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_冯之刚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文/樊小娟  时间:2016-01-07  浏览数:681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川省双流县协和实验小学  樊小娟  

内容摘要:在小学课堂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及时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提出问题;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动;应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方法途径

在小学课堂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指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惯性思维、求异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进行训练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得以开发和拓展,使之逐步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思维培养形式。

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呢?

1、及时表扬和鼓励,是学生产生创造性学习愿望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心理的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景,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中等成绩的学生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生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有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就多一些。学生的成就感越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越大,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此外,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应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如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改题,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创造性学习的愿望。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催化剂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造”的潜能力,是创造新意识的萌芽。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先安排了一个抢答环节,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如图所示,一个长方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在回答3个小题时,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口不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利于学生的好奇心,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样就促进了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质疑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问题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

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中,有一位教师在进行“10几减9、8”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课将要结束时,一位学生问:“老师,12-9,2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减2得7,再用10减7得3,因此12-9=3,这样做可以吗?开始会场非常的安静,片刻之后,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炸弹”抛了出来,在场的老师们议论纷纷,显然这种思考问题不仅是授课教师没有想到,就连听课老师们也为之一震,授课教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且高度评价了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时组织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有很强的独创性。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对学习方法和情感两方面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旧知识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小组中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达成一致后,把小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主要有六种方法。

(1)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 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3) 沿梯形的中位线剪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 在梯形的下底上找一点,把梯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

(5) 沿着梯形的上底的两个端点画出两条高,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6) 沿梯形的中位线向下对折,再沿两腰中点向下作垂线,把两个三角形向内折变成两个长方形。

   因此,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5、激励学生张开想象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特殊法宝

“创新”就要建构眼前不存在事物的设想,这需要想象,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创新活动需要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它是人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现,经过重新组织加工而成。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分数再认识”的教学时,出示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告诉学生这张纸是一个图形的一部分,这个图形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通过小组活动摆出原来图形的形状,然后贴在黑板上。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分数的抽象性,并且对于将来学习“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的应用题有了一个感性的基础。

6、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形式

发散思维是指一种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的思考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在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思维的创设成分。

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课的教学时,结合本班人数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教师启发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这问题,学生最后得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从这3种方法来看,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解题策略也就会不同。

7、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目的

结合平时的作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要求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

听了一节一年级“100以内的加法”课,感触颇深,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出示一副同学们去春游的图画,画面上每班学生的代表举着各班的牌子。

画面上还有大轿车和一个思考问题的小朋友:每辆车最多能坐80人,哪两个班学生在一辆车里比较合适?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同学都能找到一、两种搭配的方案,每个人对解决问题都有贡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于各种搭配方法都给与了充分的肯定,最后大家一致评出比较好的方法。

当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方法是很多的。但是,只有教师具有了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也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工作室介绍

<p> 双流区“研培员冯之刚工作室”于2015年4月经双流教育局批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