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读《课程德育论有感》
暑假,刚拿到《课程德育论》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这样的理论书籍原本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出于完成假期任务的目的,我还是坚持把它读完,越是读到后面,发现很多观点和自己实践中的体验产生了很多共鸣,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很实在。下面就我读后的几点思考列举如下:
思考一:无可奈何的现状
这本书十分深入地剖析了德育课程的实施中遇到的许多困难,的确,实施中不可避免有很多无可奈何的现状。
就自己站在一线老师的角度:对“分数”追求一直停不下来的脚步;多数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没有将德育融进自己的课堂;认为德育是班主任的事情;没有重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主科”占用这门课或者走马观花一堂课上十几页二十几页,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几节课就完成了,没有落实目标…….这些现状导致德育活动的开展主要落在了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部的肩上。
思考二:德育课程要融入生活
学生来到学校学习知识,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其实都是在教给孩子以后进入社会的本领,是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当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开展德育活动的时候,目标也好,活动形式也罢,都不应该以离开孩子生活为前提。不同地区的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我们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为孩子们设计适合他们的“接地气”的活动,从而帮助他们成长。
此外,在引导的过程中,不宜太过宣扬“崇高”,就我们小学教师而言,在面对很多题材的时候,要善于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方式。比如:在个人安全问题上,面对困难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如何更好地脱离险境才是必要的,那些与坏人搏斗等事例实在不宜太过给孩子宣扬;在与人相处,与家人出现矛盾等问题上,引导孩子尝试多种形式的处理方式很必要,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允许他们尝试多种形式的适合的排解方式也很必要,而不是一味地任性或者退让;在诚实教育的问题上,除了正面引导孩子要诚实守信以外,不可避免地也要让孩子认识到有时候说不得以的“谎话”其实也是在帮助别人……各种引导,各种活动的开展都不应该将孩子排除在“社会人”以外。因为他们终将是要长大的,生活中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正确的处理方式才能真正帮助他们!
思考三:德育贵在坚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指明培养人不是一朝一夕,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经历。当我们感叹国民素质偏低的时候,作为教育人也应该认识到品德培养需要时间和坚持。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贫富差距较大,国民素养参差不齐。一个孩子成长中要受到的影响很多,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也许孩子在学校受到的影响是正面的,但是走出校门,社会、家长都有可能要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孩子在成长中会困惑,会被反向牵引。很多时候,良好品质的形成是长期坚持的结果。
德育贵在坚持,不仅是要求我们教育者要坚持做好德育工作,其实更是要求我们要坚持将各课程的内容与德育结合起来,将德育一点一滴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
思考四:教师本身就是德育题材
教师虽然是外在于课程的人,但是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同样十分重要。教师无意识的言语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不仅是听教师怎么说,更看教师是怎么做的。教师在自己的所作所言中能够于无意识中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教育效果,这往往是由于教师自身有着较高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
与课程浑然一体的教师,其本人就是活的课程,是学生重要的德育教育资源。这样的教师才能成为教“人”的教师而不是教“书”的教师。
其实《课程德育论》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和感触还有很多,就如书中提到“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学习,也离不开践行,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是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的途径”,在这条道路上要走得更远,我和我的同行们都要努力!
工作室介绍
<p> 唐玉兰工作室 是2015年3月,经双流县教育局批准正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