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理想目标的三重境界_毛凤鸣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理想目标的三重境界

文/祝波  时间:2016-01-09  浏览数:764


理想目标的三重境界

——读干国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感

本期工作室的学习落地课堂,首先聚焦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对于长期充实德育、安全工作的自己来说充实而富有成效。三次走进课堂,聆听了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结构教师呈现出的课堂生态,剖析三位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的准确度、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让自己再次从“清晰”走向“迷茫”,而在读书、课例分享和研讨中又走向“清晰”。在4月底双华小学聆听的一节语文课后,不论是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是课堂呈现出的“一课一得”的现场,让有过语文教学经历的自己陷入深度的“迷茫”。而人的进步是来自于“迷茫”后的“学习”,利用假期,在不经意间翻阅了几年前培训时发的一本书《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有些观点和我们工作室所倡导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很是相近,特作为本期的所得与大家分享。

倡导新教育的“半个成都老乡”原《教育科学论坛》编辑干国祥编著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教育工作者描述出“理想课堂教学基础模型框架”,很富有理想色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重点看了他关于“教学目标”这一框架的描述,下面结合自己对于教学目标的困惑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一是对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的明晰,在听了三节课后,我们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目前老师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更多的是完成这一任务,确保备课的完整性,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指导性还真的不强,特别是我们在胜利听的一节优秀的数学课,老师谈论的目标与落在纸上的目标大相径庭,而双华小学年轻教师制定的目标也同样因缺少关注学情而达成度很低。这时让我们都想起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叫做“生成”。它的意思似乎是说,新课程理念倡导不确立固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并修改了预定目标,随机出现新的目标,这是一种比实现预定目标更为优质的教学。但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建立在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教材已经有了系统的建构,能分准确的把握这一个“生成”目标的教学。但对于更多的教师而言,对于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必须是明确的,也应该获得清晰地界定的。不然教师就会盲目,不知所措,就会过于强调生成,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二是对教学目标层级落实的明晰。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中,具体操作上将目标分为:A类(基础性、阶梯性目标)、B类(核心目标)和C类(附著性、拓展性目标)。其中A类基础性目标,有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B类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为解决某类问题而开发的方法,与知识一样,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C类附著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价值观多属于此类目标。这一区分,从某种意义上,既是为了突出B类目标,即核心知识,又是为了让与文本及教学过程相关思想、情感类目标,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既不否定这一类目标,又不冲淡知识、能力教学。同时这样的表述也与我校正倡导的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相吻合。同时将我校所提出的发展性目标进行了再分类,将课堂必须关注的一堂课的核心目标着重提出来。



工作室介绍

<p> 毛凤鸣校长工作室于2014年3月经县教育局发文同意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