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教育教学政策学习】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2022—2025)培养方案_李琴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教育教学政策学习】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2022—2025)培养方案

文/李琴  时间:2022-12-27  浏览数:1944

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20222025)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加强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含幼儿园园长,下同)培养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简称双名计划培养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培养任务

2022年—2025年,依托30家左右高水平的培养基地,对300名左右的中小学教师校长进行为期三年的集中培养,帮助教师校长进一步凝练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办学治校能力,着力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教师校长,支持他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教师校长发展。

二、培养对象

培养对象应具有以下条件:

(一)有过硬政治素质、坚定的教育理想、深厚的教育情怀、高尚的师德师风,教学或办学业绩突出,育人成果显著,深受学生喜爱四有老师的楷模典范。

(二)为省级名师名校长、省级骨干教师校长等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长期在中小学一线从事教育教学、教研和学校管理工作,初步形成教育教学和办学治校的理念和风格,在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开展课题研究、编著专著教材等,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

(三)具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或特级教师称号,其中教师年龄不超过48周岁校长担任正职时间累计5年以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或政府奖励的同等条件下优先。

三、培养基地

(一)承担“双名计划”培养任务的培养基地需具备以下条件:

1.承担过中小学教师校长国家级培训项目或省级名师名校长培养项目3年以上,具有丰富的教师校长培训经验。

2.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高水平的专兼结合专家团队,具有整合优质培训资源的能力,在全国中小学教师校长培养培训领域有较高知名度。

(二)教育部组织专家通过资格审查、答辩等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培养基地。

(三)每个基地负责培养的教师校长通过双向选择方式确定。各地的推荐对象自主填报意向基地各基地成立答辩委员会,组织进行答辩和考察。根据答辩结果,各基地对推荐对象进行差额评审,确定培养对象。组织首轮次未达成意向的推荐对象和基地进行双向调剂。经调剂仍未能确定基地的推荐对象,不列为培养对象,不参与培养工作。

四、培养内容与方式

(一)基地承担名师名校长培养的主要任务

1.基地为每位培养对象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配备理论和实践双导师,搭建深度研修、思想引领和实践创新平台。

2.基地每年组织学员开展累计不少于2个月的集中深度研学,线上线下结合指导培养对象针对基础教育改革、教书育人实践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交流、论坛等方式为培养对象搭建平台,凝练教育理念教学风格。组织培养对象通过专业指导、示范教学、跨区域研修等多种方式,支持欠发达地区乡村教育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是培养的重要环节

1.以工作室为载体,探索名师名校长培养和引领带动机制,营造名师名校长与区域内骨干教师校长团队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带动区域内教师校长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2.工作室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名师名校长所在学校(单位)的教育主管部门建设,基地提供专业指导。工作室一般由学校(单位)的教育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相关机构管理。工作室成员遴选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充分考虑区域和教师校长的专业发展需求、年龄层次等因素,应有一定的跨市、县成员,青年教师应占一定比例

3.培养对象结业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持续为其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提供支持

(三)承担教育帮扶任务是培养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支持、基地统筹,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培养对象建立实践点。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吸纳实践点的教师校长参加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通过驻校支教、线上联合教研、课题共研等方式,发挥名师名校长引领作用,助力培养对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过程中,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厚植教育情怀。

(四)将数字化融入名师名校长培养的全过程

1.突出前瞻性、前沿性,加强名师名校长数字化素养和能力培养,使成长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引领者、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者。

2.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名师名校长建立线上工作室,吸纳全国教师参加,开展远程备课、线上教研,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名师名校长通过线上工作室上传资源、开展教研、直播等,计入教师工作量,具体按照地方和学校规定执行。

五、管理与考核

(一)基地要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培养质量。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创新培养方式,加强新冠肺炎疫情下混合式研修方式的研究,强化教育实践,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健全绩效管理机制,保证双名计划培养质量。

(二)培养对象要明确研修目标任务与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师德师风修养,拓展知识视野,深化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大胆探索课堂教学、人才培养、学校管理模式,聚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治校水平出经验、出资源、出成果。要强化融合数字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高度重视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成,持续提升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双引领能力。

(三)对培养对象的考核,由各基地会同相关省份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1. 过程考核。各基地应制定评价指标和管理办法,督促指导培养对象按照培养方案和导师指导完成研修活动,对研修过程进行动态调控和监督。

2. 结业考核。培养对象在集中培养期间,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一本个人专著。公开出版凸显教育专长和风格的专著或形成成熟的书稿。

一项课题研究。在研修期间,申报一项省级以上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工作,形成阶段性课题研究报告。

一篇期刊论文。结合教育教学研究实际,研修期间撰写至少1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在专业期刊发表。

一场学术报告。在省级以上高水平学术会议或论坛至少一场学术报告。

一个优秀团队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平台,引入优秀教师和校长形成学习共同体,带动一批教师成长发展

一项教育帮扶。通过对口支援、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在省域或全国范围内参与教育帮扶,积极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批数字资源。结合学习研修、团队教研等生成一批优质的教师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发布。

一份专业发展报告。培养期间注重阶段性总结,培养周期届满时,形成总结性的专业发展报告。

其中,课题研究、优秀团队、数字资源、专业发展报告4项任务为必选任务,另从其余4项中结合实际自主选择至少两项。完成总计不少于6项任务方可结业。

(四)培养对象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行为,或非组织原因脱离教师、教研、校长岗位,未经本省教育行政部门同意跨省调动工作的,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教育部备案,予以退出“双名计划”。

(五)对基地的考核由教育部负责。各基地每年对照培养任务完成情况,提交年度总结报告;培养周期届满,形成总体培养工作报告。教育部结合各基地培养工作情况、培养成效,对基地进行跟踪评价,根据评价情况对基地进行动态调整。



工作室介绍

成都市双流区李琴名班主任工作室以课堂教研为主线, 以“专业引领、同伴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