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双流区刘勇名师工作室2025—2027 三年发展规划_刘勇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研修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研修动态

双流区刘勇名师工作室2025—2027 三年发展规划

文/刘勇  时间:2024-11-25  浏览数:450

双流区刘勇名师工作室2025—2027

三年发展规划

根据双流区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有关规定,根据本工作室的特点及学员的年龄、职称结构、教学特点、教学经历以及学员SWOT分析的汇总情况结合我区(市)初中语文教师的现状以及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特点,双流区刘勇名师工作室本着为双流区培养更多名教师的神圣使命感和责任感,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工作室团队成员

    师:

        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员: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

         成都市双流区怡心第一实验学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常乐实验学校

李邦静       双流中学九江实验学校

王鸿丽       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第二初级中学

李书凌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

         四川省双流永安中学

陈玉荣       四川省双流中学协和实验学校

艾世清       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实验学校

卢小燕       成都市双流区九江新城初级中学

        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杨琴瑶       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戴伶伊       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二、工作室目标定位

工作室的研修原则“求真务实、博学笃行、善于反思”,既与核心理念“本真语文” 呼应,又与每一个成员的成长相勾连,“求真务实”即研修态度,“博学笃行”即学术追求,“善于反思”即思维品质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网络交流为载体,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追求,以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学习共同体。

树立“问题即课题,研究即成长,成果即成功”的科研理念。在工作室聚焦大课题的基础上,针对学员自身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倡导“小而实,实而深”,课题来源主要是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问题,多数教师关注的话题,或者是学校课题研究中的某个小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每位学员撰写研究方案、课题阶段实施的规划和研究日志,随着课题纵深推进,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力争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或参加各级论文赛获奖,目的在于提升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工作室建设愿景

工作室是我们的家园:学术家园,精神家园,梦想家园……在工作室,我们不求高大上,只求有收获;我们追求:静心研究,潜心教书。

工作室一定要有“立场”要渗透终极性关怀,让工作室充满高度,让每一个学员拥抱思想,这就是树立我们自己的理念。作为名师工作室,教学主张是核心灵魂,其提炼与践行应当与工作室成员的研修与成长密切相关。我们追求回归语文的本真,需要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一时”与“一生”的关系,“我的”与“我们的”的关系,“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灰色的”与“常青的”的关系。陶行知先生强调“追求真理做真人”,陈日亮先生高呼“我即语文”,就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一种情怀与使命。教育,就是把灰色的理论还原为常青的教育生活的实践探索。

工作室强调“三读四做”,即读书、读课、读我,做一个气韵生动的人、做一个喜学 好思的人、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做一个一生研究的人。我们强调“回归语文教育的本真”这一核心理念,即回归教育的本真、回归母语的本真和回归学习的本真。回归本真的语文教学反思有三大指标:语文味浓、自主性高、品质感强。语文味浓,即让课堂教学聚焦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围绕核心素养,搭建学习支架,这是回归本真的基石。自主性高,即让课堂教学着力于学生的主体性和生长性,善于创设情境,进行对话共生,这是回归本真的关键。品质感强,即让课堂教学指向“慢教育”和“可测量”,尊重学习规律,提升学习品质,这是回归本真的核心课堂,需要变革。变革需要守正融新,如何在继承中如何发展和创新,回归教育的本真与教学的本色,在国家级课题“本真语文的实践研究”结题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本真语文”。

旗帜鲜明地追求:形成自己的最佳“课堂作品”,每学期至少一节课、一个讲座、一篇论文。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所在,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萌发的园地。每一个学生都是唯一的,每一次教育都是对生命的尊重;每一个课堂都是神圣的,每一次教学都是对学生的责任。加强反思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正所谓古人云:立功、立言、立德。

一个建议:成长需要两点,一是理论实践化,二是实践理论化。首先,学会将理论实践化,这是成长的必要途径;但更重要的是实践理论化,这是成功的必要途径。

三句话:马云曾说:短暂的激情不值钱,长久的激情才有价值。大道至简,重在坚守。左宗棠:“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胸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生活。要有空杯心态。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空杯子,腾空自己,放下荣辱,不断前行,不断进步。四川大学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四、工作室研究策略

针对本工作室的具体情况,按照“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的“三点”要求:立足点(立足成都教育,拓展眼界境界)、着眼点(围绕主研方向,突出学科特点)、着力点(读书教学科研,示范引领辐射),努力做到“带一支队伍、抓一个课题、出一批成果”。

首先,率领成员展开“雁阵式”研修。名师工作室犹如“雁阵”,工作室领衔人是“头雁”,正式成员是“大雁”,每一个成员所带学员是“雏雁”,雁群之所以能长途跋涉、飞抵目标,是因后排成员能借助前排大雁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更省力,从而保 证团队的飞翔“一个都不能少”。再次,引领成员落实“三线式”成长。要引领并促进成 员找到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最近发展区”,需要紧扣专业成长的“三条线”:起跑线、 纵贯线和冲刺线。第一,融合工作室规划和个人追求,找准专业发展的“起跑线”;第二,融合导师的引领和成员的自修,梳理专业成长的“纵贯线”;第三,融合研修活动和个人 需求,促进每个成员在团队活动中能够身体参与、经验参与和心灵参与,突破专业提升的 “冲刺线”。

其次,每个人能“在场”,要开展沉浸式体验让工作室充满厚度,让每一个学员有效融入,这就是拥有我们自己的策略。以“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为主方向,以“名师工作室”为纽带,重视“点、线、面”的统一,把本工作室建成一个工作团队、学习团队、研究团队,做到以点带线,以线拓面。

夯实一个“点”。“点”就是本工作室——工作室要回顾、整理学员的成长过程,反思、总结学员的成长历程,展示学员的成长轨迹,促进成员成长

培养一条“线”。“线”就是通过学员及其在本校所带徒弟等途径促使其在继承和发扬名师精神的同时弄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促进本校学科教学的进步。

发展一个“面”。“面”就是通过工作室工作,通过资源共享(如双流区中心组活动和双流区“名师好课”送教活动及双流区数字学校等),名师辐射,使及至全市初中语文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工作室教研主张

工作室的“共同愿景”是:全力打造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团队,力求使本工作室成为双流区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成为双流区初中语文优秀语文教师合作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

激发潜能,主动学习,快乐教学,幸福教研”,是工作室培训理念。引导每一位学员关注语文教学中的热点、焦点和冰点。正确引导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透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重视的“焦点”问题,关注中学语文教学中被忽略了的“冰点”。

首先,工作室要“建场”,要创设情境性元素,让工作室充满温度让每一个学员主动参与,这就是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语文教师的生命状态、生命气象、生命境界非常重要,教师不能“跪着教书”,要有丰盈的自我精神。做一个完整而幸福的语文人,是我们的愿景。工作室,是探索培养卓越教师的学术团队。

工作室将致力于提升每一位成员的自我效能感,促进每一位成员成为“最好的自己”。为此,做好三件事:底线+空间+支撑。底线不能太低,也不可太高,运用 SOWT 分析法,把握每一位成员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困难,从而更好地去帮助他们;空间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自在,二是孵化,成人的学习,必须有生命自在的可能,还要有成长孵化的空间;支撑是导师最应当劳神费力的地方,如此,方能呈现出工作室多元生长、快速成长、共生共成的良好生态。梦想、坚持、实践,成为工作室三原色;课题、课程、课堂,是工作室的三大着力点

刘勇工作室通过开展系列的读书活动和课堂教学研究,以及小课题研究等活动搭建平台,研讨促进发展,反思促使成长,营造学术氛围,提供成长机会。以人的发展为本,遵循名师成长的规律,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在观察体验、学习思考、参与研究、实践总结的反复过程中,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致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工作室成员的教学中,让名师工作室真正起到培养名师基地的作用。

六、工作室发展规划

1.近期(学员在工作室研修期)

刘勇工作室招收的14名正式学员研修学习,学制3年。通过三年的学习,努力将他们的培养成为志愿终生从事教育事业,坚持专业自主发展且在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有所建树的学科带头人及专家型后备人才。

在跟岗研修学习中,坚持以“课堂教学(含活动课程教学)、读书活动(为人带有正气,教学呈现底气,课堂彰显大气,成长具备灵气)、课题研究(沙龙及写作等形式)、专业素养(语文技能)”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修,促进语文教师全面发展。第一学年狠抓课堂教学,教学论文的撰写。第二学年以搞好课题研究作为重点。学员在研修期内要将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培训列入日常必修课,让研究与学习成为常态化,使他们有压力,有信心,有动力,从而促进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指导带动一批年青教师,打造所在学校的学科教学特色和教研组文化。

2.中期(学员研修毕业后)

学员跟岗研修学习期满后,要牢固树立终身从教的教育信念,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的学习方法,让自身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空间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专业技能,丰富自身的文化涵养,提升自身的文学水平。

3.远期(终身学习期)

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更新教育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真正成为教育专家。使工作室的名教师效应辐射到双流区学校,使语文教育特色走向更高、更远,这是工作室每位学员的最终目标。

七、工作室具体工作

1.确立目标,完善策略,成为内驱性教师。

树立远大理想,完善发展规划。培养教师具备八个“第一”,即第一奋斗目标——课堂教艺精湛第一基本功——解读教材深刻,第一研究课题——课堂教学改革,第一科研能力——课堂反思提炼,第一写作训练——教学论文撰写第一学术历练——小专题研究,第一进修策略——拥有学科专业杂志,第一有利于终身发展的好习惯——静心做事,细节到位。

2.读书自悟,修身养性,成其为学习型教师。

根据名师工作室对学员的培养目标,选择一部分书目推荐给学员学习,提高学员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同时学员可从自已发展的需要出发,自主选择一部分书籍学习,根据自己实际的目标计划,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馈、自主检查的办法来提高自己。学员对名师提供的书籍要认真阅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进行读书学习交流。

3.课堂研究,升华课感,成其为课研型教师。

所谓课感就是教者对教学现场的一种直觉,一种当下的把握,一种敏锐而别出心裁的驾驭。因此,本工作室以十四位学员的课堂为教学研究基地,以教学问题为载体,开展序列化的主题教学研究活动,彰显教研特色,形成浓郁的教研氛围。每学月开展一次主题研究,主题根据每学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定,凡是上课的教师先与导师和其他学员共同研读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探讨解决的最佳途径,然后由教者独自备课,再按照自己的教案上课。工作室学员观课、议课,教者教后再反思,最后完善教案,用异生重新上课,及时开展观课议课活动。让每位学员关注学生,触发课感;品味得失,领悟课感;反复实践,习得课感;积累经验,培养课感;精益求精,升华课感。

(三)课题研究,提升能力,成其为科研型教师。

在工作室聚焦大课题的基础上,针对学员自身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倡导“小而实,实而深”,课题来源主要是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问题,多数教师关注的话题,或者是学校课题研究中的某个小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每位学员撰写研究方案、课题阶段实施的规划和研究日志,随着课题纵深推进,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力争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或参加各级论文赛获奖,目的在于提升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帮扶带徒,全面发展,成就更多优秀教师。

每位学员主动带徒,指导和帮扶比自身更年轻的教师,每学期结对指导2—3名青年教师,将工作室的先进经验、成果及时传播给自己所带的徒弟,让更多的青年教师看到发展的方向,把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发挥到极致。

 

                                              

                                    2024年11月25日



工作室介绍

<p>  刘勇工作室汇集了一群语文人,他们热爱教育,有爱心、童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