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化的课外作业
趣味化的课外作业
西航港实验小学 陈伽
语文课外作业具有一定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课外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的设计往往残留着再现式的影子。反观这些影子的背后,我们不难深辟其中的几个缺陷:
一、 按部就班——作业预设的无奈
现行的作业大部分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而且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这又极大地导致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二、 千篇一面——作业兴趣的缺失
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应仅限于书面,从广义上来说,它的呈现可以是丰富的:如一件活动或一件制品是有形的作业;在教学中随处引导设置问题,迫使学生为寻求答案而时时处于积极的思索之中,这也是无形的“作业”。但现实让我们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局限、一种单调重复。
三、 似曾相识——评价形式的苍白
从实施等级评价改革以来,似乎已经习惯了诸如“优、良、合格、需努力”之类的评点。而从学生的层面来品析,又似乎缺少了一点什么。学生对这样的作业评价司空见惯,久而久之,评价也就失去了其光彩的一面。
长期应付大量重复的机械操作式作业,学生越做越没了兴趣。这种现象与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如何在课外作业的内容、形式、评价上花功夫,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乐意做的趣味化作业,把语文教学改革延伸到课外、校外,通过改变学生在语文课外作业中的被动地位,切实增强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意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一个多彩的舞台。这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彼的享受;有了兴趣,也就有了真正的参与。日本心理学家龙泽武夫讲得好:“新颖的刺激,趣味的刺激,矛盾的刺激,稍复杂的刺激,对于这些,儿童会瞪目而视,敞开感觉之门。即使伴有多少痛苦,也仍然孜孜不倦地探求。”
语文作业如果新颖有趣、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就会在兴趣盎然中完成作业,在心情愉悦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并会对语文作业“情有独钟”,从作业中感受到乐趣。因此,我们要趣味化作业内容、作业形式和作业评价。
一、 趣味化作业内容
学生做作业,主要依赖自觉性来完成,而这种自觉性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因此,布置作业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趣味化作业内容,使学生产生直接的兴趣。
(一) 与情镜融合,活化作业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单一的作业不感兴趣,因此为了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繁琐的死记硬背、没有思维价值的练习,应做到“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的情境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二) 与生活联系,充实作业
现实生活是语文的丰富源泉,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多体验,在与生活实际的对接中开发智慧、提升认识、增长能力。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实践过程的“温故”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真知。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到学生的作业中,为语文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作业,就不会把它当作负担,而是一种感兴趣的活动,一种享受。
(三) 跨越学科,糅合作业
设计作业还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达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之效。学生在做中玩,玩中做,打破了各学科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界限,将语文、数学、艺术等多学科有机整合,融观察与思考,说与做等多项练习于一体,让学生在妙趣横生、津津乐道中巩固了所学知识,感到作业不再是负担,而是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能力也从中得以提高。
二、 趣味化作业形式
兴趣是学生作业的内驱力。机械枯燥、单调乏味的作业很难让学生扬起兴趣的风帆,它不但容易让学生疲劳,而且还会产生厌倦心理和抵触情绪。多元化的、形式迥然的作业设计,借助了多种感官的参与,见习了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不再是简单的“温故”,更多的是在兴趣驱使下的实践、探究和创新。
(一) 生动的操作性作业
动手实践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灵感,能调动各种感官配合工作,有效地刺激大脑皮层,使大脑处于一种高度的兴奋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生活知识。在布置预习和复习作业时加大实践操作的比重,让孩子们回家动动手,动动脑,进行剪一剪、画一画、走一走、折一折、量一量等操作活动。
(二) 选择性的“超市”式作业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设计选择性的“作业超市”。“作业超市”是指像购物超市一样,让学生在所罗列的作业中选取一种或几种自己喜欢做的,而且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作业。学生会根据自己每天所选择的作业内容去赋予他作业的名称,这种做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丰富的观察式作业
观察是思维的窗户,是打开儿童智慧之门的金钥匙。通过观察积累材料,培养能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兴趣,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就容易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会饶有兴趣地去探索,去思考,从而解决问题。
(四) 自豪的批改式作业
孩子特别感兴趣的是语文改错题。每当这时,他们就一本正经,像一位老师去纠正、指出别人错误。每纠正一道题目,他们就有一种成功感和满足感。学生在批改中还要去翻阅课本,力求批改得准确些,从而得到被改同学的好评。这样的作业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批改、检查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当小老师的滋味。
(五) 有趣的游戏式作业
游戏式作业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之一。这样的作业不仅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练,熟练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也利于沟通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使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激发对教学改革的理解与支持。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写周记、小型研究报告、手抄报,当导游,编创广告词,看电视等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毕竟孩子还是孩子,多一些“新鲜花样”,让学生耳目一新,搞一些“糖衣炮弹”,让学生乐此不彼,这又何尝不可呢?
三、 趣味化作业评价
教师不仅要重视作业的设计,同时也应重视作业评价的激励作用,就像一道美味的佳肴需要装盘点缀来增强食客食欲的道理一样,趣味化评价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参与作业的兴趣。
(一)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全作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娃娃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就更加喜欢做作业了。
(二) 亮点评价,鼓励当先
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时改“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不管是谁的作业,尽量捕捉他们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等等,分别给予他们不同的鼓励。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必然会提高。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体验,“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成功”。
(三)多项评价,体验成功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为了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参与度,就必须把反馈评价的权利尽量地还给学生,把评价的喜悦留给学生。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业评价可以设置几个奖项:最佳策略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表现奖、最佳操作奖。每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先提名或自荐,再把讨论表决的结果表述为人气指数,选出与奖项相适的、人气指数高的学生,并把评价的结果作为班级每月的小干部竞选、学期评优的依据,每月家校联系单的内容。
工作室介绍
<p> 2012年4月24日,双流县名教师“吴明渠工作室”在东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