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工作室研修备忘录(一)_程德金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工作室研修备忘录(一)

文/谢竹衡  时间:2015-10-22  浏览数:803


棠外宁妍一老师和双实雷老师分别给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研讨课,授课内容为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一课时1a-1c. 本堂课是以invention 为核心话题的听说课。课后各位老师分别就话语分析对两堂课进行研讨。下面就我从两位老师这两节课所学到的东西进行一个分析。

就场景真实性来说,两位老师都做得很好。宁老师用重阳节孔明灯这个真实的场景引入话题,直达语言目标,而雷老师利用一个vedio,将过去的发明和现在的发明进行一个对比,从而导入新课,两位老师都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且两位老师在导入时都无话语拖沓现象。在输出部分,宁老师以一个博物馆为场景,让学生把目标语句真实地运用到生活对话中,而雷老师也基于对话中grandma的语调为切入点,让学生展开对话练习。在输出方面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谨记“易变理论”,关键东西不变。那么我们在平常的备课中在基于目标语句的前提下,仍然需要给课堂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场景,而不是为教教材而上课,应尽量让学生从真实的话题场景中自然学习将要学的目标语言。因此在这里我仍有一个疑惑点。这堂课个人认为是以历史发明为线索,对于学生应该是个很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总觉得两堂课老师都只是基于教材内容,局限地“教了教材”,一点疑惑。从课堂话语的互动性来看,两位老师都做到了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主持人的角色,能有效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实现了课堂上的互动交流。例如宁老师在听前的课堂用语,“please guess”,“please again”,“are your answers right?”,一系列问题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而雷老师也同样在听前让学生做出猜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两位老师的课堂中我学到了在英语课堂中,我们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有效引导学生完成各个环节。那么怎么向学生提问,而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就尤为关键。那么在备课中对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设计,是否层次清楚,使整个课堂连贯?是否达到了与学生交流的目的?从课堂话语的互动性下的鼓励性评价来看,两位老师都做得很好。对于每一次学生的活动都给予积极而及时的评价。宁老师“Don’t be shy. Have a try.” “Good job”以及雷老师两次提到“Don’t worry, xxx can help you”都为课堂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可以更有信息去挑战后面的任务。另外雷老师还有意对学生前后的不同表现做出及时评价。比如,在模仿对话时,学生第二遍的表现明显优于第一次的表现,雷老师会及时说“It’s better.”这在我平时的课堂中是很容易忽略掉的东西。特别是如果第二组好于第一组,好在哪里,老师应该具体化,给学生指明方向。

但是正确运用课堂指令仍然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两位老师课堂上都出现了因为指令不清而导致意图未能完全表达。在以后的备课中,使指令精简清楚,有针对性是要后面学习的目标。

随后陈琳霞老师提出了一个疑问:在1c中,我们仅是drill,还是可以适当拓展?程老师明确指出可以适当拓展,训练学生语言以交际为目的。

一个建议:老师在以后听说课的教学中不应该只局限于读听力材料,而应该反复听读听力材料,反复揣摩语者意图。陈老师举出例子,在八年级一篇有关明长城的听力对话中,那位男士很大很激动的说话声,如果光靠读,不去听是不能体会他那种激动的,引以自豪的感觉的。如果教师自己不清楚语者意图,那么怎么能引领学生去感受呢?真的是受益匪浅。这是我平常在教学中完全忽略掉的地方,可以说是盲点。有时候对听力的教学就是利用这篇听力材料为教学而教学。

在这次学习后,应吸取以往的教训,在对听力材料的分析上还要多下功夫。

以前真的不懂何为话语分析,大多时候认为评课就是把授课老师流程再过一遍,加上自己的一点感受或者建议,今天真的学到很多,但理论知识,也就是支撑点太少,后面还要多花时间看相关书籍,迫在眉睫。

随后程老师给我们强调了“核心素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现在,已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如何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作为一名老师,程老师还指出不光需要从教学上下功夫,还要在教育上下功夫,两者能兼得那就更好了。

铭记在心。


工作室介绍

<p> <span style="line-height: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