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琪论文:活动型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以《法治校园在路上》为例
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本文主要有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活动型学科课程内涵与意义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以“法治校园在路上”为例,展示活动型课程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构建与实施;第三部分结合实际教学实践的反思。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活动型课程;核心素养
一、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
(一)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内涵
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的一个亮点,对于这一创新的理解程度极大地限制着一线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实施水平,因而我们需要先界定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内涵。
根据教育学的课程论,活动课程一般是与学科课程相对的即活动课程强调学习经验本位而学科课程则更注重知识本位,他们分别解决的是不同的学科任务。但在新课标中我们却提出了活动型学科课程这一概念,因而我们理解活动型学科课程这一概念时主要着眼点有两个,即“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设计内容化” [1]。从课程实施的角度看,活动设计只是作为学科内容的载体,是可选择,可调整的。
从课程的呈现方式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活动既包括思维活动,也包括社会实践活动。
(二)构建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的意义
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大势所趋
首先,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更好的发挥这一作用,我们必须注重学习过程,这一过程不能仅仅归结为学科逻辑的演绎,更要关注学习者亲力亲为的思考与行动。把特定过程的体验作为课程目标来规定,把课程内容安放在活动过程铺就的轨道上运行,基于此活动型学科课程应远而生[1]。
其次,当今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期,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又让思想文化的碰撞日益激烈。如果仍固守“讲授型”学科课程则会让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严重脱节,不利于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基于此我们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走势,构建一种以辨析式学习活动主导学习过程的课程新类型。
二、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具体实施
根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修订思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构建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环节。
1.目标的表述。与传统的三维目标表述不同,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表述应注重两个关键词即活动与过程。比如在设计“法治校园在路上”这节课时,便将将目标表述为“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法治实践活动,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内容的呈现。活动型学科课程以议题为纽带串联起课程内容。关于议题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议题的来源;其次在围绕议题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注意活动的整合性、思辨性、开放性和引领性。
3.评价的保障。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评价应该走出“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标准而应该是有共同标准但无标准答案。
(二)“法治校园在路上”教学案例
题目 | 《法治校园在路上》 | |
主议题 | 保护少年的你 | |
教材地位 | “法治校园在路上”是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家庭社会法治》九年级下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根据由大到小的逻辑编排,学生在之前就分别学习了“法治中国新航标”、“法治中国进行时”以及“法治四川在行动”。本节作为第三章的最后一节从学生更为熟悉的校园生活出发,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校园法治实践进行探索,贴近生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
核心素养目标 | 政治认同 | 通过关注、记录中国近年来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的相关决策部署,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 |
法治意识 |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法治实践活动,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 |
公共参与 | 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自觉践行法治理念,普及法律知识。 |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了解当前建设法治校园的具体举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法治校园建设。 |
教学难点 | 通过法治校园建设,让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内化于心。 | |
课前准备 | 1.针对校园欺凌采访双流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并做好相应记录。 2.走进双流区法治文化公园,发现法治元素以及宣传法律的具体方式并完成相应的文字描写。 3.关注并记录双流艺体中学建设法治校园的具体举措。 4.预习本课,对教材内容有相应的了解。 | |
教学过程 | ||
【导入新课】 播放近年来我国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引出“保护少年的你”这个主议题。 【进行新课】 活动1:一出戏剧 活动情境:以小记者的方式呈现艺体中学与双流区人民检察院联合演绎的情景剧《照亮少年的天空》的片段 课堂任务:①如果你是黄希,你应该怎么做? ②从家庭、学校、国家的角度,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 评价标准:通过对任务①的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有哪些 通过对任务②的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在保护未成年人的行动中其他主体的行为 设计意图:①呈现双流艺体中学在法治校园建设中的具体举措 ②引导学生用法治的视角去看待校园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 活动2:一个公园 活动情境:以小记者的方式呈现同学们在双流区法治文化公园的实践活动 课堂任务:分享自己参与该实践活动的感受 评价标准:在分享感受的过程中能否清晰地表达出了解了哪些法律知识,并且是通过何种方式了解的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感受,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感受法律 活动3:一个创意 活动情境:以现场主持人的方式将活动聚焦于课堂 课堂活动:分小组设计一个针对未成年人普法的创意活动 评价标准:能否流利地表达创意活动的大致流程以及设计该活动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方案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宣传法治的兴趣,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积极参与法治校园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本课小结】 播放双流艺体中学法治副校长杨钊的寄语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强调“法治副校长制度”,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 |
三、《法治校园在路上》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实践反思
这节课围绕“保护少年的你”这一议题,要带领学生走进一个怎样的真实的活动,是我在设计之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开始的设计是直接用影视作品《少年的你》来贯穿整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分析材料去有效的得出校园欺凌的形式,危害以及预防校园欺凌的措施,随后进行自主设计关于法治进校园的活动,最后走出校园去做一个普法的社会实践报告。
最初的教学设计预设性较强,易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但在整个设计中学生活动较为常规,更多的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思维的活动,缺乏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活动。恰好此时双流区人民检察院与我校联合演绎的《照亮少年的天空》情景剧要进行首演仪式,所以我最终将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修改为以学生自己演绎的情景剧为素材进行活动,并且在课前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采访检察官,在教学设计中既有了思维活动又有社会实践活动。
虽然进行了多次修改,但是最终这节课在呈现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诸多不足。
1.对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解过于片面。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不是对传统讲授法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在情境中运用知识。
2.活动设计的形式过于单一,问题结构过于单薄。整节课更多的活动形式是讨论、分享,缺乏更加多样的活动,比如辩论,课堂表演等。其次问题的设计不够有层次,浅尝则止,没有很好地层层深入去引发学生的思考。
3.学生展示环节不够充分。整节课的逻辑设计为从校内到校外再回到校内,其中最后的回到校内的设计是希望通过该活动激发学生去参与法治校园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兴趣,但由于时间掌控的不足,在该活动环节并没有让更多地学生进行展示。
上述是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构建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我们要不断尝试,勇立潮头,争做改革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工作室介绍
<p> 廖洪森名师工作室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