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新时代 一起来学“习”
4月15日上午,在艺体中学三园楼二楼党员活动室,工作室全体学员和艺体中学政治学科组全体教师一起,圆满完成了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主题的成都市思想政治课程菜单培训任务。活动主要包括示范课、专家讲座和导师点评三项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时代,办好思政课,就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来自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高2023届政治教研组的工作室学员张思雨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步入新时代 一起来学“习”》的示范课。从政治学科“唯物论”角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第一专题“第一讲 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解读。课堂聚焦真实问题,将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统一,在长达50分钟的课堂中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内容、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为主线,层层递进,不断丰富情境素材;层层设问,不断引领学生思考;举一反三,变式训练,不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探究,由生活提炼哲学智慧、用哲学智慧指导智慧生活,将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和学科知识深度融合。
课后,张思雨进行了说课,从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课后拓展三方面谈了教学设计的思路以及课后的反思。
随后,成都市政治学科组中心组成员、成都七中袁徐铭老师带来相关专题讲座。袁老师首先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版进行了深入的阐释,着重强调“新时代”这一时代背景的深刻内涵、突出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严整体系、严密逻辑、丰富内涵的思想体系,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主义。随后袁老师就如何有效地利用该读本武装头脑,从读本特点、与思政课的联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建议、提升教师科研水平等几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其次,袁老师以读本第五讲“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案例,探索以“问题为索引”的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对读本的有效利用。随后,袁老师对张思雨老师的示范课进行了点评,袁老师肯定了张思雨老师将读本与学科知识相融合、以问题为导向、课前布置任务、课中展示成果的教学思路,强调张思雨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体验,聚焦真实问题,强化课堂生成,注重生成问题的逻辑链条,重视课后拓展的良性互动来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
最后,导师廖洪森老师进行了点评。他强调指出:基于“双减”与“双提”的教学变革应当寻求通过教学过程的转变实现学生个体的优质化发展。个体优质化发展是实现每一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教学样态,其在教学过程层面需要实现三方面的转变:一是通过质效双提的课堂教学与精准对接的课后服务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体验、感受与需求;二是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感知、知识获取、意义生成、深度学习、思维发展、情感熏陶和潜力挖掘,实现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三是遵循个体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知识能力基础。
“双提”目标是“双减”政策赋予学校教学变革的时代重任。个体优质化发展既是新时代高质量育人教学理念的延展与落实,也是学校教学实现“双提”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治本之策。为实现个体的优质化发展,可以采取体现“四要素”的教学过程设计策略。一是以“大观念”统摄教学设计,把准教学实施方向。大观念是指“在事实、概念基础之上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或对核心概念的概括性表述和系统阐释”。在突出学科本体中的核心概念与主要内容的同时,“大观念”关注碎片、零散知识背后的固有结构、根本联系、本质规律和关键思想,追求知识能力的应用和迁移。“双减”背景下实现个体优质化发展的教学过程应以“大观念”统摄教学设计,以期通过极具概括性、关联性、代表性与启发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深层认知、引导学生迁移应用,继而实现学生个体在知识能力、道德价值上的升华。二是以“大任务”整合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的重难点。“大任务”是“大观念”的承载。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学科知识以及充分体察学生的先验知识、学习进度的前提下,教师可将适当的教学内容统整在一个问题或一项任务中,通过具体、明确的“大任务”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无疑,“大任务”是衔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效纽带,有助于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双向动态输送。三是以“连接点”促进学生学习,切实提升学习效率。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仍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有效且深入的学习。在“大观念”的指引、“大任务”的统整下,实现学生优质化发展的教学过程应聚焦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建立教学内容中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建立真实生活与学科知识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去感知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四是以“活劳动”深化学生认知,有效激发学习内驱力。所谓“活劳动”,是指教师有效利用“连接点”去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其难易程度适中、表现形式活泼,根本旨趣指向学生的“做中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要求。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进一步提出“六个要”的要求,这为思政课教师更好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具体来说,思政课教师应发挥以下作用:
传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大道”。思政课教师要从这一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入手,引导学生把握精髓要义,明其道信其道。
授业。教师要精于“授业”,教育引导学生提高政治站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真理穿透力、价值感召力、实践引领力、文化自信力。思政课教师要用这一思想启迪学生深入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精华。
解惑。思政课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当前和未来相结合、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等维度,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研源于教才有活力,教基于研才有生命力。本次教研活动有收获、能反思、促进步,更能够促进乐于学习敢于创新的艺体思政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成就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工作室介绍
<p> 廖洪森名师工作室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