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学生视角的学习,教学中叩问知识的本质_冯之刚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研修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研修动态

学生视角的学习,教学中叩问知识的本质

文/冯之刚  时间:2023-10-11  浏览数:298


本次读书学习,冯老师推荐了名师的系列研究书籍,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实操总结和反思,既有教学观念的更新也有实际的指导,是一场精神盛宴,狂喜之下,打开贲友林名师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学生视野中的小学数学问题研究I》这本书,之所以先看这本书,是因为有时候自己也在想,为什么学生想不到我们想要的,学生本应该会想到什么呢?怀着这样的问题研究,一口气读了本书。

本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类型知识的学生都有,学生看到情境图得到的结论,我们看成了是“理所当然”,而学生说出的我们想要的结果真的就是“应然”吗?是什么原因“使然”呢?学生的问题驱使着教师的继续深入研究。

贲友林老师在本书中提到:教师让学生看图列算式(目标学习加法),学生轻而易举说出3+2=5,当教师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时候,学生的回答3和2合起来是5,这样的教学片段,我们耳熟能详,但我们更应该有这样一种思考:学生在计算时,真的是在想“3和2合起来是5”、学生真的学会了、理解了?问及3+2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时可能很多人就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数学的发展让自然界的规律展现出来,逐渐形成了我们的基本活动经验,从而忽略了它的本质,对3+2,我们已经形成了计算自动化,头脑中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可以迅速地从长期记忆中提取有关的数学事实,但很少有人会再问一句为什么。然而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停留在完成教给学生“1+1=2”上面,要在自己心中多问一句为什么,怎么样理解1+1=2(本质是什么? )应该怎么教?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只有我们立足问题本质,吃透教材,才能让教学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当我们看到学生看不到的层面,才能引领学生更好的理解“1+1=2”,发展核心素养。

 

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有学生发问:为什么要发明负数?在数学上,每一次数的扩充必有其出现的必要性和价值所在,我们的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识数、用数,还要让学生感悟数的产生的价值所在,即在实际生活中带来的便捷性。

贲友林老师在《学生视野中的小学数学问题研究I》中提到:数学的产生有两种路径:实践和数学自身的逻辑,负数的产生亦是如此。第一,负数的产生源自生产生活中的实践经验,例如公司在交易货品过程中会出现盈利和亏损,同样个人的收入和支出也是一个道理,本质是来自于想要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其二,负数的产生同样也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求,在实际数学计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两个正数相减不一定得到正数,为了解诀这个问题,负数的产生就有了价值体现,把数的领域从正数扩大到负数的领域。所以本课也要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那就需要在教学中多加入生活实例,比如从古至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种运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

负数概念的建立在数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作为数的一次扩充,负数产生的意义重大:其一,负数是客观存在的,是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而产生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无法完全回避。其二,负数在数学计算领域也有其特殊价值,是解方程的需要。引人负数后,可以让更多的方程有解,而且可以对方程做更一般的讨论,而不必回避很多类型的方程。其三,负数是数的运算的必然结果。两个正数相减,不够减就需要用负数来表达其运算结果。引人负数,构成整数系统,这样对于加诚乘的运算就都是“封闭”的了。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如在数学课中,“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研究性学习”被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置于现实生活问题的情景之中,使教学活动步入“创造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气氛”的佳境。在这样的课堂中占主要地位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活动。站在学生的认知视角去看知识的认知和形成过程,是驱使我们继续深入学习研究的动力,也是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的充分体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工作室介绍

<p> 双流区“研培员冯之刚工作室”于2015年4月经双流教育局批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