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变革还得从变革教师做起
才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双华小学年轻教师刘宇在西航港实验小学上了一节县级教研课受到县教研员和工作室导师以及许多名优老教师的高度好评。于是,当双流县名校长毛凤鸣工作室课堂模式建构系列活动来到双华小学的时候就顺理成章的走进了刘宇老师的课堂。结果呢?刘宇老师借班上课忽略学情,学生课前学习不够充分,选择了一篇谁都不会选择的外国长文,从来没有承担过教研课的孩子们在面临几十位老师听课的情况下,在不太熟悉的合作学习中只是相互提醒要坐好、别讲话、等会谁去发言……,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完成课堂练习。
相差几天的前后两次课正像刘宇老师本次课题的一个核心词一样:天壤之别!我对年轻老师的成长过程的一个新的感受就像这四月的天气一样:咋暖还寒!
老师有信心没经验的选择了一篇外国长文,老师又没经验有信心的选择了一个从来没承担过教研课的传统授课型的班级。学生越是放不开,老师越是采用问答式,学生越是不举手,老师越是揪住两个优生不放,学生越是不热情,老师越是使劲煽情,学生越是不受启发,老师越是自问自答,学生的表达越是羞涩,老师多元的优美评价越是苍白无力。
愚钝木讷的学生倒是烘托了老师的不懈努力和优秀的专业素养,以至于导师和评课的老师们都顾忌着不能打消了年轻老师的教育热情和教改精神。因为本次课中老师大胆而执着的探索着“通过课文学语文”“一课一得”“认知—实践—迁移”“读写结合”“倡导个性化阅读”等新语文教学的一些理念和模式,赢得了全体与会老师的高度赞扬和肯定。没有了解“学情”,没有做好课前的充分的预习(前置教学和导学不够),就成了对这节课最主要的评价。
但是,观课议课活动之后,这节课堂上学生木讷的表情始终浮现在我的眼前,学生在课堂中的练习时无从下笔的一幕始终刺激着我。这节课的失败难道就是老师课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吗?就是课前没有有效的预习吗?课堂给我的最深的记忆是老师很卖力、老师拼尽全力、老师使出浑身解数、老师诱导很难见成效。这一切都证明了课堂是老师的,不是学生的。我认为,这节课忽略学情是一个方面,归根到底是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没有还给学生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从开课的第一个问题开始:“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老师抽了两个孩子。紧接着的两个问题,甚至是后面的读课文找句子都是抽取的一两个孩子。其他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傍观者,都是听众。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度很快都丧失了。
二、学生学习的合作度不够。首要的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投放不到位,没有合作价值,学生不需要合作。另一个就是合作形式仅限于同桌,走了过场。四人的合作,夸桌位的合作都可采用。两人的合作学习和后面的全班抽取同学分角色诵读明显脱节。小组能完成的任务没有在小组合作时完成,却另外花时间去体会。
三、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力不足。没有学生相互交流看法,发表观点的环节。课堂中讲述的、同桌学习的都是朗诵、找句子、分角色读等简单的问题。完全没有需要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却在练习中突兀的喊学生要写出有想象力的话语,学生当然茫然以对。
所以,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就可以看出,老师是在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呢还是心中装着孩子的发展而教。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不是一句高调的口号。不仅需要我们训练学生合作参与的能力,还要给学生合作、自我发挥的舞台和空间,最重要的还是要真正的相信学生,坚持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去讨论、去交流、去想象。这需要首先从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入手,再具体的去实践、去尝试、去坚持、去提炼。
工作室介绍
<p> 毛凤鸣校长工作室于2014年3月经县教育局发文同意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