多的关怀。所以我从语言规劝的这个角度先触摸孩子的内心。在与他的聊天过程中,他说到了学一门本事的问题,我顺势提问:“那什么是本事呢?”他说:“技术!”
我立刻反问他:“是不是技术的学习就不需要知识作为基础呢?”并同时举出了以往毕业的学生就读职业高中的,也需要各科知识,特别是化学知识。并举出几个他认识的往届毕业生为例,以现实情况为例子,激发他的学习冲动。通过经常性的课后沟通,该同学的化学学习状态有了比较大的改变,但同时伴随着一个问题,以学困生的学习状态自我能效感的提升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一个班级中学困生缴多的话该方法有待改进和提升,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进行更多的尝试。
A2同学头脑比较聪明,但是习惯较差,爱接嘴,爱走神,课后比较懒惰,但是有学习过程中对化学有兴趣。因此,我从自我能效感的两个角度尝试提高该学生的自我能效感,一个是成败经验,一个是情绪状态的控制。我首先在课堂上使用大棒加胡萝卜的方法提升该学生的自我能效感。首先是大棒,让他有效的规范的展示自己,一旦违法课堂纪律,下课立刻处罚,在他的学习过程中划出一道“雷区”,不能犯规。但同时给他极多的课堂展示机会,甚至为了他能成功回答问题,在下课处罚他的时候优先提醒他下节课会提问他,会问什么问题,给他成功的机会,并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加以鼓励。事实证明效果显著,A2同学的化学成绩从最开始的30来分到70多分,是一个质的飞越。他的自我能效感提升显著。在具体是实施过程中,成败经验的作用是最为显著的,但是该方面有一个基础的窍门和一个讨厌的命门,窍门是学困生知识基础较差,给予问题应该适应他的知识水平,让他能成功。命门是考试出题的统一性会让该学生体验失败,让开始的努力前功尽弃,我的解决方法是初期考试,适当给学困生漏题,或给出相识的题目,让他在开始能真实收获成功,提升他的学习自我能效感。
B1同学是较好班级的学困生,在和他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自我能效感的丢失来源他在初中学习过程的不适应,让他从一个小学较为优秀的学生变成了初中的学困生。有关化学学习的过程他以一贯的失败经验为总结,在还没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认定自己学不好。因此,我从语言规劝和替代性经验的两个方面对该学生进行辅导。用我自身的经历为例,用他好朋友多经历为例,从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上给予指导。但是,从具体的学习成绩来看,该生改变不大,唯一在课堂听课状态上有了比较大的改进。具体分析后我发现,该生自我能效感提升较小的原因是因为,该生化学学习初期知识落下太多,在补习的过程中发现力不从心;其次,该生的朋友全是类似的学困生,一做对比就发现失败经验。改进,在之后的学困生辅导中,我应该以学困生团体为目标,在小团体中进行相关的辅导,而不是针对其中的一个人。
B2同学是一个勤奋学困生,她的学习指导主要集中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上。她勤奋,但是成绩总是上不去,具体分析原因有几点,第一,有问题害怕与教师接触提问并解决;第二,擅长背诵和记忆,但是不擅长运用和理解。第三,内向的性格影响了她的学习模式。那么我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升该学生的自我能效感,首先,与她交流后进行了一次家访,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和父母的态度及孩子的生活环境。之后,从她在家中动手能力强的角度,鼓励她在化学课堂上展示实验,动手操作,秀出优点。最后,经常指导她化学的相关学习方法,告诉她初中化学源自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鼓励以生活运用的角度学习化学。给予她更多的成功经验,鼓励她的优势,带动她的劣势共同发展。通过这些努力,这个孩子在课堂上和课堂后的笑容比以前多了很多,人也变的更为自信大方,这是我学习自我能效感收获的又一个成功。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自我能效感的提升是有路可走,有迹可循的。从多个角度的切入引导学生,提升的不只是他们的自我能效感,也提升了我自己的自我能效感。所以我会在将来的教学中更进一步的使用这个方法,争取能把它系统化,效率化。
工作室介绍
![](/uploadFolder/studio/2018/1/19/mDeX.jpg)
<p> 双流县名教师郭小渠工作室是2012年成立的化学工作室,挂牌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