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简报_冯之刚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研修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研修动态

简报

文/王婷甦  时间:2021-12-27  浏览数:449


       双流区名教师冯之刚工作室


                         2021-2022学年第2期                                            

                                              2021年10月

━━━━━━━━━━━━━━━━━━━━━━━━━━━━━

十月·激扬课堂

那是一种精神,穿过岁月的尘埃重重仍惊艳如斯;

那是一份情意,踏过人间的百草离离仍不变如斯;

那是一曲清歌,掠过记忆的浮萍片片仍悦耳如斯。

激扬课堂,让课堂因承载的文化而厚重,让课堂因学生的成长而充满魅力,让课堂奏响生命的华章

十月,双流区名教师冯之刚工作室相约于双流区胜利小学、双流中学万科学校开展研修活动。在冯之刚导师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参与区教研活动,同时也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观察教师的组织策略和评估策略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再次对“精心组织”策略和“精确评估”策略有了深入的认识。研修活动进行时,我们评课议课、读书交流,尽情享受学习的喜悦。

每次和导师一起的一小步,都会成为我们所有伙伴成长的一大步,翻开记忆的书签,一页页是我们走过的痕迹,是我们聆听教诲获得感悟换得的笑容,是我们团结友爱和互助成长与进步。                                                  

负责人:冯之刚

                                          责任编辑:

郭婷  姜春聿  周萍  罗丹  张雪娇  黄军  刘佩  杨成辉  王婷甦  李莎莎  查平花  周忆  江玲  张兰英  刘晓位

联系电话:13688399922


目    录



精引  

精心组织 研中促学……………………………………………………………     3

精确评估 互助促学……………………………………………………………     7


精磨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双流中学万科学校  查平花《确定位置》导学单………………………………    双流中学万科学校  查平花

《确定位置》导学单………………………………   怡心第一实验学校  李莎莎

《确定位置》导学单………………………………   棠湖中学实验学校  石  肖

《确定位置》导学单………………………………    双流区龙池小学    周  萍

精思

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学习资料》有感……双流中学万科学校  查平花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双流区教科院附属学校  张兰英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郑春红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笔记…………………双流区公兴小学 张雪娇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彭镇小学  周  忆

精引  

聚焦深度课堂实践 细化精心组织策略

——工作室参加双流区四年级新授课区级研讨活动

10月20日,在这个秋意浓浓的日子里,双流区全区四年级数学教师齐聚胜利小学,参加双流区研培中心组织的“区域构建小学数学深度课堂实践研究——细化精心组织策略”四年级新授课研讨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在双流区教科学研究院冯之刚主任的组织下有序开展。

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由胜利小学米芳老师和龙池小学李茜老师分别呈现《确定位置》和《去图书馆》两节课例。两节课在“教—学—评”一致性理论的指导下,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独立学习、小组学习、汇报交流等学习方式中收获新知。



第二个环节由各教研组根据“教学材料组织”、“教学活动组织”、“教学环节组织”、“课堂纪律组织”这四个方面对两节课进行评课议课。活动过程中,各教研组通过质疑、答辨、反思,让每位老师对如何进行“细化精心组织策略”有了新的认识,对以后的教学起到了指引作用。



第三个环节为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环节,首先老师们在冯主任的带领下学习了《双流区小学3—6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并针对本校学生情况交流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接着由胜利小学教师任文贤老师和老师们分享和交流本次教研活动的思维训练题。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了许多有趣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问题思考的方式和方法。

最后由冯主任进行关于《区域构建小学数学深度课堂实践——细化精心组织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冯主任指出教学材料要指向目标,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知识形成过程。活动指向性要强,时机要恰当。教学环节要衔接自然、连惯、巧妙。课堂要有序、专注而不失活跃。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课例为老师们展示进行深度课堂教学的方法,通过专题讲座为老师们进行深度课堂教学指引方向。




精确评估,专业引导,同伴互助促成长

——冯之刚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在双流中学万科学校开展

金秋正当时,桂香满校园。为提升双流区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2021年10月27日,冯之刚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在我校开展。

冯之刚老师及其名师工作室成员指导并参与了本次研修活动,我校查平花老师就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进行了课例展示。



查老师通过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描述蜘蛛的位置,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用数对确定蜘蛛的位置。查老师还通过活动、观看视频、游戏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数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同桌互助、小组交流讨论、自主完成练习等方式掌握并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课后,查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了阐述。冯之刚老师和工作室的老师们以《区域构建小学数学深度课堂实践研究》课堂观察量表作为标准对课堂进行了精确评估,所有参会老师都受益匪浅。



本次工作室研修活动在冯老师的谆谆教诲中圆满结束。我们的每次的成长都离不开导师的专业指导、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伙伴们的鼎力相助。相信在接下来的研修活动中,我们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成长。

研修,修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精磨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双流中学万科学校  查平花

学科数学设计者查平花教学出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63~65页(1课时)课标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学习目标1. 结合现实情景,明确用“列”、“行”描述物体的位置。

2. 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3. 经历数对的抽象过程,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的对应关系,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并形成初步的极限意识。

4. 理解方格纸上原点“0”的意义,了解同一行、同一列,行与列上的数相同时的数对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的初步的几何意识。评价任务1. 活动二 (检测目标1)

2. 活动三(检测目标2)

3. 活动五(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资源:  “确定位置”——主要让学生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能够通过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这对于本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建议:1.教材分析:本节课将围绕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展开教学,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并能够通过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因此本节课将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本节课的流程:导航定位导入→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红蜘蛛的位置→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关键词“行”、“列”→将蜘蛛位置图转换成表格→让生从表格图中用数对表示蜘蛛位置→用数对表示自己和3个好朋友在班上的位置→课堂小结→课堂检测→作业布置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拓展提升活动一:导入课题

外地人到成都旅游,不知道路线,他们依靠什么找到要去的地方呢?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出生活中通常用导航确定位置,引出课题。                                      

活动二:学习新知

1.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位知识说一说红蜘蛛的位置,

1) 只有两只蜘蛛时说一说红蜘蛛的位置;

 (红蜘蛛在白蜘蛛下面)

2) 有一列蜘蛛,描述出红蜘蛛的位置;

从下往上数,红蜘蛛排在第3,从上往下数,红蜘蛛排在第4。

问:同一只蜘蛛为什么顺序不一样?

3) 有很多蜘蛛,说一说红蜘蛛的位置。

可能有四种不种的描述方法,抓住关键词“行”、“列”。

〖设计意图〗蜘蛛的位置由一维变化到二维,用学过的知识描述蜘蛛的位置,发现方式很多,描述起来较复杂,由此引发矛盾,激发学生迫切需要统一方向,统一表示方法的需求。

2. 认识行与列。

通常把竖排叫作(     ),横排叫作(     )。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     )向(     )数,确定第几行要从(     )向(     )数。

〖设计意图〗通过对行与列的规定,为认识数对做好铺垫。

3. 试着用数字方法表示红蜘蛛的位置。

我的方法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方法的对比,凸显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精妙之处。

4. 出示数学家笛卡尔表示位置的方法,红蜘蛛的位置用数对(2,3)表示。

提问:他是如何表示的,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你从中还学到了什么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对的组成,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是先列后行。

5. 我会用数对表示出黄蜘蛛的位置。

黄蜘蛛(      )读作:_______________

6.灰蜘蛛和蓝蜘蛛的位置分别用数对(4,3)和(1,4)表示,你能在图中用“   ”标出它们的位置吗?说一说它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








完成后,同桌相互检查。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并明确数对的正确读法,知道用数对表示的物体的正确位置。

6.想一想,小蜘蛛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15,21),你还能在表格图中标出它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极限意识。

活动三:小游戏

1.我会用数对表示我在班上的位置。

我在第(     )列,第(    )排,用数对表示是(      )。

2.猜猜我的三个好朋友是谁?

要求:①独立用数对表示3个好朋友的位置;

②让小组同学猜一猜你的好朋友分别是谁;

③推荐一名同学全班分享。

他们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个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体验数对的奇妙,感受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活动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活动五:课堂检测

1. 在下面的方格图中画出一个长方形,并用数对表示四个顶点的位置。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2.在下面的表格中找一个数对,使这个数对和表格中三个数对的点围成一个正方形。想一想,你能找出几个?






























作业设计完成课本P64练一练第2、3题。板书设计确定位置

横着数   列:从左向右数

数着数   行:从前往后数

(2,4)读作:数对二三,表示第2列第3行

教学反思 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第一课时》导学单

设计者:怡心第一实验学校  李莎莎我的学习目标:

1.我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我学会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我的学习过程:

一、说一说。

  淘气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笑笑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一认。

  淘气在第(   )组第(   )排,可以用数对(   ,  )表示,

  笑笑在第(   )组第(   )排,可以用数对(   ,  )表示。

三、找一找。                    1·奇思和妙想的位置分别用

数对(4,3)和(1,4),你

能在右边的图中找到他们

的位置吗?那(7,8)的位置你


                        我的课堂笔记






我发现了:

我的收获(自我评价)⭐⭐⭐⭐⭐


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第一课时》导学单

设计者:棠湖中学实验学校  石肖学习目标:

1、会读、写数对;理解数对的意思,能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了解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仔细观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我的学习过程:

活动一:淘气班的座位

1、你能告诉发书的同学淘气的位置在哪里吗?小组内说一说,比一比哪种说法更简单明了。

2、你能用数对表示淘气和笑笑的位置吗?



淘气的位置:(   ,   )



笑笑的位置:(   ,   )


3、奇思和妙想的位置分别用数对(4,3)和(1,4)表示,你能在上图中标出他们的位置吗?

活动二:我们班的座位

1、我在第(   )列,第(   )行,用数对表示为            。

2、我有两个好朋友,他们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            、            。

3、小组内互相猜一猜对方的好朋友是谁。

活动三:生活中的位置

你能根据电影票找到位置吗?动车票呢?

活动四:课堂练习

在下面的方格图中再找一个点,使它和方格图中的其中三个点围成一个正方形,并用数对表示出

这个正方形四个顶点的位置。





我的课堂笔记





我发现了:


我的收获(自我评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导学单

                                 设计者:成都市双流区龙池小学  周萍 我的学习目标:

3.我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4.我学会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我的学习过程:

一、认一认。

  淘气在第(   )列第(   )行,可以用数对(   ,  )表示,

  笑笑在第(   )列第(   )行,可以用数对(   ,  )表示。

二、找一找。

齐思和妙想的位置分别用数对(4,3)和(1,4)表示,说明奇思的位置在第()列第()行,妙想的位置在第()列第()行。

三、想一想。

   我有三个好朋友,第一个好朋友坐在第(  )列第(  )行,用数对表示是(  ,  ),第二个好朋友坐在第(  )列第(  )行,用数对表示是(   ,  ),第三个好朋友坐在第(  )列第(  )行,用数对表示是(   ,  )。

四、猜一猜。

               (1)“风”的位置是      ;“少”的位置是      ;                        


                “雨”的位置是      ;“眠”的位置是      。


                 (2)根据数对写出所对应的汉字。

                   (3,6)       (    )      (5,3)   (    )

                   (6,5)       (    )      (4,4)   (    )

五、画一画,在下面的方格图中画出一个长方形,并用数对表示四个顶点的位置。

我的课堂笔记





我的收获:(自我评价 ☆☆☆☆☆)我的疑惑:


精思

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学习资料》有感

              双流中学万科实验学校    查平花

崔允漷教授在他的论文《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涵义》中这样描述:

第一,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因为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

第二,教-学-评一致性涉及两种理解:一是针对教师而言,二是针对教师与命题专家而言。前者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教学质量的监测员,既是引导学生学什么的人,也是知道或监测学生学会什么的人;后者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命题专家的命题、测试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有所收获。具体表现在,认知上,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热爱到热爱。

第四,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有赖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课程素养集中表现在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确定和续写清晰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素材或活动、采用与目标相匹配的方法、实施基于目标的评价。评价素养则集中表现在坚持评价教育性理念、确定清晰的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解释这些信息并作出反馈或指导。

  崔教授清晰的理论指导,就像在黑夜中亮起的火把,为我们一线教师明确了教学的方向。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参考了各种学习资料,有了崔教授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支撑,在学校领导的鼓励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加上我自己的理解,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校内示范课。课题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一步一个脚印踩实目标

(一)精准定位课程标准

根据课标要求及加上我自己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1、结合“需要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思考与交流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逐步使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2.了解点子图和表格是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工具,会利用点子图或表格探索乘法的口算方法,理解乘法的算理,体验算法多样性。

3.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摸清学生已有底子

   班上部分孩子已经通过家长或课外补习机构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并且大部分孩子还掌握了竖式的计算方法,但是几乎所有都紧紧停留在了会算的程度,并不清楚其中的算理。因此我在教学中要偏重于孩子们对算理的理解。

(三)制定评价机制

1、独立完成任务,自我评价

2、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小组同学倾听、思考并提出质疑)

3、全班分享,全班同学参与评价(说小组内总结出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班上其他同学说自己的收获和疑惑,汇报小组同学作出解释)

4、教师评价及补充(对学生总结的计算方法和学生互评的情况做总结和补充)

二、将每一个目标都落实于课堂

(一)教师的教,直接利落的导入

  我以“炎热的夏日,几个小朋友相约去海边游泳,游泳前他们先去游泳用品专卖店买游泳用品,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他们可能会买什么?买几个?”导入,直接就进入了本节课的主题。孩子们提出来“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元?”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12×3=?

(二)学生的学,开放性的独立思考计算方法

  列出算式后,我让学生在学习单上利用学过的方法写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学习单是开放的,没有任何的方法提示,完全让孩子们自己书写方法。就是这样的设计,我的孩子们让我收获到了意象不到的效果,他们积极思考,争相发言,一道简单的乘法算式,他们竟然汇报出来7-8种计算方法。最让我惊喜的是有一个孩子竟然完整的说出来竖式的计算原理,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听课教师的脸上也扬满了笑容。

(三)生生互评,师评,让课堂更加完整

汇报分享结束后,一句“同学们,请问你们听懂了吗?”、“请问大家还有什么疑问?”一双双高高举起的小手,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清晰流淌出的“我觉得……”、“我认为……”、“我还有补充……”清晰的让我感知到这才是属于孩子们的课堂呀!有什么课堂会比让孩子自己做主的课堂更好呢?老师起到的作用只是引导、补充、协助的角色。这时候,我评价出口的语言是最真挚的、最发自肺腑的:你们是一群数学思维活跃、敢想敢说的会学数学的孩子,想出的方法比我都多,真了不起呀!我时常教导他们说:数学是学方法学技巧,不是记答案,学好数学的人会越来越聪明。看来我可爱的孩子们也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以上就是我对教-学-评一致性的的初步学习与摸索,尚在初步的入门阶段,仍有许多不足,还需加大马力继续探索。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双流区教科院附属学校    张兰英

56号教室是位于洛杉矶某个布满贫穷、暴力地区的小学教室,那里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这个教室为什么会产生奇迹是这些平凡的学生,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特俗的成就。

这一切的奇迹的缔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这位心灵的导师教导了学生受用一生的技巧、人格和信念。他198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后一直执教于美国洛杉矶霍巴特丛林小学,并在学校成立了 “霍巴特莎士比亚”慈善基金。在今后从教的30年中获得众多国内外大奖,包括“总统国家艺术奖”“全美杰出教师奖”。

这位优秀的教师在工作早年的时候也同样迷茫过,在教育中感到疲倦沮丧,怀疑自己到底值不值得去这样做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滑稽”事情的意外照亮了他的教育之路。

一天在化学实验上,一个小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而苦恼,眼里含着泪水。为了不让她掉队,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很专注,连头发烧着了都没有发觉…… 这个时候他明白教育工作者只需要尽一切努力帮助孩子进步,或许不一定做得很好,但起码努力过,如果我这么在乎教学,在乎到连自己的头发着火都没有发现的话,那方向就对了。从那以后他决心带着“头发着了火似的”态度,全心全意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在书中作者提到“班上的孩子之所以守规矩,是因为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我不禁反思自己的课堂,确实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导致部分孩子在课堂的表现畏畏缩缩,不愿表达。对于强制性纪律的恐惧,可能会让孩子们在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很踏实,但这却是造成人格分裂的根源之一,让孩子们从小就仅仅懂得服从,以暂时的压力压制他们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和好动。相反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缺乏了某样东西——害怕。

打造无恐惧教室并未易事,雷夫老师做了以下4点

1. 以信任取代恐惧

在开学的第一天雷夫就让他们班的孩子明白了“信任”的重要性,知道了其他事情都可以补救,但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孩子如果做到了,对老师坦诚了,那作为老师也要要求自己从信任的角度去接受孩子的一切事实。接受孩子没写家庭作业的事实,知道打破东西了,我们可以好好处理,但是如果破坏了我们之间的信任关系,那规则就会改变,而再次赢得信任也是很难的。在平时和孩子的相处中也时常会出现孩子撒谎,大部分原因是出于犯了错之后“恐惧”“害怕受到惩罚”,这也需要我们去反思我们处理孩子犯错的方法是否得当。我需要明白教育是慢的艺术,必须付出耐心:耐心地告诉孩子们,耐心地看他们遵守,耐心地告诉他们错误,耐心地看他们改正,缺一不可。

2.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书中告诉我们:老师不需要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老师的行为不要和言语产生偏差,那样将起到比我们的沉默更糟糕的作用。所以,当我们爱的时候,要用简单的言语提示孩子,用实在的行动表现出来;当我们并没有从心里爱孩子的时候,不要说太多,慢慢试着从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的角度说服自己从心底去爱。

3、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在维持教室秩序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惩罚必须与罪行相称,在平时我们会因为某个孩子犯错,取消全班的活动;没做作业,取消美术课等等。这种惩罚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不符合逻辑的。雷夫老师提到“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例如,不遵守活动要求就取消你的活动资格,只能在一边看别人进行活动。惩罚,唯一的目的就是使孩子们变得更好。惩罚是学生成长的支柱,而不是压制学生挺胸抬头的枷锁,更不应该是教师泄怒的工具。

4、你就是榜样

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你自己要先做到。需要有人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给孩子们提出一大堆要求,当要求出现的时候,必然会有人怀疑其可行性,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身体力行,告诉孩子们他已经做到了。

从幼儿园起,老师就用小红花激励我们,到了小学变成红领巾,到了大学变成奖学金,到了职场,变成了红包或奖金。激励就是屡试不爽的魔法。我们没有怀疑过,这样的激励健康吗?在雷夫看来,这在道德行为方面,只是初级阶段。如果道德行为有六个档位的话,小红花只是在第二档上。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借用了教育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成长图。孩子们的水准远远超过了小红花阶段,达到了第六档。

第一档,我不想惹麻烦——靠惩罚在起作用,“安静,老师来了”做作业也是为了不受惩罚,课堂上听讲是为了赢得老师的表扬。以及对威胁“不乖,就要揍你一顿”虽然孩子的行为表现上是好的,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惹麻烦。我们要孩子有良好的表现的最中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第二档,我想要奖赏——靠贿赂起作用,斯金纳的 研究中指出“好的行为因为得到奖励 之后,就会大大提高重复我们认可的行为的 可能性”无论是糖果还是延长活动时间的确是良好行为的有力诱因,包括家长的鼓励。

第三档,我想取悦于某个人——靠魅力起作用;

第四档,我要遵守规则——靠自律起作用;

第五档,我能体贴人——靠仁爱之心起作用;

第六档,我奉行既定的准则——靠境界起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去思考一下,作为老师,在平时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是停留在哪一档?,孩子去做某件事情的原因是因为什么?一方面,对他们严格要求是必须要做到的,另外一方面,要和孩子们互相信任。信任可以取代恐惧,信任可以让学生对你敞开心扉,这样处理问题也变得容易起来!

书中还有很多故事让我感到惊艳也在不断对比,如果是我会怎样去做?我们专研教材认真备课、尽自己全力把知识讲透,加班加点出卷子,孩子们总是有不听课的,考试和学习总不在状态,但是,雷夫老师和他的学生却总能开开心心地读书学习,收获许许多多的快乐,这种学习的状态让我羡慕,这也是我对自己教学状态的期待。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带来是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特别小,让人感觉到局促和狭隘 ;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延申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决定着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郑春红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成书于苏联的卫国战争之后,当时出现了很多困难儿童,苏霍姆林斯基想让这些儿童感受到温暖,想让儿童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关爱,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真正合理的教育。书中多次强调大自然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借助大自然的力量给儿童一个“蓝天下的快乐学校”。儿童身心融入大自然,每个儿童都有幻想、会编故事、会唱歌、每个儿童都是画家,儿童的心灵潜藏着巨大的生命创造力。苏霍姆林斯基在与一个班级的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给了每一个孩子,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苏霍姆林斯基将学校教育的内容分为德、智、体、美、劳五大领域,自然教育贯穿其中。

一、德育

儿童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与大自然相互影响,形成一些道德观念,进而使道德行为成为习惯和修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儿童爱护小动物,他们一起创立了“小鸟医院”,为受伤的小鸟治疗,给无家可归的山雀和小兔安家、喂食,同时让孩子们懂得欣赏和爱护花草树木,让小树苗在儿童的照顾下长大,让他们在建造、创作、确定生命和美的过程中唤起内心深处善良的情感,这是人性的核心,要让这种情感在童年扎下根。同时,道德观念和习惯都跟情感紧密相连。心灵的易感性和同情心都应该在童年形成。儿童也是社会中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把这一个个小人看作是未来的公民,希望他们能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人创造幸福和快乐。苏霍姆林斯基经常带孩子们去陪伴孤独的安徳列依老爷爷,孩子们的到来让老爷爷得到许多安慰,渐渐地,孩子们的心变得越来越会体察人的心境、情绪和情感了,他们能和别人分享快乐,同情别人的不幸,分担他人的忧愁,这种善意的情感就会在童年期形成并稳定于内心之中影响儿童的一生,儿童便会懂得最大的快乐就是出于对人的关怀而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快乐。

二、智育

当知识和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坚信的教育原则。不了解儿童的智力发展,儿童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思维过程应当尽可能密切的与周围世界中生动、鲜明、直观的事物相联系。课堂上给儿童灌输成堆的知识,慢慢地消磨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苏霍姆林斯基带儿童在蓝天下的学校上课,大自然的一切直观的现实形象就摆在儿童面前,儿童能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儿童就会自己思考,想象,同时激发他们想要继续探索下去的激情和无限的好奇心。在儿童还没打开书本按音节读一个词之前,先让他们好好地读一读大自然这本书。接下来,对于读和写,苏霍姆林斯基不要求孩子们必须学会或者记住多少单词,当孩子们在看到大自然的美妙的事物时,让他们感受到事物所对应的的词不仅仅是一个标记,还包含情感色彩。重要的是让词语表达的事物的美引起孩子们对字母的兴趣,让孩子们觉得识字是生活中非常有趣的一部分。在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儿童面对着生动形象的大自然,学会了思考和想象,并自然而然地获取了知识。

三、体育

合理的作息制度、符合要求的营养、身体的锻炼,这一切可以防止孩子生病,赋予他欣赏周围世界美的幸福。有些父母溺爱孩子,生怕孩子吹点风。苏霍姆林斯基说服每位家长相信,越是护着孩子们,他们的身体就越虚弱。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让儿童在夏天赤着脚去上学,春季和夏天整天都在室外活动,秋冬季节也会开窗通风,让儿童能够呼吸新鲜空气。他还和儿童一起种植果蔬,让儿童在劳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且每个季节都能补充需要的维生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疲倦就没有健康,他经常带着孩子们步行,而孩子们是很乐意走的,因为孩子们会感觉自己是世界的发现者,所以不用规定走多少公里,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锻炼,回家后,饥饿使得孩子们不再挑食,能够好好地吃饭,身体也就越来越健康。同时,苏霍姆林斯基也关注着儿童精神的健康,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不一样,对于心灵受过创伤的儿童,要予以特别关注,但不能让儿童感觉到自己被区别对待,而是在学校生活中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激发儿童乐观的情绪。

四、美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目的就是使学校教会人在美的世界中生活,使他离开美就不能生活,使美的世界能在人的身上创造美。苏霍姆林斯基带着儿童每天去户外活动,欣赏自然之美,引导儿童自由作画,实现创作之美,创作是没个孩子个人独特性的一种自我显示和自我肯定,可以揭开儿童心灵中沉睡着的善良情感的那些隐秘的角落。儿童在美的环境中聆听乐曲,感受旋律之美,他们能从乐声中领略到人在情感上的多种多样的细微变化,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水平。苏霍姆林斯基引导儿童锻炼身体、劳作,儿童体验到劳动之美,从而了解到劳动人民的不易和生活的不易,在过程中产生对自我的价值肯定和对他人的关怀,形成道德之美。当孩子们在校园里第一次因为采摘花朵而欣赏不到美丽的风景产生愧疚时,他们便懂得了珍惜美,爱护美,从而达到使儿童能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目的。

五、劳动教育

教育的任务是让儿童的周围不光有自然世界,而且也有劳动、创造、建设的世界,人的美在劳动中显现得最明显。苏霍姆林斯基先带着孩子们去参观农庄,看看大人们是怎样劳动的,从而体会到自己父母劳动时的辛苦,劳动者的美让孩子们为之赞叹。接着孩子们去参观了铸造车间、拖拉机站等地方,他们对以前见过的事物有了新的看法,在心里对劳动人民产生了深深的尊敬之情。接着,苏霍姆林斯基带着孩子们自己种植花草树木,建设属于自己的果园,并将收获的果实与他人分享。看人怎样为他人劳动,就能看出他的人性。苏霍姆林斯基希望儿童不仅仅为大自然美好的事物感到幸福,也能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服务而感到欢欣雀跃。每一个年级的儿童都有属于自己的劳动园地,让劳动也伴随着孩子们成长。

六、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一)全面了解孩子是教育的基础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带孩子们进入快乐学校之前,先了解了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儿童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家庭氛围和家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譬如有些父母特别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有些父母则是对孩子不管不问,孩子缺乏关注,长此以往,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反映在儿童的行为上。教师能了解儿童每天所处的环境,及时发现问题,便于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共同处理问题。

(二)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和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所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应该培养他们探索、创新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让儿童读的第一本书是“大自然”。对儿童智力的培养需要让儿童对事物有直观的印象,所以大自然是儿童智慧的源泉。但是大自然不可能自发地发展儿童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理智、丰富他们的思维,不经过劳动就不能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当儿童看到了具体的形象以后就会进行想象,然后在自己的头脑中塑造这个形象,从而进行思考和创造。同时,儿童越接近大自然和周围世界,语言也就越丰富生动。儿童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亲身体验,以及大自然对儿童想象力的激发,让儿童的语言更加贴切。苏霍姆林斯基也将童话和幻想看作是一把打开语言和思想源泉的钥匙,儿童在编写的童话的过程中发现美,发展语言和思维,帮助儿童赋予这美妙的大自然以生命。

(三)让学习成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应该在丰富的精神生活的环境中进行。丰富的精神生活环境能使学生的精神志向变得纯洁、高尚,使他们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和对知识的强烈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努力使学习册亨伟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精神生活才有助于儿童的发展,有助于丰富他的才智。”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是知识和机能的交流,也是智力情感和道德情感的交织。学习并不是训练记忆力或者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儿童在轻松、美、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碰壁的智力活动,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观察者。因此,不要让儿童只是为了明天掌握知识做准备,而是今天就要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不要让过量的知识如潮水般涌向儿童;让孩子在脑力劳动中感受到困难,然后体验克服困难后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1。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只有符合儿童智力、情感和审美发展水平并且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才能进入儿童的精神世界。当过去获得的认知正在变成改造世界的手段时,儿童便开始了创造。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笔记

双流区公兴小学 张雪娇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它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也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

拿到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时,我就迫不及待地研读起来。什么是核心素养?怎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并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

本书包括三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核心素养的意义”,系统梳理并深入阐述了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揭示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和规律。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第二个主题“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集中阐述了从知识本位的教学转向素养本位的教学必须确立的新型教学观。

第三个主题“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中有两点,“情景化策略”、“意义化策略”,重点阐述了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的具体路径和方法,本主题是全书的重心和落脚点。情景化策略中,提到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基于这个观念,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依托数学文化,通过数学文化的丰富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有很多名人轶事、文化典故、趣味故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巧妙渗透文化,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顺序教学”。 在“意义化策略”中提到,要课堂充满活力,致力于打造“情景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数学文化可以作为情景交融的创设元素,也可以作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良好的数学意识、正确的数学价值观的教学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意义重大,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还需要我们每一位学科老师去研究和实践。教育总在不断地完善与改进,只要有一颗真正爱学生的心,从心出发,从实际行动出发,我们就能不断进步。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学,是更加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是更加具有可发展性的教学。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彭镇小学    周忆

 近期,有幸阅读了美国知名教育学者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吴国珍、余巍等学者翻译,是“大夏书系·教师教育精品译丛”之一。

“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这是本书导言中的一段话,多么的震撼人心!为什么有的教师能有这种美好的享受?正如作者所言,因为教学是一项充满复杂性的工作,除了学科、学生之外,还存在第三种解释教学复杂性的理由,那就是“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我”。“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教育的技术可以日益精进,但唯有对教育拥有一份永不退却的热忱,才能将教育开展得富有张力,朝气蓬勃,否则,再好的教育技术,也只是空洞的一堆技术和工具,毫无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虽然采取了大量的方法和手段(例如,讲座培训,教学观摩,实践反思,写日志做案例),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无外乎这时候教师只是把它当成一项任务,是“迫于某种压力”而不得不做,并非出自于一个人的本心。只有当外在的压力、要求与内在的需求相统一的时候,才能怀着感谢的心情走进教室,把教学当成滋养教师心灵的鸡汤,把教学看成是一场无止境的相遇,一场和学生、学科一起编织出的美妙的际遇。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如同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作者帕尔默先生不灌输深奥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个真实教学案例与你产生共鸣。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日常教学中能够用到、从而能在教室里生存下去的点子、窍门、技能,帮助真正的教师显露其本能。教学是需要勇气的,虽然也教了四五年的书,但每当想到自己站在那三尺的讲台上,当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的望向你的时候,就唯恐自己平下里稀松平常的小小错误就这么被放大了十倍百倍。于是,就必须更加的谨言慎行。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书中这段话给我印象很深。帕尔默引导我们进行了一次精神之旅,帮助我们建立了对教学的共同认识。教育是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才能学会用更真实的方式来看世界,学会在这个世界中生存。陶行知先生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相对的,感情不能对立。”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快乐、健康地成长。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我们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我们教学中的唯一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应树立新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    

要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就是不断宽容他人,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倾听和发现他们真的心声,鼓励学生能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在全班面前大大方方地回答。要备课前先备他们,能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在教学中有创造性地改变学生比较单一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立、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要保持心灵的完整,让教学成为自己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只有教师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有可能将心灵呈现在他的学生面前,让知识变得绿意盎然,真正的教学才能发生。  


工作室介绍

<p> 双流区“研培员冯之刚工作室”于2015年4月经双流教育局批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