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雨玲优秀教学设计——高中《顺乎世界之潮流——变局与探索》
【学习主题】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节(1课时)。
【课标要求】
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学习目标】
1. 知道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了解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含义,能辩证评价其意义。
2.知道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的内容,认识维新思想的作用。
3.梳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归纳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征。
【评价任务】
1. 完成学习任务一,阅读材料,概括林则徐、魏源的思想,阅读教材概括中体西用思想并能辩证认识“中体西用”思想。(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梳理资产阶级人物的思想主张能够完成表格,分析材料,能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出维新思想的作用。(检测目标2、3)
3.完成学习任务三,能够独立完成表格,梳理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归纳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征。(检测目标1-4)
【资源与建议】
本课是专题三第一课,本专题主要谈论的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课题,本课主要内容是以人物为载体,学习他们的思想。建议学生联系必修一、必修二相关近代史知识,紧扣时代主题。同时,近代中国各种思想层出不穷,这些思想在互相批判与取代的同时,也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建议学生可采用列表、时间轴等方式,分析梳理基本史实,理解阶段特征。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相关教材绘制时间轴。
二、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一:沉沦与凿空(地主阶级·学器物)
材料一: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赴伊犁谪戍途中致友人信函
材料二:真的林则徐他是不要人知道的···他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微,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无疑是中国旧文化的最好产品。他尚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士大夫阶级既不服输,当然他们不主张改革。——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问题:林则徐睁眼看到了什么?在东西方最初冲突中他对西方的了解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材料三: “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力工百倍,炮弹所致,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1874《筹议海防折》
材料四: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自然真相破败,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起责?——李鸿章
问题:材料表达了李鸿章怎样的想法?如何评价“中体西用”思想?
学习任务二:变局与救亡(资产阶级·学制度)人物/代表作主张核心思想康有为 主张维新变法梁启超 谭嗣同《仁学》 严复译《天演论》 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孙中山 材料五:“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骇人,自可避祸。”“孔子道主进化,不主泥古,道主维新,不主守旧,时时进化,故时时维新”。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六: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
他(梁启超)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人民版教材p50
问题:概括康、梁的基本主张?其思想有何特点?
认识维新思想的作用
材料七:
——金观涛、刘青峰著《观念史研究》——王尔敏著《清季学会汇表》
材料八:“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吴玉章回忆录》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庚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胡适
问题:分析史料并结合所学,总结维新变法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任务三:近代思想嬗变历程(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背景鸦片战争
(19c40s)二鸦
(19c60s)甲午中日战争
(19c末)八国联军侵华
(20c初)思想 阶级封建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学习器物 趋势 特征 【拓展延伸】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这些年来中国国民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儿。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过得事——梁启超
三、课后检测
1.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2.全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的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3.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践的;但是这话只能怪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4.(2012全国卷,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学后反思】
如果你是上个世纪的00后,面对当时中国的风起云涌,你会认选择哪一条救亡的道路,并说明你的原因。
工作室介绍
以“最美的相遇”为工作室的理念,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