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记录
雷老师和何老师的这两堂课,整体设计都思路清晰,由易到难,步步递进,在教学中也格外注意学生的基础不同,根据学情的不同,来挖掘学生的知识资源,并开拓学生的思维,
由读导写。
一、引入
两位老师都是以话题引入,雷老师的话题引入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书信到e-mail 的变化,黑板到教学工具的变化都是学生熟悉并有所体会的话题。在这个引入中,带出了这节课的核心,“为什么会变化呢?”“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在第二个引入中雷老师运用了一篇关于” life in the future”的文章,自然而然的从过去过渡到现在再到将来,进入今天的核心话题。何老师的引入是以自我介绍为话题,谈论了自己20年前的生活,从而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my life in 20 years?”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可惜的是还没等学生反映,何老师马上给出了图片,并没有达到让学生猜测的目的。然后让学生完成3a,在完成3a之前适当的让学生谈论然后过渡到3a会不会更好?在完成3a后教师马上给出了答案,问学生“Is something difficult for you?”,学生回答“No.”教师也没有对将要分析的语篇一些较难的知识点给于突破。感觉何老师在引入部分还能更加深入和激发学生思考,正如说的,能把教师的给转化成学生自我的得就更好了。
二、语篇分析
两位老师对语篇的分析都很到位,雷老师先是启发引导学生“the writer’s prediction”,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了可以写作的几个方面,然后列出了一些会用到的基本句型和短语,也搭建起了语篇的body部分的结构。学生根据总结出的句型来谈论“life in the future”,进一步为写作打基础,但是教师对语篇的连接关注不够,给出了写作要点,但如果把这些连句成篇呢?这样下来文章的连贯性也不会特别流畅。何老师对3a 的分析也很到位,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分了四步。先是让学生找找作者到底谈论的是些什么?总结出来后过渡要自己“what will you...be like?”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打好框架。然后教师又从课文中挖掘更多的信息,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Add more information to your points”,进一步丰满文章。在这里,很好的是何老师让学生”Add ‘I think’,’probably’,’when possible’ to your sentence’”注重了语篇的连接性,但在连贯性方面,两位老师都没有体现。雷老师帮助学生把整个写作分成了三个部分,beginning, body and ending.她主要是帮助学生厘清body部分的写作和框架,在beginning 和ending 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去在练习册和书上去寻找句子,帮助学生总结模仿。而何老师更加注重body 部分,并没有过多地帮助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另外,两位老师在选择分析语篇时,都没有过多地关注选择语篇的语体,只有选择合适的和匹配的语体还能更好的组织语言。
三、评价
两位老师都是学生写完后评价这一部分,雷老师是分成:结构,时态,句型,语法错误,优美句子和创造性观点;何老师在评价方面主要是分成:时态,流畅,优美,信息量。两位老师都给出了评价标准,也都进行了师评和互评,何老师在给出标准后师评之前还有自评,但是在这个评价环节中,雷老师没有给出具体的得分标准,两位老师在情感目标方面也没有要求。
工作室介绍
<p> <span style="line-height: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