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9月24日刘光文工作室简报“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以“水循环”为例的同课异构活动”_刘光文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研修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研修动态

9月24日刘光文工作室简报“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以“水循环”为例的同课异构活动”

文/何博汶  时间:2022-02-28  浏览数:593

2021年9月24日,刘光文工作室导师及14名成员齐聚双流艺体中学开展线下研修活动。艺体中学杨宛芸与张平健老师以“水循环”为主题呈现课例,工作室全体成员基于教学理论与从不同维度围绕课例进行点评与交流。最后,刘光文在点评课例的基础上展开了提升教学效果的专题指导。

本次活动中艺体中学的杨宛芸与张平健老师选择了“水循环”一课进行同课异构。两节课都创设了新颖的问题情境,从基本概念、地理过程的学习逐渐过渡到真实情境对地理原理的实践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

教师的专业水平要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中得到提升。刘光文导师结合本次活动课例,向学员们提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三个努力的方向:即课程理解力、教学设计力量与课堂表现力。

一、课程理解力。每个教师都需要培养自己的课程观,我们不仅要知道每节课讲什么,还要对课程有整体的把握。目前可以帮助我们构建课程观的资料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高考评价体系》不同版本的教材和高考试题。

目前学生使用的还是旧教材,但是课程标准和高考已经改革,老师需要学习新教材,甚至学习大学教材,才能够充分理解教材的概念,学生也才会更清楚。

另外,我们的主题是围绕大单元设计进行的,今天我们只看到了一个课例,希望老师能够呈现一个单元的主题设计思路,要“即见树木,也见森林。”大单元设计不一定是按照教材组织的单元进行设计,也可以围绕章节某一个主题,设计3个课时以上的课程。比如“大气的运动”我们就可以设计三个课时,构建一个整体的思维体系。

二、教学设计力。教师的教学设计力很大程度体现在你们的教学设计文本上。这次两位老师做的很好的就是都针对学情、评价任务、学习目标有了较为详细的设计。不过我们最好能够更细化一些,比如学情分析我们可以划分为“已有知识”“已有方法”“能力障碍”“学生差异”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这样更具有操作性,也更有针对性。

教学设计要设计哪些内容?我们首先要设计目标,然后围绕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围绕评价任务去设计具体的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的设计包括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情境和问题。我们不要仅仅局限在教材上呈现的教学资源,目前教材上许多资料都相对比较陈旧,老师们要有课程资源整合开发的意识河能力。另外,没有情境的问题就像是无源之水,让学生无处着手。情境的设置可以像今天这样视频导入,也可以是图像、新闻等。问题设置如何更规范,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去参考高考试题中的提问,学习他们的设问逻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知识的诅咒”。什么是“知识的诅咒”呢?就是你一旦掌握了一种知识之后,你就很难理解哪些没掌握的人,他们是如何理解这样的知识的,并且很多时候会假设他们与你具有同样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比如径流、蒸发、蒸腾、下渗,我们能不能给学生一些更直观的认识,对刚接触的一些概念进行简要的说明,提供具体的素材进行强化,我很期待老师们能够有一些课堂科普。这样就能够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障碍。

三、课堂表现力。这里的课堂表现力可以指老师,也可以指代学生。今天我特别关注了学生的课堂表现。高中学习育人方式的转变让老师们有意识地去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今天课堂的合作探究还是比较多的。不过合作探究不能只是表面,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指令,在合作之前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探究的基础是每个人已经独立地思考了,能够贡献自己的想法,没有自主学习就没有交流互动的基础。

在教师的课堂表现力方面,我比较关注教师的概念教学。概念是有结构的,教师是否对已有的本课时概念进行了拆分,构建了概念体系。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要注意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让学生知道概念,说出概念,第二步是运用概念,第三步是对概念的比较与外延的拓展,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课堂中强化,比如今天张老师的课堂上,要分析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就可以结合板书呈现思维过程。


文件下载:9月24日刘光文工作室简报 “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以“水循环”为例的同课异构活动” (2)

工作室介绍

<p>   </p> <p> <br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