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优秀教学设计——高中《晚清时期思想解放潮流(1840---1912)》
【课程标准】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
2.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
【学习目标】
1.梳理晚清时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历程,阐述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以《时务报》为例分析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史料实证)
3.概括分析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形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4.感悟先进中国人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气。(家国情怀)
【评价任务】
1.通过完成课前知识梳理和思考题,检测学习目标1。
2.通过材料阅读,说明《时务报》对研究维新思想的史料价值,分析维新变法思想在的作用,检测学习目标2。
3.通过材料阅读解读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思想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检测学习目标3。
【感悟考题、明确方向】
考题 | 考点 |
2020.全国Ⅰ卷高考·28 | 近代西学传播 |
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 | 严复翻译《天演论》 |
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9 | 张之洞的思想 |
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 | 梁启超“诗界革命” |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9 |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28 | 维新派重视易服 |
2019·海南高考·7 | 清朝部分官员的主张 |
2018·天津高考·6 | 近代书籍翻译内容变化 |
2017·天津高考·4 | 重视翻译研究外国史地 |
2017·海南高考·7 | 近代对西方称呼演变(外交观念) |
2017·海南高考·9 | “中体西用”思想 |
2015·海南高考·13 | 魏源海防思想 |
【核心概念】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民主义
【学习任务一】:梳理概述晚清思想解放学习西方的重要历程
中国19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向西方学习 | |||||
时间 | 19世纪40年代 |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 19世纪70年代 | 19世纪90年代 | 20世纪初 |
派别 | |||||
代表人物 | |||||
背景 | |||||
主张 | |||||
实践结果 |
1. 结合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比较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异同?
2.结合表格内容归纳思考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和趋势?
【课堂实战】
1.(2013·四川高考·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2.(2021·山东高考·5)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思想解放的推动
【学习任务二】:分析概括维新思想的影响
材料一:《时务报》的主创人员
材料二:材料二: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刊登《西学书目表》
西学13类 |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
西政10类 |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
杂类5类 | 游记、报章、格致、西人议论之书、无可归类之书 |
材料三: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梁启超
《时务报》详载中外时事,使阅者耸动心目,上以当执政者之晨钟,下以扩士君子之闻见,法至善,意甚盛也。 ——丁其忱
读康先生及梁任公之文章始恍然于域外之政教学术,灿然可观,茅塞顿开,觉昨非而今是。
——陈独秀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时务报》对研究维新思想有哪些史料价值?
【学习任务三】:探究晚清进步思想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材料一: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赴伊犁谪戍途中致友人信函
真的林则徐,他(林则徐)不要别人知道……他让主持清议(负责评论)的士大夫睡在梦中,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公(林则徐)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874《筹议海防折》
材料三: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
——康有为《孟子微》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骇人,自可避祸。”
“孔子道主进化,不主泥古,道主维新,不主守旧,时时进化,故时时维新”。
孟子言治天下,皆曰与民同之,此真非常异义,全与西人议院民主之制同。”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根据材料归纳晚清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因素。
【课后巩固】:
1.(2020·全国Ⅰ卷高考·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 自然常识 | 基础科学 | 奇异和其他问题 |
42.5% | 22.8% | 17.5% | 17.2% |
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2.(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3.(2017·海南高考·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4.(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5.(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工作室介绍
以“最美的相遇”为工作室的理念,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