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_冯之刚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文/刘志伟  时间:2016-01-06  浏览数:1000


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双流县公兴小学:刘志伟

对于小学生解决应用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解决需要与动机的问题。

如果学生没有解决应用题的需要或兴趣那一切将无从谈起。只有在他们有了需要之后,才会产生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注重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因为有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在坚持短暂的时间之后就消失了。而要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要将重复、枯燥、单纯计算,改为学生感兴趣的应用问题。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并且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应用问题的难度,太简单的问题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没什么意思,太难的问题学生又会觉得遥不可及,久而久之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最好设置中等难度的数学问题。

第二,要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我觉得要集中学生注意力,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可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应用问题,还可以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如:用小棒摆一摆,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

第三,要注意学生认真读题,审题能力的培养。

在读题能力培养上要做到:每题至少读两遍,一读条件与问题。弄清题意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二读列式计算。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审题能力培养上要做到:

(一),明确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  

12

如A    13    C

    14

竖着看中间的是13,横着看中间的是B.

如;将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苹果,每份是所有苹果的(  )/(  )。如果学生缺乏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认识,有学生可能会认为每份是所有苹果的( 4 )/( 12 )

(二),注重对信息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如:一本150页的故事书,小婷每天看20页,第三天应从第几页看起?学生在解决此题时,应该注意题目中的一个多余条件(这本故事书的页数),另外在学生列式解答的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有“陷阱”,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小婷看了几天),在学生得出3-1=2(天)之后,还要思考共看了多少页?(20×2=40页)最后再思考第三天应该从第几页看起的问题。

第四,渗透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几种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画图法。

1,在教学五年级鸡兔同笼问题中:鸡兔同笼,共10个头,26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可以让学生用         代表鸡兔的头,用         代表鸡兔的脚,画出:












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都会使用这样的方法,浅显易懂。根据画图法,用算术方法解决此问题便水到渠成了。

计算法:10×2=20条(每只动物至少都有两条腿)

           26-20=6条(现在动物腿的条数多出6条,分析原因,因为兔子腿的条数比鸡腿的条数多)

           4-2=2条(每只兔4条腿,每只鸡2条腿,每只兔腿的条数比每只鸡多2条)

           6÷2=3只(所以多出的就是兔子的只数)

           10-3=7只(得出鸡的只数)

2,有一块宽为16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在四角上剪去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后,将它焊成一个无盖的盒子,已知这个盒子的体积是768立方厘米,问原来铁皮的面积是多少?下面是我选取的学生作品:


根据题意解设原来铁皮的长为x厘米

AB=x-4-4=x-8(厘米)  BC=16-4-4=8(厘米)  (x-8) ×8×4=768  

用画图法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标注在图中,直观形象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3,在三年级学习周长时,一根绳子绕大树一周剩两米,用这根绳子绕大树两周差三米,大树的周长是多少米?绳子长多少米?初读题目,学生一头雾水,再读题目学生也显得很茫然,于是有的学生开始胡乱计算,如果我们采用画图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学生就很容易得出结果;







2米






一周






一周






3米






2米






一周

画线段图也是解决应用问题中非常重要的手法之一。

(二)列表法

大客车每辆120元,每辆可坐 12人;小轿车每辆160元,每辆可坐18人,师生共40人,怎样租车去春游合算?

40 ÷12=3(辆)……4(人)

租4辆小轿车

40 ÷18=2(辆)……4(人)  

租3辆大客车

然后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思考选择一种稍微简单一点的策略,从头到尾找出所有方案(培养学生有序的思想)







大客车辆数


小轿车辆数


可坐人数


租金/元



方案一


3


0


54


480



方案二


2


1


48


440



方案三


1


2


42


400



方案四


0


4


48


480

根据租金选择合理的租车方案,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租车合算与车上空位之间的关系,最后要求学生写出答语,完整圆满的解决问题。

(三)列举假设法

1,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4.5米,第二根用去3.6米,哪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长多少米?

学生A :  4.5-3.6=0.9米

学生B :  假设法

假设原来绳子长10米,则:10-4.5=5.5米   10-3.6=6.4米   6.4-5.5=0.9米

2,一年级学生在面对:小航今年8岁,爸爸对小航说:“你满10岁时,我就30岁了。请问爸爸今年多少岁?这样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列举的方法





小航


爸爸



10


30



9


29



8


28


第五,注重对生活经验的积累,理论联系实际。

(一)注重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如:电梯里的-2表示什么?有的学生认为是向下走两层,这就是农村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的表现。

(二)过去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一课时,教材中出示情景,要求学生根据情景中的问题展开讨论:0.3×0.2=?有学生认为等于0.6还有学生认为等于0.06,学生之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执,认为结果是0.6的同学理由很充分,态度很坚决,乘法怎么可能越乘越小。而认为结果是0.06的同学,根据教材中的情景,想到了转化单位的方法:0.3米=3(分米) 0.2米=2(分米) 3×2=6(平方分米) 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这样一来说服了不少坚持结果是0.6的同学,但是还有个别学生对结果仍持怀疑态度,于是又有同学想到了因数与积之间的关系,利用小数点搬家的知识。

30        ×  20       =600

↓÷10    ↓÷10      ↓÷100

3        ×   2        =6

↓÷10   ↓÷10       ↓÷100

0.3      ×   0.2      =0.06

在此过程中,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制造矛盾,然后组织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矛盾。

1,在关于可能性的应用题(抛瓶盖的可能性知识):盖面朝上和盖面朝下的可能性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再加以实践验证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通过实践结果,让学生理性的分析,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问题,避免纸上谈兵,认为只有两种可能那么这两种可能的可能性就一定相同。

2,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者刚刚发生的经验都会使人产生定势,这种定势会影响到后边从事的感知觉、思维等心理活动。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克、吨”时,我提出: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谁重?有部分学生就受定势作用的影响,认为一千克铁重。之后,又有个别同学提出:不对哦,我觉得是一样重。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发学生争议,过渡到各抒己见,进一步思考,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深度。

3,另外要注意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阿基米德洗澡的时候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出的同体积的水的重量,即浮力定律,从而用物理学的方法,解决了国王的帽子是不是用纯金打造出来的问题。

(四)要注意迁移的作用,将新知识通过类比等方式转化为已有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解决问题,授人于鱼,不如授之以渔。

如:三年级下册中“下河有危险吗?”

水深1.8米。小明身高1.65米。让学生利用学习平均数的知识来解决。说说自己的想法。另外我还设计了这样的习题:“据调查中国男性的平均年龄是72岁”,有位明天就要过72岁的生日了,听到这条消息后,他不禁流下了眼泪,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结合具体情景用所学的知识展开讨论分析,让他们知识的用处,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上两题都是关于平均数的问题,关于平均数的知识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计算,或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平均数,并且还要能结合具体情景去分析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总之,在解决问题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然后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渗透解决问题策略,并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

工作室介绍

<p> 双流区“研培员冯之刚工作室”于2015年4月经双流教育局批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