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4月14日刘光文工作室活动简讯:立足阶段目标 做好情境问题设置_刘光文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研修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研修动态

4月14日刘光文工作室活动简讯:立足阶段目标 做好情境问题设置

文/刘光文  时间:2023-04-23  浏览数:417

2023414日,双流区名师刘光文工作室第46次集体研修活动在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举行,本次研修活动由工作室学员马婷主持。工作室学员艺体中学唐以利同学和棠湖外国语刘家旭同学围绕着“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为主题,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构建学习单元,基于新课程标准呈现出了两堂精彩的单元教学课例。工作室全体成员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以单元教学设计为核心,根据《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聚集目标教学并进行不同维度评课、交流;同时双流区初中地理教研员刘冕老师针对本次单元教学研修活动尤其是基于学生认知的真实情境的选取原则、结构化思维建立知识体系的策略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马婷学员根据对李学书和胡军老师论文《大概念单元作业及其方案的设计与反思》的学习,结合本次主题与课例进行了论文分享。

工作室刘光文导师针对本次单元教学进行点评和指导,他指出1.要解决学生碎片化的学习,需立足学生素养的培养,规划好教学单元,进行真实的单元教学的改革和实践。2.关于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小单元学习,每节课关注的重点都有体现,但我们把预期的目标都放在了高一,忽略了课时目标、阶段目标和高考目标的关系,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增加,学习达成度降低,因此教学中要立足学生学习阶段特性,注意课标的分解,叙写出适合学生发展的阶段目标。3.研究教学资源时要回归教材,从新旧教材中必备知识的表述差异中体会教学思想的变化来指导教学。4.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利用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利用情境,创设有思维结构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ueditor

本期工作室研修活动中,全体学员通过观摩示范课与聆听导师指导,形成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阶段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的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恰当的确定教学目标需要改变教学观念,考虑课程标准,所用教材,学生实际。本次围绕《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研修活动来源于课标必修二 2.5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本次活动选取的为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针对的是还没有选科的高一学生,本阶段的教学目标重心放在知识的构建和学习方法指导,以此增强学生必备知识的掌握和关键能力的形成,从而更好的落实素养教育。本次研修活动中两位教师对目标进行深度叙写,注重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和能力的提升,设计比较全面,且在教学中各有重点体现,如:第1课时叙写目标为:1.我能结合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归纳工业区位因素。 2.我能结合案例进行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分析。第2课时叙写目标为:结合实例,说明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但实际教学中学生课堂反应却不符合预期,归根原因是学习目标能力要求与目前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不相符合,导致学生学习比较吃力,学习效率下降。因此适合的教学目标确定对教师而言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只有改变自己,立足于学生,结合课标与教材才能创造出更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ueditor

二、恰当的选择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建议在选择情境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使学生理解情境;2.蕴含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3.体现关联性,让学生在一个贯穿全过程情境中经历地理思维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必要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研修活动中两们教师以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变化这一情境贯穿始终,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虽然钢铁工业离学生生活较远,但钢铁工业在国民生产中地位重大,且学生也接触过钢铁工业产品,因此本节内容选取钢铁工业符合学生的认识,在学习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共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我们在情境创设过程中从学生身边入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我们选取生活中学生常常接触到的具体钢制品入手,如我们可以从圆珠笔芯的生产过程和中国进出口方式的变化为情境,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增加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科学地设计问题链条,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需要教师反思日常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尝试更多地运用问题式教学、实践教学、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等。问题式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并能够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地理问题链教学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真实的情境,利用富有思维结构和进阶性的问题链条,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并形成新知的过程,具有探究性、思考性、新奇性等特点。问题链是学习链,是教学链,是思维链,用问题驱动知识的建构,以探究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以活动提升学生思维结构的进阶,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科素养的提升,这正是教学设计能力的体现。

ueditor


工作室介绍

<p>   </p> <p> <br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