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目标 实现一课一得
老师们: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培训,倒不如说是和大家一起重温一、学习。对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样的教学理念,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其实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会反思,会叩问自己的课堂到底有多少是在践行这个理念呢?可能,最多停留于一句口号而已。
怎样实现教课文懂啊教语文的转变呢?从《吴忠豪老师编写书中我们可以知道:
1、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
2、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
3、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
对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们如是说,可是如何转变成我们课堂中真实的教学行为?依然有很多迷茫之处。
正是因为我们迷茫,我们感到理念无法落地,我们缺少方向感,所以我们的课堂常常是这样的状态:教学环节臃肿,不太清晰,因为我们脑子里似乎有很多东西要做;教学任务过多,生字生词,朗读,遣词造句,文本思想,语言表达……我们往往什么都想网罗,生怕漏掉某个知识点;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还有突破时间就已经下课了;更有就是整堂课语言训练点位很多,可是总感觉蜻蜓点水,没有落到实处。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课堂感觉不轻松、不快乐;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疲?——教什么不明确,即教学目标制定的问题。
说到教学目标,通俗点说就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知道,他就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地,就是条条道路都要通向的“罗马”。专业话就是:
1、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2、教学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
请老师们注意,当目标一旦具有了“导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才能算做目标有实效性和科学性,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目标要教会我们怎样操作,目标要帮助我们检测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过去我们常常用这样的标准来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
现在看来这些都是非本体性教学目标。这类教学目标并不是语文课程一科独担的,而是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并且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所能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语文这门课程。
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上述课堂教学现状,说到底就是很多语文老师还分不清“非本体性”教学目标和“本体性”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非本体性”教学目标上,花了很多心思在课文内容理解本身上,使语文课没有起到真正的实现应有的学科价值。
现在在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曾经制定的某些教学目标:
例一:
例二:
1.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
4.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5.体会景物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例2: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汹涌澎湃、搁板、勉强、忐忑、寡妇”等词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桑娜和渔夫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4.学习通过场景、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不难发现这样教学目标是老师们最常见的,它的内容多比较琐碎,而且基本是围绕体会人物的精神风貌展开的;目标的表述也大都用了“学会“、“了解”、“体会”等模糊的表述,无法检测;有些教学目标虽然明确提出要掌握的字词和训练的要点,主要问题还是停留在教语文知识的层面。如果我们在教学目标增加了知识为技能的内容,如概括课文主要的内容后要求说出概括的主要方法和步骤,景物描写要求能识别正误和学会运用。那么,这堂课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教师心中就有了底,教学活动也就有了方向。
根据这样的想法,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变成了:
1、会读本课“汹涌澎湃、搁板、勉强、忐忑、寡妇”等词语,
重点理解"勉强、寡妇"的意思,正确书写“寡”字。
2、学会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认识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这种方法进行练笔。
大家看看,这样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哪些变化?
1、目标更细了,指向性更加明确了;
2、可操作感更强了,紧紧围绕这些来开展教学,你的重点突出,难点也就突破了;
3、核心目标指向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于训练,是语文本位性的,是”姓语的”。
例三:《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在纠结中艰难取舍,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学情。
明白一节好的课,应该有这样两个特征:其一,在纵向上学生的学习有阶梯式的提升,或方面的扩展;其二,在横向上学生建立相互的关联网,并形成共同的学习经验。而教学目标的设定直接左右着一节课的方向。如果我们要想明白教师想教什么?首先就要看教学目标是怎么定位的。如果我们想知道教师实际在教什么?就要看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是否一致。如果我们想检测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看学生有无发展。语文课不应该追求教过,而应该追求“教会”,教师必须学会舍弃,教学目标不要过于臃肿,明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无论是语文知识的教学还是语文方法的教学,都应该按照“认识---实践----迁移”的流程设计。 我们要从课程内容的高度来考虑一节课究竟教什么,也就是用课文来教什么?教的这个东西学生到底会了没有,我的教学设计是否都在围绕这个目标去设计,课堂教学的观察点最后落脚到哪里,观察究竟学会了什么东西,这些都是要考虑到的。
工作室介绍
<p> 毛凤鸣校长工作室于2014年3月经县教育局发文同意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