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 印发首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的通知_吴明渠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 印发首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的通知

文/吴明渠  时间:2022-12-17  浏览数:507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

印发首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的通知

〔2022〕-318(发)

四川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事局、成都东部新区教育局、成都高新区教育文体局,各区(市)县教育局,直属(直管)学校:

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全市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座谈会精神,切实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现将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育才先育人 育人先育心》等3个首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印发你们,供学习参考。

市教育局将每年组织评选一批典型案例,请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中小学校结合实际,创新方法,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理念,切实承担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体责任,强化典型案例遴选、推广和应用,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

特此通知。

附件:首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

 

 成都市教育局

2022122



附件

首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

 

案例1

名称:《育才先育人 育人先育心》

单位: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

一、文化浸润,顶层推动

七中育才学校始终坚持“健康,高雅,聪慧,大气”的育人目标,将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在文化浸润以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下,形成了浓厚的心育氛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都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板块,将其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学校心理成长中心作为一个独立机构,负责整合学校各项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成长中心负责人参加行政会,每周就相关心理教育议题,在行政会上研究讨论,从顶层设计上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真正发挥其为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的作用。

二、素养导向,课程赋能

学校配备3名专职心理教师,设有独立的心理教研组,每周开展教研,扎扎实实推进学科建设,目前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辅导型、实践型、提升型“三型”心育课程体系,编制了《七中育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方案》,以“课程视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体、系统、持续推进。2021年,该课程方案被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评为校本课程建设典型案例。

近年来,学校“三型”心育课程不断丰富。“辅导型”课程除了每周一节的心理课外,还开设了“玩味心理”“趣味心理学”“小团体,大人际”“职业生涯规划”等心理选修课。同时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和泛在育才的云平台,制作了九年级系列心理微课和疫情下的心理关护系列微课,目前已分别有9期和7期。“实践型”课程主要依托学校心理社团“心语社”开展丰富心育综合实践活动,如“心理关护进班级”“生涯小站—模拟人生体验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来自更成熟的问候”“好心情银行”“成为自己的英雄”“家族职业树”“寻找身边的小美好”等等,学生在这些精心设计的充满趣味与深意的活动中,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领悟也更为深刻。“提升型”课程以校本读物研发为主,学校陆续开发出十余本心育校本读物,如《心聆》《静听心语》《心晴》《给梦一把梯子》《心灵变奏曲》等。

三、动静结合,有效干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有着眼未来的“发展与预防”,也需要有聚焦当下的“预警与干预”。学校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心理健康底线思维,制定了“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每年进行调整完善,将心理危机干预的责任落实到人、方法培训到位。同时,建立了“动静结合”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静态”主要的方式为每学年开始的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学校从2011年起就坚持每年为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帮助班主任和心理老师更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监测前、监测后都会给班主任做专题培训,让班主任了解什么是心理监测、如何用好监测的数据、怎样支持有心理需要的学生,让监测的效益最大化。如遇突发事件,学校也会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持续追踪,提供支持。比如,疫情返校后,学校及时编制了调查问卷,既了解学生的状态和需求,也在问卷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的途径和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增强应对困境的力量和勇气。“动态”主要通过教师和班级心理关护员的日常观察收集信息,并及时反馈到心理中心,班级心理关护员在危机预警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学校在实践中慢慢的摸索出提升班级心理关护员胜任力的“三阶”培育模式,以提升班级心理关护员的认同度、效能感和自主性。

四、整合力量,家校共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把家长参与进来,更新家长的育人理念,提升家长的育人智慧,家校合力,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学校重点做了两方面的尝试:

一是系统建设“家长学校”,提升家长“心育智慧”。“双减”以来,学校系统建设“家长学校”,整合三个校区名优教师,打造系列家庭教育培训课程,以提升家长“心育智慧”。2021年暑假重点打造了“家书推荐•亲子阅读”系列课程,共七期,旨在引导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旨在引导父母与孩子在阅读与分享中带给彼此更多的欢喜、智慧与美好,增进亲子关系和感情;2021年秋季重点打造了“立德树人”系列和“核心素养”系列课程,各六期,引导家长思考如何透过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培养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2022年春季重点打造了“依法带娃”系列课程,共九期,旨在更新家长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心”智慧;2022年暑假重点打造了“新时代•新家风”系列课程,共四期;2022年秋季设计的课程是“弘扬中国好家风”系列,共九期。

二是积极拓展“心育时空”,提升家校“共育质量”。具有渗透性和影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需要广泛拓展“心育时空”,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从学校延展开来,拓展到家庭、社会,但这种拓展必须以学校为主体,在学校的整体建构、深度整合、科学指导下系统实施、有序开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家校共育的合力。“双减”后,七中育才学校以“项目式心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设计有参与感、趣味性、互动性的心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作为项目的实施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共同的体验中增进亲子间的相互理解、促进情感交流,为良好家庭教育的发生奠定更深厚的情感基础。比如,“爱满心田”项目式心育实践活动,在丰富的校内实践活动基础上,还设计了亲子互动项目,让学生和家长一同寻找生活中“爱的瞬间”,每天记录亲子间那些可能被忽视的“爱的瞬间”,寻找与记录的过程,也是爱的显现、流动与生长。再比如,“时光中的家庭故事”项目式心育实践活动,学生和家长在温暖过往、缤纷现在、幸福未来三个篇章的活动参与中,讲述属于家庭的动人故事,唤起亲情带来的柔软与温暖,家长和孩子的心也会跟进。再比如,“寻访家族职业,探索未来规划”心育实践活动,学生利用小长假,采访家中长辈,了解他们的职业选择、人生看法,在“家庭职业树”的绘制中看到更立体、真实的父母,感受自我与家庭更为紧密的联结。除此以外,还有“我带父母过大年”“我当三天家”“送你一朵小红花”等心育实践活动,都极大的拓展了心育时空,提升了家校共育质量。

 


案例2

名称:心理关爱“四个五” 校园安全促成长

单位:四川天府新区华阳中学

一、关注心理安全,构建“五级心理问题预防机制”

心理安全问题是引起校园安全的重要原因,校园安全、人际安全、网络安全、疫情防控中的安全问题都会对人的心理安全产生影响。关爱学生要关爱学生心理,特别要关注学生深层次的、内在的、隐性的安全需要、安全心理,在四川省、成都市中小学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指导意见基础上,构建心理防护的积极教育、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严重问题的自我心理预警、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五级心理问题预防机制”,建设安全、和谐、温馨校园,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二、强化专业引领,筑牢“五层级心理安全”工作网络

把学生心理安全纳入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成立学校学生心理安全工作小组,由心理专家、校级领导、德育处和安全处、年级管理委员会及心理教师、班级安全委员和心理委员组成,形成五个层级的心理安全工作网络。第一层级为心理专家(陈安福教授)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心理安全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第二层级为德育处、安全处、年级管理委员会都有心理教师参与,协助心理安全的组织与管理;第三层级为专职心理教师、A证、B证、C证心理辅导员,负责相关年级的学生心理教育课程、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心理活动;第四层级为班主任、团队干部,在心理教师指导下开展心理主题班会和心理教育与心理防护的主题活动;第五层级为各班安全委员、心理委员、学生心理协会主要干部,观察同学安全和心理状况,形成同伴互助机制,必要时及时向心理教师报告。

三、落实人本关爱,广泛开展五类心理防护积极教育

一是专业性心理防护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方法,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华阳中学从七年级到高三,间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了符合各年级学生成长特点的心理健康暨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了《中学心理专题辅导》《高中生涯规划课程》《青春“导航仪”》《高中生生涯教育暨学业发展指导课程》等校本课程。

二是渗透性心理防护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育,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心理品质。以人本关爱为理念,系统优化为理论指导,在三维七段单元教学实践中渗透心育,以健康的心理有意识地影响每一个教育对象,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渗透性心理防护教育。

三是融合性心理防护教育。学校德育与心育充分融合,开展常态化下“五育融合”心理防护教育,每月开展一次心理主题班会。心理班会与“四情教育”“十心教育”相融合,通过争先创优、手拉手结对子、国学经典诵读、自主管理、日常行为规范等活动,以情育情,着力解决学生发展中出现的情感问题、情感困扰、情感冲突,落实情感育人,形成融合性的心理防护教育。

四是自助性心理防护教育。以问题为主轴,开展各种心理问题的专题讲座。针对学生考试容易出现的问题,对高三、初三学生进行考前心理专题讲座;针对女生特有的生理心理现象,开展女生专题心理辅导讲座;针对学生体育常见问题,在运动会期间开展运动心理辅导;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常见问题,有计划地进行创新心理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辅导与训练,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让同学们学会自我防护、自我预防、自我救助。

五是互助性心理防护教育。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班上心理互助小组、学生心理协会的作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让同学们学会互助。比如华阳中学每年都开展 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月(迄今已开展19届),常态化、序列化开展心理剧展演、心理手抄报比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等。

四、关注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五步心理筛查

一是对起始年级新生运用专业心理量表进行心理问题的初筛。二是对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作成长环境、家庭情况、重大事件等的筛查,建立学生心理辅导个人档案。三是对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再用另外的专业心理测试工具筛查,并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四是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委员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发现同学们中有行为表现异常或比较特殊的学生,由心理老师提前介入指导。五是运用心理绘画、沙盘、心理剧、情境剧等心理投射技术,发现心理危机易感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比如心理筛查时发现高2021届某生心理情况异常,用心理专业量表筛查发现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指数都比较高,强迫性思维症状明显高于常人,心理老师及时与班主任和家长沟通,设计了一生一册的跟踪指导方案,建立心理特殊档案,转介到专业机构进行治疗。

五、工作启示

(一)学校的安全管理是学校的底线管理。如果学校的安全管理经常出现问题,就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学生的安全不仅仅是人身安全,还包括校园安全、人际安全、网络安全等,必须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对人的心理安全的影响。华阳中学以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国旗下的讲话、 防校园欺凌的专题活动课等形式让每一位同学具有安全的意识,培养学生安全保护的能力。

(二)校园心理安全建设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心理保证。心理安全建设使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得以融洽,形成和谐安宁的校园氛围,使学生避免孤独感、陌生感、恐惧感,增强集体感、融洽感、安全感,从心理状态上为校园安全建设的硬件方面提供强有力心理保证,确保校园安全建设的一系列体制机制能够能够长期、稳定地存续。每一年的5.25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月,只有学生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三)建立法、德、心三结合的学校安全管理与教育机制。法律规范和德育要求只有被学生从心理认可、接受、内化,才能从他们的行为上得到彰显。学校的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建立长效的安全教育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品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德育处在学校全健康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一系列“四情教育”、“十心教育”的活动课程,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滋养、润养和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四)要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坚持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人际交往、学会生涯规划,让每一位孩子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案例3

名称:激发师生自主个性化成长 让生命花开七彩

单位:成都师范银都小学

成都师范银都小学始终秉承“尊重生命,彰显个性”办学理念,将各项改革融入学校常态工作,凝练为学校文化基因,使学校与时俱进,保持高位发展。

建校22年,学校以心育奠基,秉承“尊重生命,彰显个性”办学理念,深入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位师生全面和谐而个性化发展。心育与教育教学融合,常态化实施。

一、认识:尊重生命,心育无痕

育人育心,最重要的是师生“自主育心”,自我持续积蓄强大的内心力量,适应和创造幸福的生活。

小学心育应重在“教育”,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立的生命体、独特的生命个体,应尊重儿童生命及成长规律,将心育融于儿童的学习、生活,游戏化、活动化、常态化,润物无声,心育无痕。

二、实践:彰显个性,七彩花开

(一)定理念:以优势带动全面发展,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聚焦“关注每一位师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遵循“顺自然,强基础,重创新,促发展”育人思路,期待师生“健康、聪慧、高尚、快乐”。

因材施教,关注每位师生生命成长,以优势带动全面发展,帮助师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因地制宜,解决心育硬件和软件问题,把每间教室都建设成心理健康教室,每位教师都积极成长为心育教师。

因势利导,关注每位学生成长重的心理需求,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问题转化为心育契机,及时疏导化解问题。

(二)建生态:全面全员全域全程心育,师生家长共建共创共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将心育体系融入学校全面发展体系,秉承“尊重生命,彰显个性”办学理念,遵循“顺自然、强基础、重创新、促发展”育人思路,以“健康、聪慧、高尚、快乐”为校训,为“做有民族精神、能走向世界的现代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遵循办学规律,落实心育常态化路径,从心育奠基办学——构建心育体系——建设心育生态,逐步坚实师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强化团队育人,学校建设强大的心育教师团队,家长专家志愿者小组+学校心育专职教师+学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教师组+全校教师+全体学生,师生家长育人育己共成长。

自主专业发展,学校有6名教师成长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心理、语文、数学、音乐、信息技术、后勤保健等教师,引领心育融于教育教学常态。

(三)建课程:倾听每位学生心声,从求助——互助——自助

关爱每一位学生,将心育融于学校个性化教育教学体系,分类分层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构建专门课程、支持课程、渗透课程为一体的心育课程体系。

开设心育专门课程。如,根据儿童学习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特点,开展沙盘游戏进入常态课堂,用于心理健康课、学科融合课、学生个辅和亲子团辅活动。

创新心育支持课程。如,根据儿童共同身心特点,开展学生同伴面对面咨询互助,让学生学会有问题主动求助同龄人。

倡导心育渗透课程。人的发展是全面和谐融合的,因此所有学科适当渗透心育,每科教师及时关注协调学生心理健康需求。

及时进行心育个辅课程。对于一般需求,每天巡视,值周教师及时进行个别学生疏导,指导学生自主友好交往。对于特殊需求,每周预约,心理咨询师定期个别咨询。对于个别突出问题需求,专题研讨,校级、行政和年级组商定特殊学生指导方案,在推进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适时调整,直至看见学生积极变化。

(四)搭舞台:关注每位学生需求,从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主选择—自主合作—共同成长

在校园,人人真诚微笑问候,有各种渠道可以倾诉求助。每间教室设置教师办公桌,鼓励教师常在教室办公,学生有需要可找老师沟通。每学期开展学生座谈反馈,包括师生是否经常沟通、学生是否有好朋友,学校和教师及时统计分析并调整教育措施。

在课堂,人人有发言和展示的机会,教师关注并指导每个学生。银小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要求教师必须让每个学生发言、参与活动、得到展示,教师需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身体状况和学习状态等,并以此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在班级,人人有班级志愿服务岗位、喜欢的团队、展示的机会。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班级名片上展示每个学生的照片,宣传栏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班级管理岗位人人自选担任,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我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员”“我们都是好朋友”“我有本领能为大家服务”“我们是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每个班、每门学科学习都有特色,一个班就是一个志愿者团队,一个班就是一个合唱队,一个班就是一个球队,一个班就是一个创作坊,让每个学生都有喜爱的活动、进入喜爱的团队。

在学校,人人都有全校展示的机会。如学校校运会、升旗仪式、银小大舞台、艺术节、科技节等,每个班级全班上台,每个学生展示。

在社团,人人有C位展示的舞台,更为身心特质孩子量身定制。学校合唱队,特别设立两位领唱,其中一个是有声音控制障碍的孩子,参与接待来宾和出国交流演出,我们欣喜地看见孩子逐步变化,直至痊愈。学校电声乐团,让听力障碍、学习困难的学生,担任键盘手、贝斯演奏和主唱,师生商议选曲,让学生内心在歌声中得以释放,找到特别的自己。班级心理剧、班级原创儿童小说,均源自个别特殊学生和同学间矛盾,师生家长一起,自编自导自演,在创作过程中相互理解,和谐融洽。球类班级联赛,每一场比赛,其中一节必须是男女生混合比赛,为的是化解男女生之间的矛盾。

三、思考:常态心育,激发自主,花开七彩

心理健康与生活密不可分,人的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力量,最重要的力量是自我建设稳健的强大内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密不可分,它融于学校常态工作的全面全域全员全过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师生自主个性化成长,让生命花开七彩。

 


工作室介绍

<p> 2012年4月24日,双流县名教师“吴明渠工作室”在东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