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徐天福)_高志文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徐天福)

文/徐天福  时间:2016-01-05  浏览数:727
  

——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反映,同时也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文章从学校文化的概念入手,结合双流中学打造“精英教育”品牌的目标,论述了现代学校特征,学校文化诊断,从而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策略等。

关键词:学校文化、理想的现代学校、诊断、策略

 

一.什么是学校文化

一群人的性别、年龄、爱好可能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却能有序地生活在一起,将他们凝聚起来的因素是什么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杨全印博士一问引发我们的思考。其实,这就是文化的组织认同作用。它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信仰层面,他们可能有共同的信仰,信奉同一个神灵;二是规范层面,他们可能分享同一种由伦理、习俗、制度、法律构成的规则体系;三是语言、活动、器物层面,他们可能使用同一种语言、共同参加活动、共享同样的物品。

那么,什么是学校文化呢?所谓学校文化就是学校里的成员关于教育的哲学思想,关于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及其所体现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话语方式,核心是教育的价值取向。学校文化就是我们在这儿做事的方式”, 它不是不可捉摸的,它是个“东西”,但它是个无形的“东西”,用手触摸不到,它是需要用心去感悟的。当我们选择了某一所学校的时候,实际上也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逻辑关系可以分为课程文化、组织文化、环境文化和管理文化。

二.理想状态的现代学校是什么样的

  理想的现代学校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学校教育的人文性与民主性,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二是学校教育的开放性和全时空性,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面向国内、国际的全方位开放;三是学校教育的个性化与全面性,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人文情怀和道德人格,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克服学科分裂和分数崇拜,是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要将双流中学建成一所“理想的现代学校”,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文化诊断。

三.学校文化诊断

(一)反思学校传统

四川省双流中学位于成都市南部新城——中国西部航都双流。学校开办于1940年,距今70年。早在上世纪50年代双流中学就享有小华西坝和花园式学校的美称。改革开放后,学校建设逐步走上正轨。90年代中期以后,双中在教育教学上实现了跨跃式的发展,成为了国内一所知名度较高的中学。多少年来,双中的师生以一种“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创造出辉煌。

 但是,当提及双中时,我们想到了什么呢?我们共同关注的人、事、物是什么呢?我们的“英雄”是谁呢?我们的文化是什么呢?

(二)学校现状诊断(当前学校普遍问题)

1.学校个性化发展问题。要研究当下基础教育学校发展的战略方向,必须回顾过去,纵向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经验性办学和规范化办学。之后学校的发展出现了几种发展状况。一是被动式发展:升级(市级、升级、国家级重点);二是主动式发展:兼并,联合办学,这是一种无限扩张、有名无实的办学;集团学校,这是一种有限扩张、缺乏个性的办学。理想的办学应该是个性化的办学——特色办学,其目标指向就是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色彩、文化风格。而当前,我们周围的学校在特色办学这一方向还有很长的路。

2. 教师组织文化问题。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全面的提升。但是,由于新课程改革的难度、广度、复杂性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新课改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新课程理念没有真正转化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虽然建立了新的课程结构,但是并没有建成完善的实践系统。虽然理论界推介了许多教育理论,但是教师无法将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虽然拓展了教师的新的师训渠道,但是并没有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课程改革遇到了一个最大的瓶颈,就是教师文化,教师组织文化的整体状态有待进一步提升。

3. 学校环境文化问题。学校环境文化主要是渗透在学校环境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在学校时空中人们在活动中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文化价值观念等。当下的学校环境建设,最大的问题是人与环境的分隔。学校环境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多元需求,难以有效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学校建筑缺乏“以人为本”的考虑,难以良好地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学校管理文化问题。当下学校课程改革正在引发学校管理的深刻变革,呈现出新的发展走向,即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规范化管理走向内涵式管理,从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式管理。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封闭性,开放办学有效机制需进一步建立;二是单主体,只注重校长与行政人员的作用,忽略了学生、教师、家长的作用。这些问题由于效率追求,单一的、片面的效率追求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管理诉求。普遍存在于各级各类学校中。

四.学校文化建设策略----培养精英的路径

  (一)课程文化:办学个性化的解决

  1. 构建学校课程新系统,促进学校个性化办学。第一,寻找优势。学校培育和形成特色有两条途径:一是如何从已有的或潜在的办学资源优势上来挖掘特色,二是如何利用已形成的历史办学优势或地域优势来发展特色。双流中学具有较为优越的地理区位——双流县地处天府新区核心区位,是全国百强县之一。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丰富的办学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和优异的办学业绩。这些都是我校的优势,为学校打造“精英教育”品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第二,校本运动。充分发挥学校办学自主权,走校本之路,这样才能立足校情,发挥自主性、创造性,推进课程改革,从而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学

校的特色之路。

 按照教育部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我校建立以“领域、科目、模块”为系列的三级课程结构系统的学习课程。全面落实国家基础必修课程(基础类)、校本课程——校本模块限定性选修课程和校本自主选修课程(智商类、情商类、特长类)。在各个板块的课程体系中,凸显不同的价值追求。如:基础课程(必修)--- 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满足合格要求; 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双商发展,个性发展及学校个性化建设。其中,模块课程(必选)---体现学校文化的课程---落实办学特色; 选修课程(自选)---体现学生个性的课程---追求特长发展。

2. 学校课程统整:德育教育和课堂教学。

统整德育和教学活动,重建学校课程。将德育活动、学科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社区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等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统一纳入课程管理的范畴,构建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学生为课程主体,以模块课程为载体、以学分制为评价纽带,以“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为课程文化特征,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系统。

“精英教育”的关键是德育!精英教育的本质在于塑造人的心智;精英教育的精髓在于精英意识的培养。我校坚持“以导为主,严爱结合”的德育工作模式,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德育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并将针对“精英教育”开展德育工作。我们将在自编校本教材《青少年求真向善尚美德育读本》的基础上,针对“精英教育”,从精英人才需要具备的情商——认识管理情绪、激励调控情感、培养意志品质、提高交流沟通水平、锻炼耐受挫折能力、学会管理艺术等六个方面制定计划,编写新的德育校本教材,在高中三年,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系列化教育。

“精英教育”的阵地在课堂!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这就是我们提到的“高效教学”。我们要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目标、活动、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度——预习、互动、训练,通过“二元高效教学(二元导学)”达到“精英教育”的目标。

(二)教师组织文化

1.课程改革催生了新的校本研训模式,新的研训模式生成了自由、和谐、创生合作的组织文化。我校探索实践备课组教研、课程改革、师训相互结合,三位一体。努力建设共同价值观,加强学术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学科规范建设和学科课程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团队:师德修养高,教育理念先进、终生学习、追求卓越。从而,发挥他们的特长,体现他们的价值,打造“精英品牌”。

   2. 同时,我们的教师也应该具有——平民本色(即爱生活、会实践、有爱心、能自强)、精英气质(爱读书、会思考、有才情、敢担当)。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为教师精英气质的培养搭建平台。学习上海七宝中学“八大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如生活情趣类:DIY 俱乐部、钓鱼协会 、英语口语班 、陶艺沙龙、棋牌社;心理类 :心理工作坊 、家庭教育沙龙;艺术类 :摄影沙龙、雅韵礼仪队、国画入门及鉴赏 、五线谱入门、钢琴沙龙 、声乐沙龙;读书类 :读书班 、写作班。

(三)学校环境文化:改造学校环境,培育和谐的课程场

   1.以人为本,整体规划。学校的环境与人是不可分割的。我校把学校环境当作一个系统加以考虑,对学校环境的结构、功能、风格有一致的要求,对物质环境整体规划有明确的环境思想,充分学校的个性化的教育思想,修建校史馆,突出“钟楼”文化、“三雅文化”,凸显“精英教育”的理念。

   2. 绿色生态,教育生态。学校是四川省绿色学校,校内绿树成荫,是名符其实的生态校园。同时,学校正在努力营造一个便于师生交流的生态环境。

   3.情景教室, 温馨自由。双流中学每学期都组织温馨教室评比,各班学生各显神通,通过盆景、插花、板报、书画等营造出一中体现班风、班貌和相关学校要求的气氛。同时,在班额较小的班级尝试围坐式、小岛式等桌椅布置方式。最大限度亲切舒适,自由的氛围。

   4.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首先是积极倡导一种民主平等、情感交融、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人格平等。其次,学校通过多种方式提倡相互欣赏、团结协助的教师关系。倡导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关系。

(四)管理文化 服务学校文化建设

把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协调起来,把效率管模式和人格管理模式结合起来,做到舞动“制度”与“人文”的双色舞带,这是新时代学校管理追求的目标。双流中学在管理改革与管理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学校管理文化的显著特性,即科学性、民主性、人文性。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规范。继续大力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法制化进程,建立起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坚持 “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保障学校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加速办学条件的现代化进程,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更优越的环境。

结束语

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创建一种共同体的感觉,就是要让学校师生员工能够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形成“我们感”,将自己归属于学校,自我认定是学校中的一员。只有在这种“我们”意识的推动下,我们才能风雨同舟。大师之问言犹在耳,出于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校提出实施打造“精英教育”品牌的发展方略;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付出艰苦的努力,就一定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教师的职业幸福、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程红兵 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杨全印,赵中建. 学校文化-课程开发 [M]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

工作室介绍

<p> 高志文校长工作室于2015年3月经县教育局发文同意成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