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为思维而教——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七巧板》设计与实施_罗宗绪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为思维而教——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七巧板》设计与实施

文/朱春烨  时间:2020-08-06  浏览数:714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创造者——教会学生思维才是教育的使命。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当大家都在谈论如何体现和落实数学的核心素养时, “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兴起就为其承担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2011年颁布的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对“综合与实践”提出新的要求(将“综合与实践”在初中数学课程中与其他领域处于同等地位)以来,近些年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其中就包括数学“形式主义”的综合与实践。究其根本,更多的是老师的观念没有转变。知识常被误解为教育的目标,其实,教会学生如何思维才是真正的使命。如何将一堂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以“为思维而教”的活动宗旨展开设计呢,这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下面以《七巧板》为例,简单谈谈个人初步的想法和感悟。

《七巧板》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的课题,我在设计本堂课时,有几点思考:

1.活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应该设计哪些环节来凸显我的核心问题?

3.为思维而教,到底想要学生获得哪些思维方面的训练?

4.活动课本身只是发展思维的起点,往后还可以往哪些思维方向引导,具体可以做哪些事?

   为找到问题的答案,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再到初中,都设置了《七巧板》有关的活动课程。那么初中阶段再次设置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必然在思维进阶有所提升,比如,学生刚刚结束《三角形》的研究,具备基本的几何思维,空间观念,为分析七巧板的图形构成和制作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七巧板完全可以是当作平面图形的应用拓展。因此,如何“运用”图形自然就成为本次活动课的核心问题。比如学生可以利用平行,垂直,角,线段,图形面积等有关认知,来多样化分解和组合图形。

核心问题下,具体展开哪些数学活动就是 “为思维而教”的抓手,所以,活动环节尤为重要。面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我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形式,并且都进行了实践。学前教育的孩子,虽然认知和语言能力有限,但是想象力特别丰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站在孩子的角度,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运用他们喜欢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比如,我用七巧板引导他们设计了一个开心农场的情景,展示池塘里活泼的鱼群,和草坪上蹦跳的野兔,接着抛出问题,你还有哪些喜欢的事物要邀请到农场来,孩子们就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邀请大鲨鱼,野猪,洒水车,有吃的三明治(三角形)等等,于是,便顺势将活动主场转移给孩子,让他们来说和做。学生是主体,教师在适当时候,可以安静的当一个聆听者,感受和欣赏学生的表演。学生的思维,是充满活力的,经常给你带来惊喜。同时,面对低龄孩子,我也会让孩子尽可能的表达出他们的想象,不管拼的像与否,都会鼓励孩子尽可能的做。

初中阶段就完全不一样了,但最好的老师一定还是兴趣,再加上初中学生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我添加了几个环节。活动一,识图:从图形特点入手,学生用已有知识,去剖析图形。比如,先抛出大问题,你发现图形有哪些特点?等学生有所思后,再以问题串形式,引导学生具体考量有哪些等线段,哪些是平行的,哪些是垂直的,角度哪些是相等的,面积呢,等等,解决问题串活动的过程,就像波利亚“怎样解题”中的指出的那样,想方设法将问题进行简化和转化,最终归结到先前熟悉的问题或知识那里,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过程。这样设计,与郅庭瑾的在《为思维而教》一书中指出的观点“知识与思维之间,知识本身并无价值,知识的价值存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当知识用来解决问题时,知识将发挥它的思维训练价值”不谋而合。活动二,制作:七巧板的制作,经历亲自操作,辨别,将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感觉问题,转化为鲜活的,实实在在可操作性的活动体验,不仅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更重要的是,为分解和组合图形奠定了基础。制作过程,部分学生就会发现问题,甚至还会提出问题,我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分割七巧板,有没有其他的分割方式,得到另一幅七巧板?提出异议当然是不错的思维品质,说明学生的反思和辩驳能力正在有意识性得以训练。活动三,比拼:任选几个板块,你能拼出三角形吗?学生思维是灵活敏捷的,他们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答案。一块拼,两块拼,三四块,五块拼等等,学生积极性很高,都不愿服输,争先恐后回答。我想,这种主动性的思维,发现的学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是难得的,长期下去,学生会自然养成创新,求异的思维习惯,并且在探索过程中不停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对本身思维能力,身心健康等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这正是为思维而教想要完成的目标。

数学《七巧板》活动课仅仅是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冰山一角”,还有众多的数学问题,思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活动课本身只是发展思维的起点,往后还可以往哪些思维方向引导,具体可以做哪些事?我想,这不仅仅是综合与实践的任务,也是整个教育应该思考的方向。曾有人这样概括我国教育的弊端,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虽然有失偏颇,但却值得深思,长期抑制思考,阻碍思维的发展,最终,注定雷同和平庸。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首先应自己具备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为思维而教”,让每个学生学会思维,成为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的教育使命。








文件下载:为思维而教——《七巧板》活动设计与实施(朱春烨)

工作室介绍

  罗宗绪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3月,挂牌于双成都双流中学实验校,以专...